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劳模竺士杰:自创“桥吊操作法”提高效率
2019-10-09 07:1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竺士杰

  40多米的高空,狭窄晃动的驾驶舱,一天要工作数小时,这样的工作环境很多人光是想想就觉得吃不消。

  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竺士杰却愿意潜心钻研20年,摸索出一套稳、准、快的“桥吊操作法”,从普通司机走上全国劳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现在的他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北三集司桥吊班副大班长,也是“竺士杰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全力以赴把个人技术无私传授给徒弟,用实际行动坚守匠人匠心。

  他是“穿针孔”的技能状元

  竺士杰小时候就已经与码头结了缘。三十年前,他住在宁波江北区玛瑙路六十七弄十一号,那里离老轮船码头只有几百米之遥,他曾经站在码头,盼望着在上海打工的父亲乘着甬沪线班轮回家。

  1998年,竺士杰从宁波港职业技工学校港口机械专业毕业后,成了一名港口操作司机。刚开始,他被分配到龙门吊司机的岗位,以自己的刻苦和勤奋,提前三个月独立上岗。操作了仅一年,就成为这一行的“高手”,20岁不到就开始带徒弟了。

  当公司要从龙门吊司机中挑选一批尖子参加桥吊培训时,竺士杰第一个报了名。竺士杰说:“龙门吊和桥吊,两字之差,难度系数却完全不是一个级别。龙门吊作业平台离地面只有20多米,而桥吊驾驶室离地面42米,高了一倍多,非常考验驾驶人的操作技艺。”

  从高处往下望去,码头上的集装箱如同一个个迷你匣子,他的工作是手动控制钢缆下端的吊具,让它的四个“爪”同时并准确地插入烟盒大小的锁孔里,整个操作相当于在“穿针孔”。

  为了学好技术,竺士杰经常第一个上桥吊,以便多看一会师傅的操作。最晚从桥吊上下来的也是他。有时师傅上完白班下班了,他还主动留下来跟着中班的师傅继续“加餐”。晚上回家也不闲着,突然想到有什么问题,便打电话咨询。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冲劲,竺士杰三个月便取得桥吊上岗证,并在师兄师弟中第一个独立操作桥吊。半年后吊装速度达到每小时35箱,屡屡进入公司桥吊司机月度装卸效率前三,成为“穿针孔”的技能状元、“达飞突击队”里最年轻的“突击手”。

竺士杰潜心钻研桥吊技艺20余年

  自创的操作法被编制成教材

  28米、35米、39米、42米、45米、49米……20年来,竺士杰看着宁波舟山港桥吊一步步变高,也见证着宁波舟山港接卸的集装箱船不断变大:从5000标准箱到1万标准箱,再到1.4万标准箱、1.8万标准箱,目前已突破2万标准箱。

  大环境的更新换代,更考验桥吊司机的装卸能力,但传统的操作法练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提高效率了。“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操作方法呢?”竺士杰有了新疑问。

  经过大半年的摸索,竺士杰尝试区分不同设备的性能和不同作业船行走的长度,在距离不同的情况下,用减速的方法稳定桥吊。

  凭借这套手法,2006年,世界上最大集装箱轮“中远宁波”首航之际,竺士杰带领队友仅用时1小时40分钟,就完成了1031个集装箱的装船作业,装卸效率达到每小时387.43箱,创下新纪录。

  如今其团队大多数司机每小时能够吊起集装箱35个至40个,最多时将近60个,为船公司和码头创造了每艘次4万元的经济效益。

  竺士杰自创的这套技术,在2007年被宁波舟山港命名为“竺士杰桥吊操作法”,被编制成学习通用教材。每当一次比一次快地起吊集装箱,他都坚信,速度还没到极限。

  2015年走上全国劳模领奖台

  2015年,对于竺士杰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2968名贡献卓著的全国先进模范人物齐聚一堂,竺士杰就是其中一个。

  他与众多优秀匠人站在同一个奖台上,接受了全场的掌声和认可。“新时代市场给我们产业工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只要有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不畏困苦、愈挫愈勇的韧劲,就一定能大有作为。”每每忆起此情此景,竺士杰激动万分。

  这之后,公司为他专门设立了“竺士杰创新工作室”,打造出一个鲜明的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服务品牌。在他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陆续推出一大批创新成果。“一次着箱率”监测系统就是其中之一,所在桥吊班的着箱准确率从最初的72.6%提升到现在的79.68%,一年就能多吊100万标准箱,这相当于为码头增加了一个泊位。

  2018年,竺士杰参加中央电视台《机智过人》节目,对阵另一方是高精准度“无人港技术”。现场,他操作2.5吨的集装箱,击打重46克、直径4.2厘米的高尔夫球。五次机会三个球准确无误的踢进球框,观众欢呼和惊讶的背后,是竺士杰以匠人之心对待工作所得到的尊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竺士杰打算,未来要提高桥吊司机的单兵作战能力,利用大数据统计监测每个司机的真实操作效率,将“竺士杰桥吊操作法”视频化与模型化,通过3D动画与动态实景模型培训,更好地迎接集装箱大船时代的到来。他说,只有不断鞭策自己,才能跟上港口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成功背后离不开好的家风

  17岁参加工作、26岁成为宁波市首席工人、27岁获省十大“技能状元”、35岁当上全国劳模……竺士杰感慨道,自己一路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好家风好家训。

  “我的爷爷是木工,坚持传统手艺,老了还坚持‘做活’;我的父亲是电气维修工,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没有一句怨言。他们都是老匠人,穷尽一生默默在岗位上坚守,是了不起的榜样。”

  “母亲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总是身体力行告诫子女,做事勤为先,待人要诚恳。妻子和女儿每当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和压力,背后默默支持和鼓励,迎难而上克服一切。”

  直到现在,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让竺士杰很享受。他说,家是一种动力,是精神支柱,工作上再苦再累也不怕。

  家里一角,有个四四方方的木柜子,上面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特别是评上全国劳模那一年,所有人都高兴坏了,围着奖章、绶带拼命拍照。

  “那一年女儿虽然只有8岁,还搞不太清楚‘全国劳模’这个荣誉意味着什么,但看到我在北京领奖拍的照片,兴奋地手舞足蹈,有样学样跟着摆各种造型拍照!”说到这里,竺士杰眼眉不自觉地露出笑意。

  2018年8月,竺士杰又多了一个身份——浙江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现在,他时常会受邀进入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宣讲活动。每当看到讲台下坐着和女儿差不多年纪的孩子,内心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希望用自己的故事影响下一代,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想信念。在逐梦的路上,他始终坚持初心不改。 现代金报记者樊莹 通讯员王志勇 摄影记者崔引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劳模竺士杰:自创“桥吊操作法”提高效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0-09 07:15:00

竺士杰

  40多米的高空,狭窄晃动的驾驶舱,一天要工作数小时,这样的工作环境很多人光是想想就觉得吃不消。

  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竺士杰却愿意潜心钻研20年,摸索出一套稳、准、快的“桥吊操作法”,从普通司机走上全国劳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现在的他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北三集司桥吊班副大班长,也是“竺士杰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全力以赴把个人技术无私传授给徒弟,用实际行动坚守匠人匠心。

  他是“穿针孔”的技能状元

  竺士杰小时候就已经与码头结了缘。三十年前,他住在宁波江北区玛瑙路六十七弄十一号,那里离老轮船码头只有几百米之遥,他曾经站在码头,盼望着在上海打工的父亲乘着甬沪线班轮回家。

  1998年,竺士杰从宁波港职业技工学校港口机械专业毕业后,成了一名港口操作司机。刚开始,他被分配到龙门吊司机的岗位,以自己的刻苦和勤奋,提前三个月独立上岗。操作了仅一年,就成为这一行的“高手”,20岁不到就开始带徒弟了。

  当公司要从龙门吊司机中挑选一批尖子参加桥吊培训时,竺士杰第一个报了名。竺士杰说:“龙门吊和桥吊,两字之差,难度系数却完全不是一个级别。龙门吊作业平台离地面只有20多米,而桥吊驾驶室离地面42米,高了一倍多,非常考验驾驶人的操作技艺。”

  从高处往下望去,码头上的集装箱如同一个个迷你匣子,他的工作是手动控制钢缆下端的吊具,让它的四个“爪”同时并准确地插入烟盒大小的锁孔里,整个操作相当于在“穿针孔”。

  为了学好技术,竺士杰经常第一个上桥吊,以便多看一会师傅的操作。最晚从桥吊上下来的也是他。有时师傅上完白班下班了,他还主动留下来跟着中班的师傅继续“加餐”。晚上回家也不闲着,突然想到有什么问题,便打电话咨询。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冲劲,竺士杰三个月便取得桥吊上岗证,并在师兄师弟中第一个独立操作桥吊。半年后吊装速度达到每小时35箱,屡屡进入公司桥吊司机月度装卸效率前三,成为“穿针孔”的技能状元、“达飞突击队”里最年轻的“突击手”。

竺士杰潜心钻研桥吊技艺20余年

  自创的操作法被编制成教材

  28米、35米、39米、42米、45米、49米……20年来,竺士杰看着宁波舟山港桥吊一步步变高,也见证着宁波舟山港接卸的集装箱船不断变大:从5000标准箱到1万标准箱,再到1.4万标准箱、1.8万标准箱,目前已突破2万标准箱。

  大环境的更新换代,更考验桥吊司机的装卸能力,但传统的操作法练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提高效率了。“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操作方法呢?”竺士杰有了新疑问。

  经过大半年的摸索,竺士杰尝试区分不同设备的性能和不同作业船行走的长度,在距离不同的情况下,用减速的方法稳定桥吊。

  凭借这套手法,2006年,世界上最大集装箱轮“中远宁波”首航之际,竺士杰带领队友仅用时1小时40分钟,就完成了1031个集装箱的装船作业,装卸效率达到每小时387.43箱,创下新纪录。

  如今其团队大多数司机每小时能够吊起集装箱35个至40个,最多时将近60个,为船公司和码头创造了每艘次4万元的经济效益。

  竺士杰自创的这套技术,在2007年被宁波舟山港命名为“竺士杰桥吊操作法”,被编制成学习通用教材。每当一次比一次快地起吊集装箱,他都坚信,速度还没到极限。

  2015年走上全国劳模领奖台

  2015年,对于竺士杰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2968名贡献卓著的全国先进模范人物齐聚一堂,竺士杰就是其中一个。

  他与众多优秀匠人站在同一个奖台上,接受了全场的掌声和认可。“新时代市场给我们产业工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只要有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不畏困苦、愈挫愈勇的韧劲,就一定能大有作为。”每每忆起此情此景,竺士杰激动万分。

  这之后,公司为他专门设立了“竺士杰创新工作室”,打造出一个鲜明的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服务品牌。在他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陆续推出一大批创新成果。“一次着箱率”监测系统就是其中之一,所在桥吊班的着箱准确率从最初的72.6%提升到现在的79.68%,一年就能多吊100万标准箱,这相当于为码头增加了一个泊位。

  2018年,竺士杰参加中央电视台《机智过人》节目,对阵另一方是高精准度“无人港技术”。现场,他操作2.5吨的集装箱,击打重46克、直径4.2厘米的高尔夫球。五次机会三个球准确无误的踢进球框,观众欢呼和惊讶的背后,是竺士杰以匠人之心对待工作所得到的尊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竺士杰打算,未来要提高桥吊司机的单兵作战能力,利用大数据统计监测每个司机的真实操作效率,将“竺士杰桥吊操作法”视频化与模型化,通过3D动画与动态实景模型培训,更好地迎接集装箱大船时代的到来。他说,只有不断鞭策自己,才能跟上港口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成功背后离不开好的家风

  17岁参加工作、26岁成为宁波市首席工人、27岁获省十大“技能状元”、35岁当上全国劳模……竺士杰感慨道,自己一路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好家风好家训。

  “我的爷爷是木工,坚持传统手艺,老了还坚持‘做活’;我的父亲是电气维修工,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没有一句怨言。他们都是老匠人,穷尽一生默默在岗位上坚守,是了不起的榜样。”

  “母亲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总是身体力行告诫子女,做事勤为先,待人要诚恳。妻子和女儿每当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和压力,背后默默支持和鼓励,迎难而上克服一切。”

  直到现在,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让竺士杰很享受。他说,家是一种动力,是精神支柱,工作上再苦再累也不怕。

  家里一角,有个四四方方的木柜子,上面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特别是评上全国劳模那一年,所有人都高兴坏了,围着奖章、绶带拼命拍照。

  “那一年女儿虽然只有8岁,还搞不太清楚‘全国劳模’这个荣誉意味着什么,但看到我在北京领奖拍的照片,兴奋地手舞足蹈,有样学样跟着摆各种造型拍照!”说到这里,竺士杰眼眉不自觉地露出笑意。

  2018年8月,竺士杰又多了一个身份——浙江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现在,他时常会受邀进入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宣讲活动。每当看到讲台下坐着和女儿差不多年纪的孩子,内心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希望用自己的故事影响下一代,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想信念。在逐梦的路上,他始终坚持初心不改。 现代金报记者樊莹 通讯员王志勇 摄影记者崔引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