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贵州女孩考上大学专程来甬感恩 7年前她差点截肢 多亏…
稿源: 宁波晚报   2018-09-01 09:36: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吴仙梅与记者交谈中。记者崔引摄

  前天上午9点03分,外出采访的记者接到一个电话,来电显示陶晓华。

  “徐记者好,我是陶晓华。你还记得7年前新棉小学的那个小仙梅么?她很好,真的考上大学了。开学报到前,她从贵州来宁波,想见见你,谢谢你。”

  记者赶回报社,已是当天中午11点多。照面,小仙梅便说:“我做到了。”是的,那个人们可能记不太清的承诺,她没有食言。

  回顾关键时刻,好人相助改变女孩命运

  2011年3月22日,在甬务工的江西籍青年陶晓华来电求助,希望宁波晚报帮助一名12岁的贵州女孩吴仙梅。两人非亲非故,若说缘分,只因陶晓华的妻子与小仙梅是同乡。

  当时,已到小仙梅治疗天生脚疾双脚掌马蹄形缺陷症的最关键时刻:若手术,有可能痊愈;若拖延,就得截肢。

宁波晚报2011年相关报道。

  小仙梅的老家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2009年,她随外出务工的母亲龙女士来到了北仑,一家四口租住在窝棚里。小仙梅就读于当时的小港新棉小学,她乖巧、懂事,原本成绩一般,硬是努力成了班级第一。

  小仙梅一家人,曾几度受创。小仙梅患有脚疾,父亲日日跋山涉水,背她上学。2007年的一次意外,父亲失足滑落悬崖,危难之际,用尽全力将小仙梅甩了上去。残酷的是,小仙梅眼睁睁看着父亲掉下山去。2011年,一直卧病的父亲撒手西去,再次打击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姐姐仙竹成绩优异,主动辍学去打工;弟弟虽小,却有着超过常人的懂事;就算双脚无法正常走路,小仙梅也尽量帮母亲分担家务。母亲龙女士满心愧疚,然而家庭沉重负担,令她撑不起女儿治愈脚疾的梦想。

  2011年3月23日起,宁波晚报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道,很快受到市民关注。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小仙梅终于实施了首次脚部手术(需多次手术矫正)。为其手术的宁波市第六医院,请来上海专家联合手术,还免去了小仙梅的大部分手术费。

  圆梦考上大学,还能全程跑完800米

  眼前的仙梅,依然个子小小。长马尾,明黄色背带裙,笑容灿烂。一坐下来,像极了百灵鸟,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这些年她经历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手术后,仙梅如愿考入江南中学。读初中时,她又经历了一次手术。因为户籍尚在老家,初二下半学年她便转学回了贵州,独自一人住校苦读。知女莫若母,每每母亲打电话,总劝她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她常常满口答应,却又暗下功夫。几次深夜梦醒,她竟梦到自己的双脚一朝回到从前,一时怕得大哭。

  “我真的很想兑现承诺,当时(手术前)就说了,将来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仙梅说,后续的初高中阶段,自己不敢有一刻放松,唯恐将来食言。她还坚持锻炼,从走到跑,慢慢进步。

  “徐阿姨,告诉你一个特别好的消息,我居然能跑完800米了。”明明是高兴,可大滴大滴的眼泪却从她的眼里滚落。她说,以前我因悲伤而哭,现在是因为幸福。

  今年7月,仙梅哭过多次。因为高考揭榜,成绩比预想的更好。填报志愿,她如愿去了美丽的青岛大学,读服装与设计专业。

  儿时,仙梅的梦想是当医生、当老师,因为她想要还好心人的情。可是填报专业前,陶晓华告诉她,助人者并不希望受助者背负太多,只要她尽心尽力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成为更好的自己,总有机会能帮到别人。“我会的。”仙梅很认真地对记者说。

  感恩大恩言谢,感激不知名的“家乡人”

  仙梅回老家后,几乎没出过大山。中考后,她进入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当时,她就带了感谢信来宁波,结果没能碰上当年帮她的人。

  考上青岛大学后,感恩之心更盛。此次大学新生报到前,终于成行,只身前来。“我想见见他们,当面说一声谢谢。”仙梅说,可惜因为没有联系方式,都不怎么顺利。前天上午,仙梅跑到市第六医院住院部找当年的护士长,人已换岗;找院长章伟文,也没能联络上。不过,灵巧的姑娘预约了章院长的号,她说:“这样肯定能见到面了。”

  遗憾的是,当年倾心相助,已80多岁高龄的陈奶奶,在仙梅回贵州后便过世了。陈奶奶的女儿胡女士,遵照母亲的遗嘱,一直关心帮助着仙梅,几乎每周都会通话。胡女士就住在宁波市区,却不愿向记者透露更多。“这个小孩懂事得让人心疼,我们都是真心喜欢她,希望她过得更好。”胡女士在电话那头说,今年仙梅上大学,自己和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将送她去报到。她说,老母亲泉下有知,也一定会开心。

  很多人,仙梅只晓得他们的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那时新闻报道刊出后,就有一名同龄人、宁波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陈季翀,捐了1000元压岁钱,仙梅记在心里。她还一直惦记着一位叔叔,当时将厚厚一沓钱送到学校。叔叔戴着安全帽,双手一握,让自己加油。那双手,粗糙有力,仙梅迄今难忘……

  还有更多转交爱心款的人们,陶晓华用本子记录着,但大多只记了时间和金额,留下的除了祝福,没有别的。

  仙梅郑重委托记者,希望将她的近况告知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并说一声谢谢。“是你们,改写了我的命运,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仙梅说,再见宁波,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但一踏上这块土地,就能感受到一种亲切。这里,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当天离开报社,仙梅揣着满兜的硬币,兴冲冲地坐上了去小港的公交车,她要去找老师和同学们。

  不久,她的朋友圈里就多了一条更新。她用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手机拍了宁波火车站、宁波市第六医院、宁波日报报业大楼,并写下“人生中的一切美好都从这里开始”。

  记者手记

  谢谢你,长成了这么好的姑娘

  一直都知道,你是个好姑娘。但是如此相逢,依旧超出了预期。

  2011年,初见。我去找你,你年仅12岁,眼神之中满是故事。教室外,他们在奔跑撒欢,只有你默默地写着作业。抬眸,却又投来柔和的目光。似乎是为了宽慰去探你的人,刻意隐去了忧伤。

  2018年,再见。你来找我,考上大学,心还是装满善良。聊着天,吃着饭,你几次问我是否会耽误工作。收到礼物,你说很喜欢。你哭了,告诉我是因为幸福。你略略伸出双脚,让我看到恢复不错,它们似乎停在了12岁,但我夸它们漂亮。你说你一次次在网上搜索新闻报道,不想忘记当初的任何一点细节,更想在未来有机会、有能力报答。

  和7年前一样,我欣然接受了你的委托。谢谢你,长成了这么好的姑娘。

  宁波晚报记者 徐叶

原标题: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贵州女孩考上大学专程来甬感恩 7年前她差点截肢 多亏…

稿源: 宁波晚报 2018-09-01 09:36:00

吴仙梅与记者交谈中。记者崔引摄

  前天上午9点03分,外出采访的记者接到一个电话,来电显示陶晓华。

  “徐记者好,我是陶晓华。你还记得7年前新棉小学的那个小仙梅么?她很好,真的考上大学了。开学报到前,她从贵州来宁波,想见见你,谢谢你。”

  记者赶回报社,已是当天中午11点多。照面,小仙梅便说:“我做到了。”是的,那个人们可能记不太清的承诺,她没有食言。

  回顾关键时刻,好人相助改变女孩命运

  2011年3月22日,在甬务工的江西籍青年陶晓华来电求助,希望宁波晚报帮助一名12岁的贵州女孩吴仙梅。两人非亲非故,若说缘分,只因陶晓华的妻子与小仙梅是同乡。

  当时,已到小仙梅治疗天生脚疾双脚掌马蹄形缺陷症的最关键时刻:若手术,有可能痊愈;若拖延,就得截肢。

宁波晚报2011年相关报道。

  小仙梅的老家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2009年,她随外出务工的母亲龙女士来到了北仑,一家四口租住在窝棚里。小仙梅就读于当时的小港新棉小学,她乖巧、懂事,原本成绩一般,硬是努力成了班级第一。

  小仙梅一家人,曾几度受创。小仙梅患有脚疾,父亲日日跋山涉水,背她上学。2007年的一次意外,父亲失足滑落悬崖,危难之际,用尽全力将小仙梅甩了上去。残酷的是,小仙梅眼睁睁看着父亲掉下山去。2011年,一直卧病的父亲撒手西去,再次打击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姐姐仙竹成绩优异,主动辍学去打工;弟弟虽小,却有着超过常人的懂事;就算双脚无法正常走路,小仙梅也尽量帮母亲分担家务。母亲龙女士满心愧疚,然而家庭沉重负担,令她撑不起女儿治愈脚疾的梦想。

  2011年3月23日起,宁波晚报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道,很快受到市民关注。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小仙梅终于实施了首次脚部手术(需多次手术矫正)。为其手术的宁波市第六医院,请来上海专家联合手术,还免去了小仙梅的大部分手术费。

  圆梦考上大学,还能全程跑完800米

  眼前的仙梅,依然个子小小。长马尾,明黄色背带裙,笑容灿烂。一坐下来,像极了百灵鸟,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这些年她经历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手术后,仙梅如愿考入江南中学。读初中时,她又经历了一次手术。因为户籍尚在老家,初二下半学年她便转学回了贵州,独自一人住校苦读。知女莫若母,每每母亲打电话,总劝她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她常常满口答应,却又暗下功夫。几次深夜梦醒,她竟梦到自己的双脚一朝回到从前,一时怕得大哭。

  “我真的很想兑现承诺,当时(手术前)就说了,将来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仙梅说,后续的初高中阶段,自己不敢有一刻放松,唯恐将来食言。她还坚持锻炼,从走到跑,慢慢进步。

  “徐阿姨,告诉你一个特别好的消息,我居然能跑完800米了。”明明是高兴,可大滴大滴的眼泪却从她的眼里滚落。她说,以前我因悲伤而哭,现在是因为幸福。

  今年7月,仙梅哭过多次。因为高考揭榜,成绩比预想的更好。填报志愿,她如愿去了美丽的青岛大学,读服装与设计专业。

  儿时,仙梅的梦想是当医生、当老师,因为她想要还好心人的情。可是填报专业前,陶晓华告诉她,助人者并不希望受助者背负太多,只要她尽心尽力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成为更好的自己,总有机会能帮到别人。“我会的。”仙梅很认真地对记者说。

  感恩大恩言谢,感激不知名的“家乡人”

  仙梅回老家后,几乎没出过大山。中考后,她进入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当时,她就带了感谢信来宁波,结果没能碰上当年帮她的人。

  考上青岛大学后,感恩之心更盛。此次大学新生报到前,终于成行,只身前来。“我想见见他们,当面说一声谢谢。”仙梅说,可惜因为没有联系方式,都不怎么顺利。前天上午,仙梅跑到市第六医院住院部找当年的护士长,人已换岗;找院长章伟文,也没能联络上。不过,灵巧的姑娘预约了章院长的号,她说:“这样肯定能见到面了。”

  遗憾的是,当年倾心相助,已80多岁高龄的陈奶奶,在仙梅回贵州后便过世了。陈奶奶的女儿胡女士,遵照母亲的遗嘱,一直关心帮助着仙梅,几乎每周都会通话。胡女士就住在宁波市区,却不愿向记者透露更多。“这个小孩懂事得让人心疼,我们都是真心喜欢她,希望她过得更好。”胡女士在电话那头说,今年仙梅上大学,自己和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将送她去报到。她说,老母亲泉下有知,也一定会开心。

  很多人,仙梅只晓得他们的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那时新闻报道刊出后,就有一名同龄人、宁波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陈季翀,捐了1000元压岁钱,仙梅记在心里。她还一直惦记着一位叔叔,当时将厚厚一沓钱送到学校。叔叔戴着安全帽,双手一握,让自己加油。那双手,粗糙有力,仙梅迄今难忘……

  还有更多转交爱心款的人们,陶晓华用本子记录着,但大多只记了时间和金额,留下的除了祝福,没有别的。

  仙梅郑重委托记者,希望将她的近况告知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并说一声谢谢。“是你们,改写了我的命运,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仙梅说,再见宁波,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但一踏上这块土地,就能感受到一种亲切。这里,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当天离开报社,仙梅揣着满兜的硬币,兴冲冲地坐上了去小港的公交车,她要去找老师和同学们。

  不久,她的朋友圈里就多了一条更新。她用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手机拍了宁波火车站、宁波市第六医院、宁波日报报业大楼,并写下“人生中的一切美好都从这里开始”。

  记者手记

  谢谢你,长成了这么好的姑娘

  一直都知道,你是个好姑娘。但是如此相逢,依旧超出了预期。

  2011年,初见。我去找你,你年仅12岁,眼神之中满是故事。教室外,他们在奔跑撒欢,只有你默默地写着作业。抬眸,却又投来柔和的目光。似乎是为了宽慰去探你的人,刻意隐去了忧伤。

  2018年,再见。你来找我,考上大学,心还是装满善良。聊着天,吃着饭,你几次问我是否会耽误工作。收到礼物,你说很喜欢。你哭了,告诉我是因为幸福。你略略伸出双脚,让我看到恢复不错,它们似乎停在了12岁,但我夸它们漂亮。你说你一次次在网上搜索新闻报道,不想忘记当初的任何一点细节,更想在未来有机会、有能力报答。

  和7年前一样,我欣然接受了你的委托。谢谢你,长成了这么好的姑娘。

  宁波晚报记者 徐叶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