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甬籍院士贺贤土获聚变能源国际最高奖 天上有颗同名小行星
稿源: 甬派   2019-07-05 09:37:00报料热线:81850000

  (贺贤土院士。资料图)

  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传来消息:甬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贺贤土研究员,因他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在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的杰出贡献,7月4日被美国核学会授予2019年度“爱德华·泰勒奖”!

  爱德华·泰勒奖,是美国核物理学会设立、以“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命名的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项,每两年在“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大会上颁发,每次授予两名杰出科学家,奖励他们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中运用激光和离子束来产生高温高密度物质状态研究中所取得的杰出贡献。

  据悉,此次,与院士一同获此殊荣的还有Patrick Mora教授,以及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G. Mourou教授和Donna Strickland教授(后而位为荣誉奖)。

  (2017年4月17日,贺贤土在镇海中学与学习学妹分享“我的科学生涯”)

  贺贤土,生于镇海(现北仑新碶大路村),初中毕业于镇海辛成中学(现镇海中学),此后在宁波中学完成高中学业。1957年考上浙江大学,1962年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进行核武器理论研究的九所(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受到邓稼先等大科学家的指导,和他们一起工作。

  在他五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前二十多年经历了原子弹、氢弹的相关研究,后来又实现了中子弹科学理论的突破,后面近三十年投入到 IC研究,研究经历非常丰富。此外,在高能量密度物理、非平衡统计物理和非线性科学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贺院士寄语母校——宁波中学)

  贺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国家“863”计划惯性约束聚变主题专家组工作,为中国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较低温度下局部热动平衡点火发展到非局部热动平衡燃烧的模型。与研究群体一起获得中国首次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的重要进展。

  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在国际上首次获得电磁波产生自生磁场的正确表达式及首次Vlasov—Maxwell方程组导得立方—五次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和它的 孤立波解,并获得了粒子在孤立波中加速机制,等离子体相干结构小尺度湍流等多项创造性成果,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近可积哈密顿系统 Pattern动力学和时空混沌研究,国外文献评论为发现了上述系统的时空混沌和一种新的途径。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荣誉奖项方面,贺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二等奖各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8项。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2018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小行星通告》,贺贤土院士获小行星命名殊荣(编号079286 ,Hexiantu贺贤土小行星)。

  (2019年4月28日,甬籍院士恳谈会在北京举行。贺贤土院士(右五)等20位院士参加)

  贺贤土院士与家乡来往密切,并曾兼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一职。期间,他提出了找准定位,高标准建设,不断拓展办学空间,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争创全国高职示范院校的办学目标。今年4月,他参加在京甬籍院士恳谈会,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 张璟璟 金鹭 通讯员 周天威 

  新闻多一点

  惯性约束聚变是什么?

  数十年来,全球科学家一直梦想着在地球实验室里实现太阳的聚变反应,以获得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相比当前人类采用的裂变式的核能,聚变反应更加高效,而且几乎不会带来放射性污染等环境问题。

  聚变燃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富含的氚和氘,如果每升海水中所蕴含的氘和氚发生完全的聚变反应,能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时释放的能量。以此推算,根据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水平和海水存量,聚变能可供人类使用数亿年,甚至数十亿年,因此,聚变能被看作人类的终极能源。

  然而如何控制聚变反应,实现持续的能量净输出,则是科学界一直聚焦的重大科学问题。激光聚变是实现受控核聚变的一种途径。为了实现核燃料的持续燃烧,人们先后提出了中心点火激光聚变、快点火激光聚变、冲击波激光聚变等物理方案。

  在 这些物理方案的实现方法上,人们也提出了直接驱动、间接驱动和混合驱动(由贺贤土院士提出)等方式。与此同时,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天体物理研究 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高功率激光装置,人们能够在实验室中创造与天体现象相似、前所未有的极端物理环境,为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对天体问题进行主动、近距、 可控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北京九所研究生)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甬籍院士贺贤土获聚变能源国际最高奖 天上有颗同名小行星

稿源: 甬派 2019-07-05 09:37:00

  (贺贤土院士。资料图)

  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传来消息:甬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贺贤土研究员,因他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在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的杰出贡献,7月4日被美国核学会授予2019年度“爱德华·泰勒奖”!

  爱德华·泰勒奖,是美国核物理学会设立、以“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命名的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项,每两年在“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大会上颁发,每次授予两名杰出科学家,奖励他们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中运用激光和离子束来产生高温高密度物质状态研究中所取得的杰出贡献。

  据悉,此次,与院士一同获此殊荣的还有Patrick Mora教授,以及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G. Mourou教授和Donna Strickland教授(后而位为荣誉奖)。

  (2017年4月17日,贺贤土在镇海中学与学习学妹分享“我的科学生涯”)

  贺贤土,生于镇海(现北仑新碶大路村),初中毕业于镇海辛成中学(现镇海中学),此后在宁波中学完成高中学业。1957年考上浙江大学,1962年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进行核武器理论研究的九所(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受到邓稼先等大科学家的指导,和他们一起工作。

  在他五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前二十多年经历了原子弹、氢弹的相关研究,后来又实现了中子弹科学理论的突破,后面近三十年投入到 IC研究,研究经历非常丰富。此外,在高能量密度物理、非平衡统计物理和非线性科学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贺院士寄语母校——宁波中学)

  贺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国家“863”计划惯性约束聚变主题专家组工作,为中国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较低温度下局部热动平衡点火发展到非局部热动平衡燃烧的模型。与研究群体一起获得中国首次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的重要进展。

  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在国际上首次获得电磁波产生自生磁场的正确表达式及首次Vlasov—Maxwell方程组导得立方—五次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和它的 孤立波解,并获得了粒子在孤立波中加速机制,等离子体相干结构小尺度湍流等多项创造性成果,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近可积哈密顿系统 Pattern动力学和时空混沌研究,国外文献评论为发现了上述系统的时空混沌和一种新的途径。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荣誉奖项方面,贺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二等奖各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8项。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2018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小行星通告》,贺贤土院士获小行星命名殊荣(编号079286 ,Hexiantu贺贤土小行星)。

  (2019年4月28日,甬籍院士恳谈会在北京举行。贺贤土院士(右五)等20位院士参加)

  贺贤土院士与家乡来往密切,并曾兼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一职。期间,他提出了找准定位,高标准建设,不断拓展办学空间,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争创全国高职示范院校的办学目标。今年4月,他参加在京甬籍院士恳谈会,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 张璟璟 金鹭 通讯员 周天威 

  新闻多一点

  惯性约束聚变是什么?

  数十年来,全球科学家一直梦想着在地球实验室里实现太阳的聚变反应,以获得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相比当前人类采用的裂变式的核能,聚变反应更加高效,而且几乎不会带来放射性污染等环境问题。

  聚变燃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富含的氚和氘,如果每升海水中所蕴含的氘和氚发生完全的聚变反应,能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时释放的能量。以此推算,根据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水平和海水存量,聚变能可供人类使用数亿年,甚至数十亿年,因此,聚变能被看作人类的终极能源。

  然而如何控制聚变反应,实现持续的能量净输出,则是科学界一直聚焦的重大科学问题。激光聚变是实现受控核聚变的一种途径。为了实现核燃料的持续燃烧,人们先后提出了中心点火激光聚变、快点火激光聚变、冲击波激光聚变等物理方案。

  在 这些物理方案的实现方法上,人们也提出了直接驱动、间接驱动和混合驱动(由贺贤土院士提出)等方式。与此同时,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天体物理研究 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高功率激光装置,人们能够在实验室中创造与天体现象相似、前所未有的极端物理环境,为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对天体问题进行主动、近距、 可控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北京九所研究生)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