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璟璟 傅婷婷 何巧巧
今天(27日)16时15分,宁波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场新闻发布会。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医疗救治组长、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蒋志云,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巍介绍相关情况。
蒋志云通报全市疫情最新情况和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16:16
疫情基本情况
2月26日0-24时,宁波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例12例。
截至2020年2月26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57例,累计出院病例134例。
其中,确诊病例中,海曙区69例,江北区5例,镇海区3例,北仑区11例,鄞州区13例,奉化区3例,宁海县11例,象山县2例,余姚市11例,慈 溪市25例,高新区2例,东钱湖1例,杭州湾新区1例;出院病例中,海曙区59例,江北区5例,镇海区3例,北仑区9例,鄞州区11例,奉化区2例,宁海 县10例,象山县2例,余姚市8例,慈溪市21例,高新区2例,东钱湖1例,杭州湾新区1例。目前,全市已连续6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目前,全市共有198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已解除隔离2568名密切接触者。全市集中医学观察6555人,居家医学观察4225人。
昨天,市卫生健康委再次发布《宁波市乡镇(街道)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海曙区集士港镇由高风险降为中风险,北仑区新碶街道为较低风险,其余154个乡镇(街道)都为低风险。
16:20
医疗救治情况
今天上午,宁波又有2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截至2月27日12时,宁波累计报告157例确诊病例中已有136例治愈出院,治愈率达86.62%。截至目前,无死亡病例。
157例确诊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102例;年龄最大96岁,最小13个月,14岁以下3例,中位年龄55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29.94%。32.48%的确诊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
136例出院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95例;年龄最大96岁,最小13个月,中位年龄55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27.2%。30.88%的出院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最短3天,最长34天,平均住院日15.4天。
目前,全市还有21例确诊患者在院治疗,其中5名重症病例(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2名为超过80岁的高龄患者)在省级定点医院,还需更加积极的全力救治。
16:25
宁波采取了以下医疗救治措施——
◎提前谋划,统筹医疗救治应急资源
疫情发生后,市卫生健康委迅速部署,在全市共设立发热门诊41个,并在223个医疗机构设立预检分诊点。
确定医疗救治综合实力较强的市县两级15家医院为定点医院,抽调163位专家组建医疗救治市级专家组,指导全市新冠肺炎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并成立由19位知名专家组成的市级核心专家组,重点负责全市重症病例的会诊指导。
各定点医院还开通了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
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全市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确定病房、人员、设备等医疗救治资源的动员实施。
同时,指定全市符合条件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共20家单位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全力保障临床筛查需要。
◎关口前移,强化发热病人全周期管理
一是主动筛查落实“早发现”。实施全面体温监测,发热病人就医前向所在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并登记相关信息,禁止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就医途中的传播风险。对来自疫区的重点隔离对象,主动开展胸部CT和病毒核酸筛查。
重视住院患者全员搜索,对可疑患者及时排查。加强发热门诊的规范设置和运行管理,做好预检分诊,根据病种、病情结合流行病学史对发热病人进行分类分诊室处置。
二是可疑患者落实“早隔离”。对发热门诊或临床其他科室筛查发现的可疑病人,及时安排到专用病房,并单人单间隔离,确保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三是强化会诊落实“早诊断”。合理把握发热病人的留观指征,对临床排查发现的留观患者,及时进行胸部CT筛查,并组织专家会诊评估,无法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采样检测病毒核酸。
四是规范管理落实“早恢复”。所有发热病人离院后,由属地村(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医务人员共同负责,加强居家健康观察,做好随访和健康监测工作。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送医。
◎中西结合,提升医疗救治成功率
一是指导开展集中救治。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明确由定点医疗机构收治157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积极组织市县两级专家会诊,并与省级专家随时保持联系听取意见建议,及时优化诊疗方案,坚持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和高流量氧疗。
二是重视中医药参与救治。积极组织市县中医药专家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和重点人群的自我预防,确保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辨证施治,全程参与,目前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96.5%。
三是重视诊疗方案的优化创新。国科大华美医院、市第一医院创新使用磷酸氯喹参与治疗,有效缩短了住院周期,降低了重症发生率。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8日最新印发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将氯喹纳入推荐治疗方案,也证明了我市超前使用氯喹治疗的科学性。
四是严格实施院后恢复期管理。在国家和浙江省院后管理标准的基础上,从严把关,对所有治愈出院的确诊病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除体温监测外,还定期复查胸部CT及病毒核酸检测,严格进行排泄物消毒处理,彻底阻断潜在的传播风险。
◎精心组织,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抽调市县两级医疗和疾控机构的专业骨干,在极短时间内分6次组建了五批应急医疗队共310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和荆门,为湖北的防疫攻坚战注入了宁波力量。
医疗队在武汉发扬宁波精神,凭借宁波经验,治愈了一批重症患者。
16:32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捐献情况
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内含有相应抗体,能对抗病毒,有助于危重患者的救治。
根据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工作要求,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市中心血站制定了《宁波市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恢复期血浆程序与标准》,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新冠肺炎康复者参加血浆捐献。
2月21日下午,武汉籍的新冠肺炎康复者曾女士在市中心血站成功捐献恢复期AB型血浆300毫升,成为我市首例。此后,来自海曙、东钱湖和宁海的3位新冠肺炎康复者成功分别捐献200毫升、200毫升和400毫升血浆。
上述累计1100毫升血浆,经省血液中心严格检测后已全部送往省级定点医院,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我也代表市卫生健康委向这些爱心捐献者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更多符合条件的康复者踊跃参与血浆捐献,让更多宝贵的生命得到挽救。”蒋志云说。
16:35
最后,蒋志云提醒:当前,我市疫情形势趋于平稳,除个别乡镇(街道)外,绝大部分地方都处于低风险等级,但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特别是在进入全面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宁波防输入、防集聚的压力仍然较大。
各地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深入贯彻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要求,完善重点人员清单动态发布和信息共享机制、“甬行码”推 广应用机制、新入甬人员小周期滚动排查机制,强化小区(村)、企业(单位)等“小门”管控,抓好发热门诊管控和特殊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护,加强驻企健康指 导。
要认真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的要求,深化“三服务”,高效解决好外地员工返岗难、产业链协同难等问题和相关社会生活问题。坚持“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齐心协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
16:3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企业复工复产对疫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方巍介绍了宁波疫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的征集和推广应用情况。
据介绍,目前,共征集到345项疫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经过专家评议,筛选出五批次130项,涵盖病毒检测技术、红外测温技术、高效消毒灭菌技术、智慧防疫技术和防疫物资生产技术等五大方面。
为尽快满足一线防控需求,宁波经信、科技等部门正边征集,边加强推广,积极对接卫健、教育、商务等部门的行业技术需求,将征集到的产品有针对性地推广到医院、学校、商场、公园、菜场等人员相对密集场所。
同时,发动区县(市)科技部门力量,在乡镇街道防疫一线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场景试点应用。
此外,开通线上线下两个对接展示平台,线上通过科技大市场、8718、创新宁波公众号等进行发布,线下搭建产品陈列室,供采购单位实地查验样品。
“为降低防疫单位的使用成本,我们与供应商协商,争取到部分产品免费供应或低于市场价的优惠措施,为供需双方对接创造了有利条件。”方巍称。
16:43
从目前使用情况和下阶段需求特点,将加大两方面新技术的推广——
第一是在疫情防控精准性方面,针对人员大流量场所,我们重点推出了红外测温、消毒灭菌等技术。
比如,我市企业研发的红外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实现了每分钟300人次的流动性测量,速度比传统的手持测温设备提高了25倍。这项新技术产品已经应用到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机场、白沙菜市场等人流密集区域。
目前,已有63家单位应用了红外成像测温系统,总采购量178台;有118家单位应用了消毒灭菌仪器,总采购量294台。
第二是在助力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人力、物力、管理能力短缺方面,我们重点推出了试剂检测、智慧防疫等技术,有效提升了企业复工复产的效率。
比如,我市企业美康生物和海尔施基因(甬防办定点检测单位)在疫情期间紧急研制的核酸检测试剂,已应用在企业复工人员检测,有效缩短了企业员工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时间。2家公司已累计服务7500家企业,仅北仑区,有215家企业的15000余名员工经检测后提前复工。
此外,还向全市推介了智慧防控系统软件85种,疫情期间,帮助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在线使用,为员工流动监测、防疫物资调度、远程在线办公等业务提供了软件技术支撑。
16:47
根据前一段时间的使用评价,从130项新技术、新产品中精选出了20项产品,这20项产品前期推广应用量大,市场接受度高,将针对学校集中开学、企业加快复工等场景加大推广部署。
下一步,将在总结前期征集应用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化机制。面向新阶段、新需求,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完善推广对接机制,真正让科技创新“助力科学防疫、赋能企业复产”。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