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实施“六争攻坚”行动,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增长7%,跻身经济总量万亿城市行列。财政总收入2655.3亿元,增长9.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9.7亿元,增长10.8%。
(一)“产业争先”积极推进,提质升级步伐加快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一产增加值增长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入选全国农业示范创建名单项目8个。
工业结构更趋优化。二产增加值增长6.2%,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和10.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0.2%。数字经济加快培育,宁波软件园开园,北仑、鄞州成功创建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完成1871家企业智能化诊断,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技改3524家,新增上云企业超过3.1万家。
服务业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三产增加值增长8.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9%。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4.1%。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0.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635.1万标箱,分别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三;机场旅客吞吐量1171.8万人次。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6%和12.9%,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达25.2%。商品房销售面积1624.4万平方米,增长5.2%。
(二)内需市场总体稳定,发展动能得到增强
全力推进“项目争速”。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331亿元和1070亿元,建成或基本建成37个重点项目,新开工20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6个,开工建设省市县长项目工程34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其中民间投资、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1.7%、19.9%和10.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际利用外资43.2亿美元;国内招商引资和浙商回归实到资金分别达1266.8亿元、986.3亿元。
大力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消费升级五年行动和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推进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建设,打造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4.9亿元,增长8.1%,网络零售额增长28.8%。
(三)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建立健全对美经贸摩擦应对机制,积极参与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576.3亿元,增长12.9%,其中出口额增长11.4%、进口额增长15.7%;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10.7%。实施宁波创建“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出台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实施方案,加快建设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成功举办第四届中东欧博览会。制定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方案,谋划建设LNG登陆中心。
区域合作深入推进。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签订7个专项战略合作协议,稳步推进沪嘉甬铁路等项目前期,创建浙沪(宁波)合作示范区。全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前湾新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列入省大湾区建设七大重点平台,金甬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4个省级大花园重点项目实现开工。
(四)“科技争投”全面实施,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出台科技新政46条,实施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合计减免企业所得税78.8亿元。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入运行。财政科技支出增长33.1%;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增长25.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提高到2.6%。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5302件。
创新平台加快打造。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进共建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等10家高水平大院大所。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家,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8家。
“双创”主体加快培育。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个;创新型初创企业、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2524家和865家。出台人才生态建设“1+X”系列举措,引进顶尖人才45人、“国千”“国万”等领军人才155人,人才净流入率跃居全国第二位。
(五)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发展活力得到增强
“最多跑一次”改革扎实推进。出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80条举措,获评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城市。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实现率达到100%,行政审批事项“全城通办”实现率达到67.2%;企业常态化开办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按“标准地”制度出让工业用地1.18万亩。
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单位排放增加值均位居全省第一。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改革试点。市属企业所属竞争类企业混改比例达54.1%。推进“凤凰行动”宁波计划。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创建类特色小镇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
国家级改革试点持续推进。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全国首创保险创新项目10个。中国(宁波)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跨境电商进口额增长85.3%。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
(六)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强化能耗“双控”,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38条举措,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如期完成,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获国家批复,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保卫、治水提升、治土攻坚专项行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7.7%,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比例80%、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6.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四项减排指标均完成年度目标。
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增长30.1%,发电量增长45.4%,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提前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管道天然气使用量增长9.6%。
(七)社会民生保障有力,人民福祉不断改善
就业收入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3.2万人,登记失业率1.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0134元和33633元,分别增长8%和8.9%,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9: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户籍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6%和99.41%,工伤保险基本实现职业人群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补助对象和医保全额免缴对象实现100%参保。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义务段标准化学校达标率97.9%,大连理工等名校研究(生)院成功引进,宁波大学梅山校区、效实中学东部校区建成投用,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实质性启动,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签约落地。出台健康宁波行动计划,组建城市医联体6个,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人数108.2万,市第一医院异地建设(一期)等项目开工,市奥体中心基本建成。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4%。启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市图书馆新馆建成投用,宁波文创港、象山影视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平安建设不断加强,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3.1%和27.6%,获得“平安金鼎”。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受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部分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较为乏力、生态民生短板仍然较多,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在下一步工作中妥善化解。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