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会诊。
陈童恩主任医师(左)在隔离病房内查房。
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内为自己加油鼓劲。
因为在隔离病房内长时间戴着手套忙碌,护士的双手已经被汗水泡皱。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浙江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宁波市最大的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功不可没。疫情防控期间,宁波市累计发现确诊病例157例,由该院收治的就有108例。到3月2日,还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确诊病例只剩2例。“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已在抗击疫情一线奋战了1个多月的该院急性感染科主任郑南红长舒了一口气。
自1月23日收治第一例确诊病例,到3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的500多名抗疫一线人员已全力奋战了40天。在这40天里,为救治这108名确诊患者,他们都做了什么?
记者 陈敏
通讯员鲍云洁郑轲
全市157例确诊患者他们收治了108例
疫情就是命令!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临危受命,立即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按抗疫需要迅速调整院领导分工,系统整合全院资源,统一高效地进行部署决策。集中专家、物资、技术,重新规划场地,编制压实防控闭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患者的集中诊治和分流分层分级管理:按院中院标准独立设置发热门诊,分设不同层级的候诊和就诊区、留观区、抢救区,其中27间留观,36间等待检查结果;开启公共卫生专用负压病房,共
19间、24张床位,用于收治重症患者;启动普通病房改隔离和留观病房的基建改造,实现隔离床位的最大容量。
医院一边进行硬核部署,另一边着手征集投入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让医院领导感动的是,该院医护人员一个个挺身而出,原本准备回老家过年的立即退了飞机票,原本计划春节结婚的悄悄推迟了婚礼,有的科室更是全员联名请战……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治病救人,责无旁贷!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该院先后有500余名医护、医技、行政后勤人员(其中外院支援人员37名)主动投入一线,舍小家、顾大家,担负起保障甬城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任。
医院的及早部署,为战胜病毒抢得了先机。1月23日,医院这边刚布置完毕,就来了一名确诊病人。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该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例108例,约占宁波市确诊病例的70%。
随着疫情的加重,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该院开启了负压手术室、感染专用内镜室、感染专用导管室、感染专用CT、感染检验中心。该院还是浙江省最早一批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专人专职采样,一小时收一次标本,目前已经检测7000余份样本,发现41例确诊病例。
截至3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仅有2名确诊患者在院,治愈率约为98%。
抗击新冠肺炎他们探索形成了宁波特色
“治愈率98%,这是一个普通的数字,也是一个特殊的数字,是对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肯定,也是大家辛苦付出的见证。”该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叶红华告诉记者,在对患者实施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的同时,该院新冠肺炎救治团队还根据国家防控、诊疗的规范指南和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并结合诊疗体会和思考,制订了医院版本的防控指南、诊疗细则、个人防护用品穿戴规定、影像报告分级系统等,在治疗上更是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肺部的影像变化是判断新冠肺炎的一个重要指征,但该院救治团队在临床中发现,胸片因影像模糊,很难作出精确判断,而另一个指征病毒核酸检测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为加速疑似病人的确诊,经过紧急临床论证后,2月2日,该院在宁波率先提出以胸部CT取代胸片作为新冠肺炎的筛查标准。
这一改变,既可有效识别高风险人群和危重患者,又能最大限度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切实构筑起疫情防控救治分层分级分流的风险管控机制和有效的病程监测机制。该院放射科主任金银华告诉记者,医院曾收治了一例发热患者,CT显示双肺感染,考虑到患者丈夫已被确诊,医生判断此患者极有可能已被感染,但是,患者的核酸检测却呈阴性。医生们不敢放松,在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定期进行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肺部仍然处于感染中,再去做核酸检测,却依旧显示阴性。就这样,在第八次核酸检测时,终于呈现阳性,患者被确诊。
“有出院的确诊病人居然复阳了!”一则来自其他城市的报道,引起了该院新冠肺炎救治团队的警惕。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救治组结合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在2月4日第一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后,即采取了继续集中隔离观察14天、继而居家健康观察14天、每周回医院随访检查的方案。这一出院患者强化随访方案随后在宁波全市推广,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可能的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
作为一种新型病毒,新冠肺炎治疗至今没有特效药。从2月4日起,该院新冠肺炎救治团队结合最新的基础研究结果和既往的诊疗经验,决定启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磷酸氯喹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到2月27日,该院共有89例确诊患者使用磷酸氯喹。令大家兴奋的是,磷酸氯喹的使用很快取得了看得见的效果,轻症或普通转重症的明显减少,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2月18日发布的国家新冠肺炎防控诊疗规范第六版中,磷酸氯喹正式纳入抗病毒药物推荐。
一人一方他们让中医药发挥了大作用
“这次疫情抗击战中,中医药发挥了大作用。”叶红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疫情暴发后,市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了新冠肺炎中医医疗专家组,每周两个下午来到该院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中医会诊。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主任中医师余静就是市级专家组的成员之一。余静告诉记者,新冠肺炎患者有个特点,就是发烧、咳嗽都不严重,但是患者会感到特别乏力。而改善乏力症状,正是中医的特长。
巧的是,进入隔离病房的第一梯队医务人员中,就有两位中医师。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于是这两位中医师就成了市级专家组的“内应”。两位医生将病人们的舌苔一一拍照,再将病人的脉
搏、身体情况等转述给专家们。经过会诊,中医师们一一对症开药,一人一方。让大家开心的是,服了中药后,病人的情况有了起色。有一名40多岁的女患者,舌苔厚,胃口差,乏力,严重影响身体恢复。余静开了3天的中药,患者服用后,胃口明显好转,心情也好了,过了一周就出院了。
“我们坚持一人一方。”余静介绍,从临床来看,患者症状总体差不多,但由于个体化差异,在治疗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分类施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取得的效果,增强了中医专家们的信心。市中医药管理局还专门指派了4位中医专家前来隔离病房支援。这之后,中医专家开始为每一名确诊患者提供中医治疗。与此同时,根据“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专家们还开出了有针对性的特别处方,提前煎制中药,提供给每一名隔离留观的病人。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已经出院的陈女士说,服了中药后,她胃口好了,也渐渐有了力气。
隔离病房里他们成为病人惟一的依靠
40天,98%的治愈率。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500多位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日夜奋战。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郑南红医生一脸疲惫。“我肯定是第一个进隔离病房、最后一个离开隔离病房的人!”在郑南红看来,这是她作为急性感染科主任的职责所在。
自1月23日至今,郑南红已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随着确诊患者越来越多地被治愈出院,医院的隔离病区已经从4个减到了2个,而她也终于每天晚上有时间跟家里人打打电话了。
“在隔离病房,我们就是病人惟一的依靠!”郑南红告诉记者,进隔离病房的病人其实都很恐慌,医护人员在为他们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一名50多岁的女患者,被收治入院后,不爱搭理人。有一天,值班护士打电话给郑南红,告诉她这名患者哭得很伤心。郑南红立刻往患者病房里打电话,可是打通一次,患者按掉一次,不知道打了多少次,患者终于接听电话了,不想她一开口就吼道:“不要打了,我现在不想讲话!”郑南红没有放弃,经过多次沟通,患者终于告诉她,自己10年前曾患过抑郁症,这段时间以来,心情特别压抑,感觉抑郁症又要复发了,心里很是害怕。郑南红一边安慰这名患者,一边联系了康宁医院的一位心理专家。一通“话疗”后,患者的情绪逐渐平静。应郑南红的请求,此后几天,这位心理专家接连为患者进行“话疗”。终于,患者脸上露出了笑容。几天后,这名患者治愈出院。
3月2日下午,80多岁的郭大爷牵着老伴,一起康复出院。看着老两口离去的背影,隔离病房重症救助组负责人陈童恩不由得长舒了口气。
陈童恩负责的病区收治的患者病情相对较重,不少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这给救治增加了难度。80多岁的郭大爷就是其中一个。
20多天前,郭大爷和老伴因为确诊新冠肺炎先后被收治入院。年纪大、又有冠心病的郭大爷成为医护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老人家病情较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很快,陈童恩担心的事发生了,老人的病情急转直下。
“我们治疗时,发现老人对抗病毒药反应比较大,有时心率降到每分钟不到50次,并且肝功能也不好。”为了慎重起见,陈童恩和专家组随即调整了治疗方案。“我们先后换了4个治疗方案,其中抗病毒药就换了4种。”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郭大爷的情况慢慢好转,可令他焦心的是,身体各项指标都在好转,核酸检测却总是转不了阴。好在医护人员对老人家关爱有加,还贴心地将他的老伴换到同一间病房。终于,在住院治疗20多天后,郭大爷治愈出院了。
图片由院方提供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