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收藏《共产党宣言》500余本 他想建《共产党宣言》博物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7-01 07:38:00报料热线:81850000

  肖成华在鄞州区图书馆向记者介绍他的红色收藏 记者薛曹盛摄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犹如一道光,划过暗夜的长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这是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被誉为“红色中华第一书”。

  昨天,记者走进鄞州区(大学园区)图书馆,百余本《共产党宣言》静静地躺在展柜,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这些刻着时代烙印的藏品都来自宁波热心市民肖成华。

  “这样的红色收藏,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忘初心的追寻。”目前,他已经收藏了各类版本的《共产党宣言》500余本,他最大的心愿是在宁波建一个专题博物馆。

  现代金报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吴海霞

  已经收藏500多本《共产党宣言》

  “我时不时会翻一翻,读读书上的内容,看看不同笔迹的批注,其实早就滚瓜烂熟了。我的电脑桌面上,始终有一本《共产党宣言》,这已经成为我的工具书。”肖成华满怀深情地看着放在展柜里的一本本《共产党宣言》,回想那些与藏品有关的故事,那些与《共产党宣言》有关的人。

  肖成华今年55岁,在浦发银行宁波分行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从同事处拿到了第一本《共产党宣言》(1971年出版),以后陆陆续续开始有收藏。

  这两年,“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故事红遍全国,肖成华想着,或许可以做一些更现实、更有意义的事。打那以后,他开始专题收藏,短短一两年就收藏了500多本《共产党宣言》。

  “出差去外地,第一时间跑书店,全国各地的旧书店基本上转遍了;朋友旅居英国,专门帮我带回来6本《共产党宣言》译本;有的市场上买不到,就直接书信联系收藏者,寄出去四五封信。有的朋友很热情,给我提供资料,还不忘鼓劲打气,希望我继续做下去。”

  现在,肖成华已收藏了12个版本的中译本,还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世界语版、1964年出版的盲文版。收藏最早的原本是1896年法语版的《共产党宣言》,收藏最早的复制品是1920年的陈望道译本,这件复制品上留有陈望道儿子陈振新的亲笔签名。另一件复制品是华岗译本,他曾在宁波读过书。这个版本是华岗翻译并在1930年由上海华兴书局出版的译本,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出版的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全译本。

  肖成华的收藏中,年代最早的中译本是上世纪40年代的博古译本和莫斯科译本。其中,莫斯科译本是194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设在莫斯科的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用中文出版了纪念版,这是当时内容最全、翻译质量最高的一个版本。

  “近一个世纪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出版和传播,都有着历史发展的烙印,也反映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信仰在中国的土地上如何扎根,并蓬勃生长。”肖成华说。

  藏品背后收获满满感动

  收藏过程中,肖成华寻找了很多“红一代”“红二代”“译二代”,得到了很多名家及其子女的支持。那些名人签名本及通信往来,在他的收藏生涯中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1978年版的《共产党宣言》,有成仿吾妻子张琳104岁时的亲笔签名;有时代楷模、改革先锋获得者——“雷锋精神”的优秀传承者郭明义签名本;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原作者刘文西签名本;1964年中央编译局校译的《共产党宣言》校译者之一宋书声的签名本……

  “我和《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陈望道儿子陈振新通信,还与华岗的小女儿华景杭加了微信,她发给我许多关于她父亲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相关资料,知道我在做这样有意义的收藏,他们都很支持我,鼓励我继续做下去。”

  在展馆内还有一些珍贵实物,如毛泽东主席学习过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一页复制品,上面有毛泽东晚年图书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徐中远的注释。

  当时,肖成华看到徐中远在他的书里回忆了毛泽东的读书故事,就辗转联系到了徐中远老人。徐中远非常支持,将毛泽东当年学习过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的一页复制品寄给了他。字里行间有很多毛泽东书写的批注,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但密密麻麻很工整。这是毛泽东1956年学习过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带批注复制品,原件现在保存在中央档案馆。

  在给肖成华的信件中,徐中远特别提到:“《共产党宣言》是毛主席读的第一本马列著作,时间是1920年。此后的57年里,这本书与他一直相伴相随,不知反复读过多少次,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全能背下来。”

  肖成华还有一本批注本的《共产党宣言》,扉页署名刘少文,是一位开国中将。这本《共产党宣言》上有4种不同颜色的批注和划线,分别是红蓝铅笔、黑色铅笔和钢笔,相当细致。

  毛泽东主席学习过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复制品 受访者供图

  想建一个《共产党宣言》博物馆

  在历史洪流中,《共产党宣言》犹如一面光辉的旗帜,时刻激励着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肖成华收藏的《共产党宣言》中,还能找到一些普通人的批注本。这些批注本有五六十本,有些在书上划了横线,有些摘录书中的相关内容,有些则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希望你认真阅读,一遍、两遍……十遍、二十遍,用以指导我们的革命活动。”这段写在195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扉页上的话,署名是“妈妈”,落款时间是1959年11月29日。

  “这或许就是一个普通母亲送给子女的礼物,可见这本著作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意义。翻看这些普通人的批注,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故事,但我知道他们曾经认真阅读过这本书,这里的思想,很可能影响着他们的一生。”肖成华说,每每看着这些批注,总觉得自己做这样的收藏很有意义。

  肖成华的红色收藏和他的红色家庭密不可分。肖成华父亲1948年入党,南征北战随军南下解放宁海。他的岳父是离休干部,1946年入党。除了《共产党宣言》,他还收藏了父辈们留下的《南下干部证书》、渡江胜利纪念章、马恩著作等红色藏品,他觉得这是对父辈们的最好纪念。“我的第一件红色收藏是念小学时,父亲留给我的上世纪50年代初《和平日记》笔记本,这是他1954年参加宁波专区干部扫盲学校的笔记本。”

  “追根溯源,诞生于17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肖成华有个心愿,他想在宁波建立一个《共产党宣言》出版物收藏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人重温这份“初心”。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收藏《共产党宣言》500余本 他想建《共产党宣言》博物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7-01 07:38:00

  肖成华在鄞州区图书馆向记者介绍他的红色收藏 记者薛曹盛摄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犹如一道光,划过暗夜的长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这是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被誉为“红色中华第一书”。

  昨天,记者走进鄞州区(大学园区)图书馆,百余本《共产党宣言》静静地躺在展柜,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这些刻着时代烙印的藏品都来自宁波热心市民肖成华。

  “这样的红色收藏,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忘初心的追寻。”目前,他已经收藏了各类版本的《共产党宣言》500余本,他最大的心愿是在宁波建一个专题博物馆。

  现代金报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吴海霞

  已经收藏500多本《共产党宣言》

  “我时不时会翻一翻,读读书上的内容,看看不同笔迹的批注,其实早就滚瓜烂熟了。我的电脑桌面上,始终有一本《共产党宣言》,这已经成为我的工具书。”肖成华满怀深情地看着放在展柜里的一本本《共产党宣言》,回想那些与藏品有关的故事,那些与《共产党宣言》有关的人。

  肖成华今年55岁,在浦发银行宁波分行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从同事处拿到了第一本《共产党宣言》(1971年出版),以后陆陆续续开始有收藏。

  这两年,“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故事红遍全国,肖成华想着,或许可以做一些更现实、更有意义的事。打那以后,他开始专题收藏,短短一两年就收藏了500多本《共产党宣言》。

  “出差去外地,第一时间跑书店,全国各地的旧书店基本上转遍了;朋友旅居英国,专门帮我带回来6本《共产党宣言》译本;有的市场上买不到,就直接书信联系收藏者,寄出去四五封信。有的朋友很热情,给我提供资料,还不忘鼓劲打气,希望我继续做下去。”

  现在,肖成华已收藏了12个版本的中译本,还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世界语版、1964年出版的盲文版。收藏最早的原本是1896年法语版的《共产党宣言》,收藏最早的复制品是1920年的陈望道译本,这件复制品上留有陈望道儿子陈振新的亲笔签名。另一件复制品是华岗译本,他曾在宁波读过书。这个版本是华岗翻译并在1930年由上海华兴书局出版的译本,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出版的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全译本。

  肖成华的收藏中,年代最早的中译本是上世纪40年代的博古译本和莫斯科译本。其中,莫斯科译本是194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设在莫斯科的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用中文出版了纪念版,这是当时内容最全、翻译质量最高的一个版本。

  “近一个世纪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出版和传播,都有着历史发展的烙印,也反映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信仰在中国的土地上如何扎根,并蓬勃生长。”肖成华说。

  藏品背后收获满满感动

  收藏过程中,肖成华寻找了很多“红一代”“红二代”“译二代”,得到了很多名家及其子女的支持。那些名人签名本及通信往来,在他的收藏生涯中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1978年版的《共产党宣言》,有成仿吾妻子张琳104岁时的亲笔签名;有时代楷模、改革先锋获得者——“雷锋精神”的优秀传承者郭明义签名本;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原作者刘文西签名本;1964年中央编译局校译的《共产党宣言》校译者之一宋书声的签名本……

  “我和《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陈望道儿子陈振新通信,还与华岗的小女儿华景杭加了微信,她发给我许多关于她父亲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相关资料,知道我在做这样有意义的收藏,他们都很支持我,鼓励我继续做下去。”

  在展馆内还有一些珍贵实物,如毛泽东主席学习过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一页复制品,上面有毛泽东晚年图书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徐中远的注释。

  当时,肖成华看到徐中远在他的书里回忆了毛泽东的读书故事,就辗转联系到了徐中远老人。徐中远非常支持,将毛泽东当年学习过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的一页复制品寄给了他。字里行间有很多毛泽东书写的批注,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但密密麻麻很工整。这是毛泽东1956年学习过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带批注复制品,原件现在保存在中央档案馆。

  在给肖成华的信件中,徐中远特别提到:“《共产党宣言》是毛主席读的第一本马列著作,时间是1920年。此后的57年里,这本书与他一直相伴相随,不知反复读过多少次,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全能背下来。”

  肖成华还有一本批注本的《共产党宣言》,扉页署名刘少文,是一位开国中将。这本《共产党宣言》上有4种不同颜色的批注和划线,分别是红蓝铅笔、黑色铅笔和钢笔,相当细致。

  毛泽东主席学习过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复制品 受访者供图

  想建一个《共产党宣言》博物馆

  在历史洪流中,《共产党宣言》犹如一面光辉的旗帜,时刻激励着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肖成华收藏的《共产党宣言》中,还能找到一些普通人的批注本。这些批注本有五六十本,有些在书上划了横线,有些摘录书中的相关内容,有些则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希望你认真阅读,一遍、两遍……十遍、二十遍,用以指导我们的革命活动。”这段写在195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扉页上的话,署名是“妈妈”,落款时间是1959年11月29日。

  “这或许就是一个普通母亲送给子女的礼物,可见这本著作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意义。翻看这些普通人的批注,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故事,但我知道他们曾经认真阅读过这本书,这里的思想,很可能影响着他们的一生。”肖成华说,每每看着这些批注,总觉得自己做这样的收藏很有意义。

  肖成华的红色收藏和他的红色家庭密不可分。肖成华父亲1948年入党,南征北战随军南下解放宁海。他的岳父是离休干部,1946年入党。除了《共产党宣言》,他还收藏了父辈们留下的《南下干部证书》、渡江胜利纪念章、马恩著作等红色藏品,他觉得这是对父辈们的最好纪念。“我的第一件红色收藏是念小学时,父亲留给我的上世纪50年代初《和平日记》笔记本,这是他1954年参加宁波专区干部扫盲学校的笔记本。”

  “追根溯源,诞生于17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肖成华有个心愿,他想在宁波建立一个《共产党宣言》出版物收藏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人重温这份“初心”。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