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出土了"羽人竞渡纹铜钺"的鄞州云龙要打造端午小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5-06 12:11:00报料热线:81850000

  再过一个月就到端午了,一年一度“我们的节日——端午看云龙”大型民俗活动也将启幕。

  过端午,划龙舟。龙舟与云龙的渊源,也因羽人竞渡纹铜钺在当地出土而愈发意味深长。

  羽人竞渡,为人熟悉的文化icon

  1976年12月,云龙镇甲村公社郏家埭第三生产队社员在开挖河道时,在石秃山旁边的农田里挖到了一个金灿灿的铜器,表面光滑锃亮,没有半点锈迹,上面还有纹饰。

  一个“风”字形边框,上方刻了两条竖立的龙,双龙昂首相对,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方以弧形边框线为舟,舟上坐4人成一排,4人都戴高高的羽毛头冠,双手持桨奋力划船,动作整齐如一,头冠上的羽毛迎风飘扬。

  这,是铭刻于该铜器上的图案。如今,已成为大家熟悉的文化icon(象征符号)。这,就是羽人竞渡纹铜钺,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年,这4位头戴羽毛的宁波先民,登上了不少Logo。

  比如,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的LOGO,2016年宁波东亚文化之都的LOGO。北京在申办奥运会时,国家体育总局将它作为中国悠久的体育竞技实物史料,成为北京奥申委的申报依据之一;在当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决定“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也将此物的形象作为宁波的申报标志。

  2017年,“羽人竞渡纹铜钺”与亚洲艺术节经典A型图案的结合被宣布为艺术节的节徽。

  宁波人划龙舟最早的图案

  2008年宁波博物馆开放后,作为长期的展品,铜钺在二楼“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主题展厅展出。

  对于这件国宝,博物馆典藏研究部副研究员陈明亮有着较为细致的研究。

  钺,是君王征伐的象征,是一种王权的信物。后世帝王出巡的车驾中,就经常载有钺,以彰显君王威严。就连甲骨文的“王”字,形状也和钺非常相像。

  据陈明亮推测,云龙出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体积较小,且刃口锋利簇新,应该是一种象征身份的礼器。

  文博专家、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毛昭晰,多年前专门到文管办来制作羽人竞渡纹铜钺的拓片,进行专门研究。他曾在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阐述其论文《羽人和海上之路》,使得羽人竞渡纹铜钺作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文物,成为学术界共识。

  对于“羽人竞渡纹”,有专家推断,器身上这四个人就是宁波的先民。推断的依据之一,就是他们头上的这顶羽毛冠。

  宁波古属百越民族之一的“于越”,越族先民普遍有鸟神崇拜,自称“大越鸟语之人”。

  也有专家认为,铜钺上的不是羽冠,而是迎风鼓起的风帆。“如果这个猜想是真的,那么宁波人可就是全球最早开始使用风帆的人了。” 陈明亮说。

  无论如何,“羽人竞渡纹”非常生动形象地记录了2000多年前宁波地区的航渡生活,是有关宁波划龙舟的最早图案。

  从“龙舟竞渡”到“端午小镇”

  鄞州区文管办主任金琪军这样解读 “羽人竞渡纹”:整幅图案清新、活泼、洗炼、流畅,并传递出越人的龙蛇图腾、鸟类崇拜及水上竞渡等历史文化信息,可以说是端午节起源于古代越国的一个重要物证。

  “端午节的前身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节,而这个图腾就是蛟龙。”他说,每年的端午日吴越民众都要聚集在水畔举行盛大的图腾祭,一边把祭品(糯米粽子)投入江中献给蛟龙,一边开始龙舟竞渡。“以氏族或胞族为单位进行划船的速度比赛。一霎间水上健儿百舟竞发,逆波冲浪,两岸观众呐喊助威,场面热闹非凡,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和最初的节日风情。”

  羽人竞渡纹铜钺,也成为出土地“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云龙镇龙舟竞渡的最早起源。

  据史料记载,宁波地区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盛行龙舟竞渡。云龙镇“龙舟竞渡”现已成为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民间文艺活动。

  从地方志等文献记载来看,鄞州区江东的大河路、东钱湖和云龙长山江等地曾是宁波龙舟竞渡最兴盛的地方。

  1984年,国家体委把龙舟竞渡这一民间传统活动·列入体育比赛项目。云龙龙舟队就一直代表宁波参加全省的竞逐。

  云龙先后获得“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省民间文艺传承基地(龙舟竞渡)、市优秀民间文艺传承基地、“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2012年4月,云龙镇“龙舟竞渡”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龙镇党委书记洪峰说,要深挖羽人竞渡纹铜钺出土地的端午元素,弘扬同舟共济、敢于拼博的精神。

  “接下来云龙镇将通过羽人竞渡文化,打响云龙端午文化品牌,将云龙打造成端午小镇。让更多的人从端午文化认识云龙,认识鄞州,认识宁波。”通讯员鲍丹萍 吴海霞 记者张璟璟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出土了"羽人竞渡纹铜钺"的鄞州云龙要打造端午小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5-06 12:11:00

  再过一个月就到端午了,一年一度“我们的节日——端午看云龙”大型民俗活动也将启幕。

  过端午,划龙舟。龙舟与云龙的渊源,也因羽人竞渡纹铜钺在当地出土而愈发意味深长。

  羽人竞渡,为人熟悉的文化icon

  1976年12月,云龙镇甲村公社郏家埭第三生产队社员在开挖河道时,在石秃山旁边的农田里挖到了一个金灿灿的铜器,表面光滑锃亮,没有半点锈迹,上面还有纹饰。

  一个“风”字形边框,上方刻了两条竖立的龙,双龙昂首相对,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方以弧形边框线为舟,舟上坐4人成一排,4人都戴高高的羽毛头冠,双手持桨奋力划船,动作整齐如一,头冠上的羽毛迎风飘扬。

  这,是铭刻于该铜器上的图案。如今,已成为大家熟悉的文化icon(象征符号)。这,就是羽人竞渡纹铜钺,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年,这4位头戴羽毛的宁波先民,登上了不少Logo。

  比如,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的LOGO,2016年宁波东亚文化之都的LOGO。北京在申办奥运会时,国家体育总局将它作为中国悠久的体育竞技实物史料,成为北京奥申委的申报依据之一;在当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决定“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也将此物的形象作为宁波的申报标志。

  2017年,“羽人竞渡纹铜钺”与亚洲艺术节经典A型图案的结合被宣布为艺术节的节徽。

  宁波人划龙舟最早的图案

  2008年宁波博物馆开放后,作为长期的展品,铜钺在二楼“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主题展厅展出。

  对于这件国宝,博物馆典藏研究部副研究员陈明亮有着较为细致的研究。

  钺,是君王征伐的象征,是一种王权的信物。后世帝王出巡的车驾中,就经常载有钺,以彰显君王威严。就连甲骨文的“王”字,形状也和钺非常相像。

  据陈明亮推测,云龙出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体积较小,且刃口锋利簇新,应该是一种象征身份的礼器。

  文博专家、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毛昭晰,多年前专门到文管办来制作羽人竞渡纹铜钺的拓片,进行专门研究。他曾在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阐述其论文《羽人和海上之路》,使得羽人竞渡纹铜钺作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文物,成为学术界共识。

  对于“羽人竞渡纹”,有专家推断,器身上这四个人就是宁波的先民。推断的依据之一,就是他们头上的这顶羽毛冠。

  宁波古属百越民族之一的“于越”,越族先民普遍有鸟神崇拜,自称“大越鸟语之人”。

  也有专家认为,铜钺上的不是羽冠,而是迎风鼓起的风帆。“如果这个猜想是真的,那么宁波人可就是全球最早开始使用风帆的人了。” 陈明亮说。

  无论如何,“羽人竞渡纹”非常生动形象地记录了2000多年前宁波地区的航渡生活,是有关宁波划龙舟的最早图案。

  从“龙舟竞渡”到“端午小镇”

  鄞州区文管办主任金琪军这样解读 “羽人竞渡纹”:整幅图案清新、活泼、洗炼、流畅,并传递出越人的龙蛇图腾、鸟类崇拜及水上竞渡等历史文化信息,可以说是端午节起源于古代越国的一个重要物证。

  “端午节的前身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节,而这个图腾就是蛟龙。”他说,每年的端午日吴越民众都要聚集在水畔举行盛大的图腾祭,一边把祭品(糯米粽子)投入江中献给蛟龙,一边开始龙舟竞渡。“以氏族或胞族为单位进行划船的速度比赛。一霎间水上健儿百舟竞发,逆波冲浪,两岸观众呐喊助威,场面热闹非凡,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和最初的节日风情。”

  羽人竞渡纹铜钺,也成为出土地“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云龙镇龙舟竞渡的最早起源。

  据史料记载,宁波地区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盛行龙舟竞渡。云龙镇“龙舟竞渡”现已成为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民间文艺活动。

  从地方志等文献记载来看,鄞州区江东的大河路、东钱湖和云龙长山江等地曾是宁波龙舟竞渡最兴盛的地方。

  1984年,国家体委把龙舟竞渡这一民间传统活动·列入体育比赛项目。云龙龙舟队就一直代表宁波参加全省的竞逐。

  云龙先后获得“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省民间文艺传承基地(龙舟竞渡)、市优秀民间文艺传承基地、“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2012年4月,云龙镇“龙舟竞渡”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龙镇党委书记洪峰说,要深挖羽人竞渡纹铜钺出土地的端午元素,弘扬同舟共济、敢于拼博的精神。

  “接下来云龙镇将通过羽人竞渡文化,打响云龙端午文化品牌,将云龙打造成端午小镇。让更多的人从端午文化认识云龙,认识鄞州,认识宁波。”通讯员鲍丹萍 吴海霞 记者张璟璟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