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90后慈溪小伙援建巴基斯坦7个月 瘦了足足30斤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2-07 06:44:11 报料热线:81850000

卢近超在工地宿舍的自拍。

巴基斯坦胡布电厂援建工地。

  第一次跨出国门,就能为“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重大项目建设做贡献,这种机会,对于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90后而言,是难得的。然而,这也是一份艰苦的工作。

  慈溪小伙卢近超,是中电在巴基斯坦境内投资的首座大型燃煤电站项目中钢结构工程的驻地负责人。在巴基斯坦方圆数十公里的空旷黄土地上,他坚持工作7个月,近日才回了国。为此他瘦了足足30斤。

  一个踏出国门的决定

  卢近超的老家在以古玩、古旧家具闻名的慈溪天元,1993年9月出生的他,还有个双胞胎哥哥。

  2016年5月,卢近超从树人大学土木工程钢结构专业毕业,被华星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招至麾下。因工作勤奋,不到一年,他就被提拔为公司生产部的部长助理。

  刚履新不久,他就听到了一个消息——公司打算派他去巴基斯坦担任钢结构工程的驻地负责人,援建公司携手天津电建中标的巴基斯坦中电胡布电厂钢结构项目。

  “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卢近超告诉记者,此前他从来没有出过国门,这次出国公干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但他确实也有点担心,因为不时从新闻中看到,巴基斯坦的治安不太好,“有点胆怯,拿不定主意了。”

  卢近超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当然很不舍得,但也没有说不让他去,让他自己拿主意。他又找公司总经办的王主任沟通了一下,王主任与他进行了一番姐弟般的谈话,坚定了他跨出国门锻炼自己、磨炼意志的信心。

  饮食没法习惯,他7个月瘦了30斤

  2017年7月4日,卢近超与天津电建的几名中巴项目负责人、几十名施工人员一起,经曼谷转机,于晚上6点多,到达巴基斯坦卡拉奇。

  在卡拉奇修整的这一晚,卢近超吃了在异国他乡的第一顿晚餐——就着咸菜的清水面条。第二天一早7点多,吃过同样是清水面条的早餐之后,一行人乘上大巴,往七八十公里外的工地进发。

  “沿途的风景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地,车子开着开着就没路了,烈日下,飞沙走石迎面而来。”卢近超说,当地白天气温已经超过40摄氏度,在颠簸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总算见到了工地。

  “出国的新鲜感已经彻底没有了。这个大工地方圆几十公里,除了几座高压铁塔、几个小小的灌木丛之外,就只有几排建筑物。当然,有忙碌的工人们,还有三五成群荷枪实弹在工地内外巡逻的当地安保人员。”卢近超说,当时他的心里就有点落差了,不过,每一位巴方人员,不管是施工人员、厨师还是安保人员,都对他面带微笑、非常和善,这让他感到很温暖。

  到驻地后的第一顿饭,是在整洁干净的食堂里吃的,有牛肉、羊肉,有大白菜、土豆和西红柿,主食既有馒头又有米饭,水果有苹果和香蕉。“虽然没有海鲜,但跟清水面条比起来已经丰盛太多了。”卢近超没想到的是,这些菜接下来就是他天天吃的东西了,在家时习以为常的海鲜,要等上两个星期才能吃上一顿,并且多数是叫不出名字的海鱼。

  在巴基斯坦的工地上,卢近超住的是有网络、空调、电视的两人间,停水停电也是暂时的。出于安保考虑,他除了回国,没跨出过工地一步。但他始终没法克服吃不习惯这个难题,援建7个月,他瘦了整整30斤。

  最难忘30多米高处惊心动魄的经历

  回想起援建过程中那些难得的工作经历,卢近超觉得收获颇丰。其中,到工地两个月后的一次经历,恐怕是他这一生都无法忘记的。

  当时,主厂房的一个大梁在吊装时始终对不上位,卢近超得拿着图纸到30多米高的连接节点去比对,并徒手校准。“就好像表演高空杂技一样,只在腰上拴一根钢丝绳,徒手一点点爬到30多米高的地方,还要对照图纸高空作业。虽然最后是顺利对上位了,但过程中感觉自己腿都软了,从小到大都没这么干过。这要在平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当时在现场实在是没办法,只能自己给自己鼓劲,硬着头皮上去把这事搞定,不能丢咱中国人的脸。”

  但这次经历,卢近超在事后的电话里,只轻描淡写地跟妈妈提了一句。在国外的日子里,他生病了,也只是在康复以后才在电话中知会家人一声。他说,“怕家里人太担心,又催我回家。”

  得知能回家了,他晚饭多吃了一碗

  其实,在巴基斯坦援建的中国人都是想早日回家的。看着一批批的同胞在来了三个月或四个月后回国,换新人接手,卢近超却坚持留了下来。

  今年1月底的一个下午,卢近超接到华星公司总部来电,说安排他2月初回家过年,卢近超当时就兴奋得跳了起来,“终于可以回家了!那天晚饭时,菜跟以前没差别,我却多吃了一大碗饭,胃口从没这么好过!”

  工地里的同胞和巴方人员也都为他感到高兴。卢近超说:“很多巴方人员只能用简单而蹩脚的英语微笑着问候一声,大多数时候说的还是当地语言,比划着手势,但我能感觉到每一位巴方人员都是发自内心地对我和同胞们表达着友善和感谢。”

  2月第一天,卢近超要回国了。在异国他乡7个月来,他从没有哭过,哪怕是在最想家的时候。但当工地里一众送行的同胞和巴方人员向他挥手告别的时候,这个90后慈溪小伙的眼眶湿润了。

  “等他回到公司,我才发现他比出国前瘦得太多了,后来才知道竟瘦了30斤。我知道,在援建的这段日子里,小卢真的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吃苦。他在微信上不止一次跟我说,实在是吃不惯当地的饭菜,没法忍受没有海鲜吃的日子,想家了,但几乎每次都不用我多劝,他就会说自己再坚持坚持。”华星公司总经办王主任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90后吃不起苦、娇气任性,但卢近超在巴基斯坦援建时克服的困难、取得的工作成绩,足以改变大家对90后的负面印象。宁波晚报记者吴震宁通讯员张金科刘巾雅

原标题:90后慈溪小伙援建巴基斯坦7个月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90后慈溪小伙援建巴基斯坦7个月 瘦了足足30斤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2-07 06:44:11

卢近超在工地宿舍的自拍。

巴基斯坦胡布电厂援建工地。

  第一次跨出国门,就能为“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重大项目建设做贡献,这种机会,对于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90后而言,是难得的。然而,这也是一份艰苦的工作。

  慈溪小伙卢近超,是中电在巴基斯坦境内投资的首座大型燃煤电站项目中钢结构工程的驻地负责人。在巴基斯坦方圆数十公里的空旷黄土地上,他坚持工作7个月,近日才回了国。为此他瘦了足足30斤。

  一个踏出国门的决定

  卢近超的老家在以古玩、古旧家具闻名的慈溪天元,1993年9月出生的他,还有个双胞胎哥哥。

  2016年5月,卢近超从树人大学土木工程钢结构专业毕业,被华星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招至麾下。因工作勤奋,不到一年,他就被提拔为公司生产部的部长助理。

  刚履新不久,他就听到了一个消息——公司打算派他去巴基斯坦担任钢结构工程的驻地负责人,援建公司携手天津电建中标的巴基斯坦中电胡布电厂钢结构项目。

  “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卢近超告诉记者,此前他从来没有出过国门,这次出国公干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但他确实也有点担心,因为不时从新闻中看到,巴基斯坦的治安不太好,“有点胆怯,拿不定主意了。”

  卢近超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当然很不舍得,但也没有说不让他去,让他自己拿主意。他又找公司总经办的王主任沟通了一下,王主任与他进行了一番姐弟般的谈话,坚定了他跨出国门锻炼自己、磨炼意志的信心。

  饮食没法习惯,他7个月瘦了30斤

  2017年7月4日,卢近超与天津电建的几名中巴项目负责人、几十名施工人员一起,经曼谷转机,于晚上6点多,到达巴基斯坦卡拉奇。

  在卡拉奇修整的这一晚,卢近超吃了在异国他乡的第一顿晚餐——就着咸菜的清水面条。第二天一早7点多,吃过同样是清水面条的早餐之后,一行人乘上大巴,往七八十公里外的工地进发。

  “沿途的风景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地,车子开着开着就没路了,烈日下,飞沙走石迎面而来。”卢近超说,当地白天气温已经超过40摄氏度,在颠簸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总算见到了工地。

  “出国的新鲜感已经彻底没有了。这个大工地方圆几十公里,除了几座高压铁塔、几个小小的灌木丛之外,就只有几排建筑物。当然,有忙碌的工人们,还有三五成群荷枪实弹在工地内外巡逻的当地安保人员。”卢近超说,当时他的心里就有点落差了,不过,每一位巴方人员,不管是施工人员、厨师还是安保人员,都对他面带微笑、非常和善,这让他感到很温暖。

  到驻地后的第一顿饭,是在整洁干净的食堂里吃的,有牛肉、羊肉,有大白菜、土豆和西红柿,主食既有馒头又有米饭,水果有苹果和香蕉。“虽然没有海鲜,但跟清水面条比起来已经丰盛太多了。”卢近超没想到的是,这些菜接下来就是他天天吃的东西了,在家时习以为常的海鲜,要等上两个星期才能吃上一顿,并且多数是叫不出名字的海鱼。

  在巴基斯坦的工地上,卢近超住的是有网络、空调、电视的两人间,停水停电也是暂时的。出于安保考虑,他除了回国,没跨出过工地一步。但他始终没法克服吃不习惯这个难题,援建7个月,他瘦了整整30斤。

  最难忘30多米高处惊心动魄的经历

  回想起援建过程中那些难得的工作经历,卢近超觉得收获颇丰。其中,到工地两个月后的一次经历,恐怕是他这一生都无法忘记的。

  当时,主厂房的一个大梁在吊装时始终对不上位,卢近超得拿着图纸到30多米高的连接节点去比对,并徒手校准。“就好像表演高空杂技一样,只在腰上拴一根钢丝绳,徒手一点点爬到30多米高的地方,还要对照图纸高空作业。虽然最后是顺利对上位了,但过程中感觉自己腿都软了,从小到大都没这么干过。这要在平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当时在现场实在是没办法,只能自己给自己鼓劲,硬着头皮上去把这事搞定,不能丢咱中国人的脸。”

  但这次经历,卢近超在事后的电话里,只轻描淡写地跟妈妈提了一句。在国外的日子里,他生病了,也只是在康复以后才在电话中知会家人一声。他说,“怕家里人太担心,又催我回家。”

  得知能回家了,他晚饭多吃了一碗

  其实,在巴基斯坦援建的中国人都是想早日回家的。看着一批批的同胞在来了三个月或四个月后回国,换新人接手,卢近超却坚持留了下来。

  今年1月底的一个下午,卢近超接到华星公司总部来电,说安排他2月初回家过年,卢近超当时就兴奋得跳了起来,“终于可以回家了!那天晚饭时,菜跟以前没差别,我却多吃了一大碗饭,胃口从没这么好过!”

  工地里的同胞和巴方人员也都为他感到高兴。卢近超说:“很多巴方人员只能用简单而蹩脚的英语微笑着问候一声,大多数时候说的还是当地语言,比划着手势,但我能感觉到每一位巴方人员都是发自内心地对我和同胞们表达着友善和感谢。”

  2月第一天,卢近超要回国了。在异国他乡7个月来,他从没有哭过,哪怕是在最想家的时候。但当工地里一众送行的同胞和巴方人员向他挥手告别的时候,这个90后慈溪小伙的眼眶湿润了。

  “等他回到公司,我才发现他比出国前瘦得太多了,后来才知道竟瘦了30斤。我知道,在援建的这段日子里,小卢真的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吃苦。他在微信上不止一次跟我说,实在是吃不惯当地的饭菜,没法忍受没有海鲜吃的日子,想家了,但几乎每次都不用我多劝,他就会说自己再坚持坚持。”华星公司总经办王主任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90后吃不起苦、娇气任性,但卢近超在巴基斯坦援建时克服的困难、取得的工作成绩,足以改变大家对90后的负面印象。宁波晚报记者吴震宁通讯员张金科刘巾雅

原标题:90后慈溪小伙援建巴基斯坦7个月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