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一场跨越450年的文脉抢救 《(嘉靖)宁波府志》将出版
稿源: 现代金报   2019-01-20 07:17:51报料热线:81850000

  即将出版的《(嘉靖)宁波府志》内页

  即将出版的《(嘉靖)宁波府志》封面

  近日,媒体刊发了天一阁将出版《(嘉靖)宁波府志》的新闻。文章刊登后,关于这本宁波志以及背后的人、时代背景引来广泛关注。本期副刊就拨开层层历史迷雾,讲述这本《(嘉靖)宁波府志》相关的那位四川来的知府,以及出生于宁波古林镇的主编,讲述他们身上发生过的精彩的故事。

  【发起者的故事】

  修天封塔建东津浮桥

  四川来的知府兢兢业业

  翻开清乾隆年间的《威远县志》,可以查到一位名叫周希哲的明朝官员。

  周希哲,字叔愚,号迪斋,四川省威远县南乡人,生卒年月已经无法考证。在明朝嘉靖年间,周希哲先后考上举人进士,成了进士就有了做官的资本。

  根据明中央的指派,周希哲先出任了江南安庆府第十三任知府,所谓的江南安庆府就是现在安徽省的安庆市,在干了几年后,来到浙江宁波府担任了第44任知府。从担任宁波府志开始,周希哲与宁波的故事就拉开了帷幕。

  公元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七月(农历),台风来袭,狂风暴雨将天封塔的塔顶掀翻,塔尖直坠地上。周希哲,这位来自四川的知府,迅速组织宁波的能工巧匠和工程队,对天封塔进行全面整修。

  除了修缮天封塔,周希哲还敏锐地发现,被三江环绕的宁波府,各个区域来往不太便利,在他的力主下,修建了一座名为东津的浮桥横跨于大江之上,此桥的位置就是今天的灵桥。

  晚清宁波文人袁尧年有一首“东津浮桥行”,就是描写这座桥的具体情况。诗中云:随波上下无寸罅,道平如砥履孔跫。内既坚致外观壮,长鲸驾浪虹互空。虽然历史上还有不少名人对这座桥有过修缮,但周希哲在其中的功劳是不能抹灭的。

  最终因为经济问题

  在天津任上被弹劾罢官

  时间来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由周希哲发起,宁波退休官员张时彻所编纂的《宁波府志》(明)四十二卷刻板付梓。

  故事到了这里,原本是大团圆的结局,可造化弄人。就在周希哲主编宁波府志十年后,随着嘉靖皇帝的过世,其子隆庆继位,周希哲也随之调离鱼米之乡的宁波,前往天津担任兵备道道台。

  明《穆宗实录》对周希哲“职业生涯”有着最后的记述:隆庆4年(1570)8月9日,巡按御史傅孟春,参劾天津兵备副使周希哲“被降调时,临行索取县官银两”,穆宗圣旨批示“周希哲罢斥”。

  由于经济问题,周希哲先是被弹劾,最终止官于天津兵备道副使这个职务上(正三品衔),可谓是晚节不保。被罢斥后的周希哲,在历史就没了记载,因此他的出生和去世具体年份也无法考证,就此隐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主持修建东津浮桥行和修缮天封塔,则是周希哲在宁波担任地方官员时留下的一份努力,他的努力也配得上“多有政声”这四字的评价吧。

  【主编人的故事】

  小叔叔跟着大侄子读书

  把官做到了南京兵部尚书

  《(嘉靖)宁波府志》,真正主编的是宁波人张时彻(时称鄞县)。

  张时彻出生在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500年)布政张家潭村,现在该村隶属于宁波市古林镇。年少时,张时彻跟着张邦奇学习。张邦奇是张时彻的族侄,年纪上却是侄子比叔叔大16岁,这个反差在当时乡间也并不罕见。更重要的是,张邦奇与王阳明私交甚好,堪称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明正德十五年(1520),张时彻中了举人,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23岁就中了进士,那时候的张时彻可谓是风光无限。可进入仕途后,张时彻才发现,原来职业生涯与念书时候相比可谓是艰辛异常。

  官场中的张时彻,先后数次起落。第一次他担任按察副使督江西学政,在古代这个职务可是个“肥缺”。

  可张时彻却因为“简汰甚严”遭当地的官员和师生记恨,有一天孔夫子庙突然起火,痛恨他的人迅速以此为借口弹劾他,朝廷将其罢免。

  此后,张时彻复出,被妒忌遭弹劾,再复起,因得罪嘉靖皇帝被降级。终于,历史来到了嘉靖33年,在倭寇屡屡侵犯东南沿海的当口,出生于宁波的张时彻,担任了南京兵部尚书。在职务和头衔上,达到人生巅峰。

  厌倦官场争斗辞官回乡

  最后20年全部用在写书上

  好日子没过多久,第二年7月,一小队倭寇跑到了南京城下,张时彻下令关城三日,严防死守。这个决策,又使得御史们弹劾,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也来告他的状,年近六旬的张时彻彻底厌烦了官场的争斗,辞官回到家乡宁波。

  回到家乡后,张时彻开始全力著书立说。退休两年后,当时的宁波知府周希哲,找上门来,两人通力合作,这本传世的《(嘉靖)宁波府志》终于大功告成。

  经过估算,回乡那一年的张时彻在57岁,去世是在77岁,人生最后的20年,他把对家乡宁波的爱,全部用在了书上。

  除了《(嘉靖)宁波府志》,张时彻还主编过《定海县志》,自己的著作还有《张司马集》、《芝园定集》、《东沙史论》、《四明风雅》、《明文范》等。

  更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一名通过科举做了大半辈子官员的儒生,张时彻竟然还编了一本医学著作,取名为《急救良方》。全书共分五绝死、虚劳诸风、伤寒时疫、中诸毒等39篇,全面阐述了当时急救的一些方式方法,时效性颇强。

  【府志重生记】

  从发现到补全

  花了15年时间

  1965年春天,天一阁前辈骆兆平先生去城西调查文物时,在郎官第张家老宅中,无意中看到了包括《嘉靖宁波府志》在内的许多尘封古籍。随即,古籍的主人张孟契先生代表崇本堂张氏家族,将1392册全部捐献给了天一阁,由于捐书没有达到10000册,没有单独编目。

  改革开放后,为了补齐志书,天一阁相关同志四处奔波,到处访书。经过数年的走访,于1980年得知浙江图书馆藏有《(嘉靖)宁波府志》天一阁所缺部分,于是专请南浔桂宝楚先生补抄,至此终成全志。

  在影印的《(嘉靖)宁波府志》前言的最后一段,如此写道:天一阁在时隔四个半世纪之后,重新影印此书,一则为了馆藏书籍化身千百,传播于世,藏以致用,助力宁波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二则为了名城宁波、书香宁波文脉,传承以示不忘前辈初心,向本帮前辈致敬。

  至此,跨越450年的一本传奇地方志的故事,即将告一段落。书香宁波,文脉传承,在这个故事中就能体现出来吧。(记者朱立奇)

编辑: 陈捷

一场跨越450年的文脉抢救 《(嘉靖)宁波府志》将出版

稿源: 现代金报 2019-01-20 07:17:51

  即将出版的《(嘉靖)宁波府志》内页

  即将出版的《(嘉靖)宁波府志》封面

  近日,媒体刊发了天一阁将出版《(嘉靖)宁波府志》的新闻。文章刊登后,关于这本宁波志以及背后的人、时代背景引来广泛关注。本期副刊就拨开层层历史迷雾,讲述这本《(嘉靖)宁波府志》相关的那位四川来的知府,以及出生于宁波古林镇的主编,讲述他们身上发生过的精彩的故事。

  【发起者的故事】

  修天封塔建东津浮桥

  四川来的知府兢兢业业

  翻开清乾隆年间的《威远县志》,可以查到一位名叫周希哲的明朝官员。

  周希哲,字叔愚,号迪斋,四川省威远县南乡人,生卒年月已经无法考证。在明朝嘉靖年间,周希哲先后考上举人进士,成了进士就有了做官的资本。

  根据明中央的指派,周希哲先出任了江南安庆府第十三任知府,所谓的江南安庆府就是现在安徽省的安庆市,在干了几年后,来到浙江宁波府担任了第44任知府。从担任宁波府志开始,周希哲与宁波的故事就拉开了帷幕。

  公元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七月(农历),台风来袭,狂风暴雨将天封塔的塔顶掀翻,塔尖直坠地上。周希哲,这位来自四川的知府,迅速组织宁波的能工巧匠和工程队,对天封塔进行全面整修。

  除了修缮天封塔,周希哲还敏锐地发现,被三江环绕的宁波府,各个区域来往不太便利,在他的力主下,修建了一座名为东津的浮桥横跨于大江之上,此桥的位置就是今天的灵桥。

  晚清宁波文人袁尧年有一首“东津浮桥行”,就是描写这座桥的具体情况。诗中云:随波上下无寸罅,道平如砥履孔跫。内既坚致外观壮,长鲸驾浪虹互空。虽然历史上还有不少名人对这座桥有过修缮,但周希哲在其中的功劳是不能抹灭的。

  最终因为经济问题

  在天津任上被弹劾罢官

  时间来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由周希哲发起,宁波退休官员张时彻所编纂的《宁波府志》(明)四十二卷刻板付梓。

  故事到了这里,原本是大团圆的结局,可造化弄人。就在周希哲主编宁波府志十年后,随着嘉靖皇帝的过世,其子隆庆继位,周希哲也随之调离鱼米之乡的宁波,前往天津担任兵备道道台。

  明《穆宗实录》对周希哲“职业生涯”有着最后的记述:隆庆4年(1570)8月9日,巡按御史傅孟春,参劾天津兵备副使周希哲“被降调时,临行索取县官银两”,穆宗圣旨批示“周希哲罢斥”。

  由于经济问题,周希哲先是被弹劾,最终止官于天津兵备道副使这个职务上(正三品衔),可谓是晚节不保。被罢斥后的周希哲,在历史就没了记载,因此他的出生和去世具体年份也无法考证,就此隐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主持修建东津浮桥行和修缮天封塔,则是周希哲在宁波担任地方官员时留下的一份努力,他的努力也配得上“多有政声”这四字的评价吧。

  【主编人的故事】

  小叔叔跟着大侄子读书

  把官做到了南京兵部尚书

  《(嘉靖)宁波府志》,真正主编的是宁波人张时彻(时称鄞县)。

  张时彻出生在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500年)布政张家潭村,现在该村隶属于宁波市古林镇。年少时,张时彻跟着张邦奇学习。张邦奇是张时彻的族侄,年纪上却是侄子比叔叔大16岁,这个反差在当时乡间也并不罕见。更重要的是,张邦奇与王阳明私交甚好,堪称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明正德十五年(1520),张时彻中了举人,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23岁就中了进士,那时候的张时彻可谓是风光无限。可进入仕途后,张时彻才发现,原来职业生涯与念书时候相比可谓是艰辛异常。

  官场中的张时彻,先后数次起落。第一次他担任按察副使督江西学政,在古代这个职务可是个“肥缺”。

  可张时彻却因为“简汰甚严”遭当地的官员和师生记恨,有一天孔夫子庙突然起火,痛恨他的人迅速以此为借口弹劾他,朝廷将其罢免。

  此后,张时彻复出,被妒忌遭弹劾,再复起,因得罪嘉靖皇帝被降级。终于,历史来到了嘉靖33年,在倭寇屡屡侵犯东南沿海的当口,出生于宁波的张时彻,担任了南京兵部尚书。在职务和头衔上,达到人生巅峰。

  厌倦官场争斗辞官回乡

  最后20年全部用在写书上

  好日子没过多久,第二年7月,一小队倭寇跑到了南京城下,张时彻下令关城三日,严防死守。这个决策,又使得御史们弹劾,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也来告他的状,年近六旬的张时彻彻底厌烦了官场的争斗,辞官回到家乡宁波。

  回到家乡后,张时彻开始全力著书立说。退休两年后,当时的宁波知府周希哲,找上门来,两人通力合作,这本传世的《(嘉靖)宁波府志》终于大功告成。

  经过估算,回乡那一年的张时彻在57岁,去世是在77岁,人生最后的20年,他把对家乡宁波的爱,全部用在了书上。

  除了《(嘉靖)宁波府志》,张时彻还主编过《定海县志》,自己的著作还有《张司马集》、《芝园定集》、《东沙史论》、《四明风雅》、《明文范》等。

  更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一名通过科举做了大半辈子官员的儒生,张时彻竟然还编了一本医学著作,取名为《急救良方》。全书共分五绝死、虚劳诸风、伤寒时疫、中诸毒等39篇,全面阐述了当时急救的一些方式方法,时效性颇强。

  【府志重生记】

  从发现到补全

  花了15年时间

  1965年春天,天一阁前辈骆兆平先生去城西调查文物时,在郎官第张家老宅中,无意中看到了包括《嘉靖宁波府志》在内的许多尘封古籍。随即,古籍的主人张孟契先生代表崇本堂张氏家族,将1392册全部捐献给了天一阁,由于捐书没有达到10000册,没有单独编目。

  改革开放后,为了补齐志书,天一阁相关同志四处奔波,到处访书。经过数年的走访,于1980年得知浙江图书馆藏有《(嘉靖)宁波府志》天一阁所缺部分,于是专请南浔桂宝楚先生补抄,至此终成全志。

  在影印的《(嘉靖)宁波府志》前言的最后一段,如此写道:天一阁在时隔四个半世纪之后,重新影印此书,一则为了馆藏书籍化身千百,传播于世,藏以致用,助力宁波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二则为了名城宁波、书香宁波文脉,传承以示不忘前辈初心,向本帮前辈致敬。

  至此,跨越450年的一本传奇地方志的故事,即将告一段落。书香宁波,文脉传承,在这个故事中就能体现出来吧。(记者朱立奇)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