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船舶交通:核心港区监控全覆盖 船舶动态尽在掌控中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7-15 06:52:00报料热线:81850000

  李伟东在讲述宁波船舶交通管理的变迁史。(董娜摄)

  【人物名片】

  李伟东,1961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第一代VTS(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值班员,曾任虾峙雷达站站长、宁波海事局交通管理中心主任、宁波海事局科技信息处处长。

  30多年来,我亲历了船舶交通管理工作从人工瞭望到智能化管理的改革路程,也有幸目睹了宁波港口从几条零星摆渡的小舢板,到如今30万吨级船舶畅通无阻,船舶日均进出港超过3000艘次。

  曾经的人工瞭望时代

  靠望远镜和小旗子

  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到上海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轮船,每天有4艘次来回。从江北轮船码头到上海十六铺的客运航线自然也是当时港务监督局主要的护航对象之一。那时候没有任何信息化设备,为了给客船做好指引,我的前辈们都是在巡逻艇上,甚至到一些岛上用望远镜瞭望,挥着小旗子为客船指引方向,但是到了晚上或在能见度不好的天气情况下,只能看到客船的影子,听到汽笛声才能放下心来,当时觉得如果有一双“千里眼”该多好啊。

  核心港区监控全覆盖

  船舶动态尽在掌控中

  1978年1月,北仑港建设指挥部成立。为保障宁波港的开放发展,国家批建了全国首个交管系统。当时的虾峙岛交通非常不便,为了在岛上选址建雷达站,我和同事在渔民的帮助下,顺利登上了岛,手拿镰刀肩扛设备,摸索着前进。最终在虾峙岛、穿山半岛、大榭岛分别确定了虾峙、峙头、大榭三个雷达站的建设位置。我国首个基于雷达的VTS雏形由此诞生。

  雷达站建好后,就迎来了怎么把“点”连成“线”的问题了。当时最新的VTS系统设备都需要从国外引进。在和国外技术员的交流中,我们埋头苦学,成功找到应急射线管等高精元件的国产化替代方案,实现了新系统与老设备的全面融合。1995年,北仑交管站VTS系统投入试运行,成功将大榭、北仑山两个雷达站联网。

  2001年2月8日,宁波海事局正式挂牌成立,决定增设游山雷达站,改建北仑山雷达站、大榭雷达站、虾峙雷达站、峙头雷达站,增设一个VTS中心,形成“五站一中心”格局,并引进德国阿特拉斯雷达设备。至此,基本实现了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监控全覆盖。在同一个监控室内,值班员分区监控、实时交流,船舶动态尽在掌控中。

  宁波舟山港迎来

  高速发展新时代

  2009年,金塘大桥建成通车。2010年,被称为“海上高速公路”的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深水航路船舶定线制正式实施。同时,穿山、大榭、梅山等港区也逐渐建成投用。为了加强雷达覆盖力度,我们陆续在大鹏山、穿鼻岛、荒屿山、象山角增设了四个雷达站,接收了六横岛的东浪咀雷达站。但是我认为,仅仅增加覆盖面还不够,要把软件同步升级,增加对雷达汇报的智能化捕捉、分析能力。我们成立了HITT-MIS(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小组,针对宁波渔船和货船数量众多的实际情况,自主研发了船舶交通流自动触发技术和船舶交通动态管理逻辑程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海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16年,宁波水域VTS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工程新增松兰山、南田、檀头山三个雷达站。同年,黄岩头雷达站、元山雷达站划入,宁波VTS形成“十五站一中心”规模,覆盖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虾峙门口外深水航槽周边、象山港大桥水域及象山南部沿海水域。今年,我已经退居二线,但是我相信新一代的宁波海事人必将不断砥砺前行,用好VTS这个“千里眼”和“顺风耳”,助推“名城名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记者董 娜通讯员麻宏宇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船舶交通:核心港区监控全覆盖 船舶动态尽在掌控中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7-15 06:52:00

  李伟东在讲述宁波船舶交通管理的变迁史。(董娜摄)

  【人物名片】

  李伟东,1961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第一代VTS(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值班员,曾任虾峙雷达站站长、宁波海事局交通管理中心主任、宁波海事局科技信息处处长。

  30多年来,我亲历了船舶交通管理工作从人工瞭望到智能化管理的改革路程,也有幸目睹了宁波港口从几条零星摆渡的小舢板,到如今30万吨级船舶畅通无阻,船舶日均进出港超过3000艘次。

  曾经的人工瞭望时代

  靠望远镜和小旗子

  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到上海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轮船,每天有4艘次来回。从江北轮船码头到上海十六铺的客运航线自然也是当时港务监督局主要的护航对象之一。那时候没有任何信息化设备,为了给客船做好指引,我的前辈们都是在巡逻艇上,甚至到一些岛上用望远镜瞭望,挥着小旗子为客船指引方向,但是到了晚上或在能见度不好的天气情况下,只能看到客船的影子,听到汽笛声才能放下心来,当时觉得如果有一双“千里眼”该多好啊。

  核心港区监控全覆盖

  船舶动态尽在掌控中

  1978年1月,北仑港建设指挥部成立。为保障宁波港的开放发展,国家批建了全国首个交管系统。当时的虾峙岛交通非常不便,为了在岛上选址建雷达站,我和同事在渔民的帮助下,顺利登上了岛,手拿镰刀肩扛设备,摸索着前进。最终在虾峙岛、穿山半岛、大榭岛分别确定了虾峙、峙头、大榭三个雷达站的建设位置。我国首个基于雷达的VTS雏形由此诞生。

  雷达站建好后,就迎来了怎么把“点”连成“线”的问题了。当时最新的VTS系统设备都需要从国外引进。在和国外技术员的交流中,我们埋头苦学,成功找到应急射线管等高精元件的国产化替代方案,实现了新系统与老设备的全面融合。1995年,北仑交管站VTS系统投入试运行,成功将大榭、北仑山两个雷达站联网。

  2001年2月8日,宁波海事局正式挂牌成立,决定增设游山雷达站,改建北仑山雷达站、大榭雷达站、虾峙雷达站、峙头雷达站,增设一个VTS中心,形成“五站一中心”格局,并引进德国阿特拉斯雷达设备。至此,基本实现了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监控全覆盖。在同一个监控室内,值班员分区监控、实时交流,船舶动态尽在掌控中。

  宁波舟山港迎来

  高速发展新时代

  2009年,金塘大桥建成通车。2010年,被称为“海上高速公路”的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深水航路船舶定线制正式实施。同时,穿山、大榭、梅山等港区也逐渐建成投用。为了加强雷达覆盖力度,我们陆续在大鹏山、穿鼻岛、荒屿山、象山角增设了四个雷达站,接收了六横岛的东浪咀雷达站。但是我认为,仅仅增加覆盖面还不够,要把软件同步升级,增加对雷达汇报的智能化捕捉、分析能力。我们成立了HITT-MIS(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小组,针对宁波渔船和货船数量众多的实际情况,自主研发了船舶交通流自动触发技术和船舶交通动态管理逻辑程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海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16年,宁波水域VTS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工程新增松兰山、南田、檀头山三个雷达站。同年,黄岩头雷达站、元山雷达站划入,宁波VTS形成“十五站一中心”规模,覆盖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虾峙门口外深水航槽周边、象山港大桥水域及象山南部沿海水域。今年,我已经退居二线,但是我相信新一代的宁波海事人必将不断砥砺前行,用好VTS这个“千里眼”和“顺风耳”,助推“名城名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记者董 娜通讯员麻宏宇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