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251名"疫情侦察兵"与病毒"赛跑" 他们这样追踪病毒……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1 07:05: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打赢防疫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韩立萍 制图

  记者陈敏通讯员董莹陶毓敏

  截至2020年3月9日24时,宁波市所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7例已全部治愈出院。目前,全市共有158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2762名密切接触者已解除隔离。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每天最关注的可能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更新:有多少例确诊、多少例疑似、多少例治愈或死亡,又有多少密切接触者,他们都出现在哪里?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与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展开调查,以尽可能细致地摸清他们的来龙去脉,找到所有密切接触者。他们,被称为“疫情的侦察兵”,他们侦察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病毒。

奉化流调人员进村开展工作。

  251名流调员与病毒“赛跑”

  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究竟是干什么的?有业内人士解释说,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是专门从事现场调查、疫情分析的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他们到现场调查、与患者及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询问患者患病前后的暴露、接触史、活动轨迹、就医情况等,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为判定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措施、确定消毒范围等提供依据。

  寻找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是遏制疫情的关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按照市委市政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的要求,全市疾控系统在防控疫情的第一时间组建了251人的三级流调队伍,按职责分为疫情研判组、病例调查组和密接调查组,全员凝心聚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后期,市疾控中心又组建了市级11个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分赴各区县(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派驻部分重点区县,与当地疾控部门深入协同调查。

  疫情防控期间,一个个流调员穿梭在医院隔离区,近距离面对患者;他们奔走在居民区、商场、酒店,排摸、调查每一名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他们通过调查询问、分析信息,从一串串的名单中和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信息碎片中,去探索传染的来龙去脉,推断出病例间的传播链,寻找和确定传染来源,分析和发现传播途径,排查和保护可能的感染者。早一分钟排摸清楚,早一分钟切断感染途径,就少一批人被感染。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病毒赛跑。

宁波市疾控流调人员在开展流调工作。

  2月1日早上,市疾控中心的流调员张劼楠又拎着一个黑色的小箱子出发了,他是市疾控中心调查组一员,是在本次疫情应对中最早冲在第一线的流调人员之一。张劼楠从春节前就开始往返于医疗机构、区县疾控,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全面的信息调查。他告诉记者,流调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有患者不积极配合的、有因为紧张记不得细节的,不过,这名抗击过非典的老兵总有自己的办法,他和年轻队友章群一起细致梳理时间点,反复询问,协同公安、社区人员,从多渠道了解更多信息,多方证实信息的真伪,尽力查得清楚明白。

  新冠肺炎疫情一个主要特点是传染迅速,所以发现一起确诊病例,第一时间查出病例的感染源头,以及病例的接触人群,对阻止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所以对流调员来说,疫情就是命令,病例一旦被确诊,他们就必须立即动身去调查。鄞州区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俞紫莲不会忘记,2月6日晚上,他们冒着大雨开车到东吴一山村流调,因为一定要穿上防护服才能进患者家中,黑灯瞎火中,大家就借着手机的微弱灯光,在雨中穿防护服。事实上,在抗击疫情期间,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传染病防制所易波所长说:“每次接到病例报告,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点像升级版的查户口,不仅仅是病例的个人信息,我们关注的是流行病学史,包括是否有与该传染病相关的风险,如是否接触过病人,是否到过疫区等。接触史,包括在发病前后跟哪些人在哪里接触过,做的防护是怎么样的,那个地方是在密闭空间还是空气流通的场所,都要问得一清二楚。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新冠肺炎病例流调报告的文件盒,每个病例的流调报告就有厚厚一叠,翻开来看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发病和就诊情况、基础疾病情况、发病前后活动轨迹及人员接触等信息,事无巨细一一记录在册。对确诊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之后,流调队还要对确诊病例接触过的人群进行调查。

鄞州流调人员即将进隔离病房。图片由市疾控中心提供 

  他们像办案一样追踪病毒

  张劼楠告诉记者,每一次的流行病学调查,其实就和公安机关查案一样,什么顺藤摸瓜,什么抽丝剥茧,能用的技术都会用上。在他们眼里,这病毒携带者不仅是感染源,还是一个个潜在爆发的地雷,只有地雷被排除的那一刻,他们才得以长舒一口气。

  有天傍晚,市疾控中心应急办收到信息,A区新上报了一个确诊病例,否认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类似发热呼吸道病人,否认接触过野生动物,否认近期有出宁波市。

  传染病防制所易波眉头一紧:“怎么这时候出来一个?因为复工?”他立即向市疾控指挥部报告,并组织队员即刻出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此时,A区疾控中心也已经对此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开展了流调,并按照工作要求,迅速排查了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特别是聚会、出行等重要信息。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董红军带领几名应急队员到达后,错综复杂的轨迹图和长长的密接名单,陆续摆在了他们的眼前。陈奕,这个痴迷《长安十二时辰》的资深流调人员,迫切地希望将所学多年的现场流行病学信息分析技术,运用到新冠病毒“作案现场”,在看似没有规律的行踪轨迹和错综复杂的角色关系中查找蛛丝马迹,破解迷局。

  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中,有一份发病10多天前的聚餐名单,而其中有个名字引起了陈奕的注意。“嗯?这个名字好像哪里见过?”陈奕开始在脑海中慢慢回忆这一个月以来的各类报表数据,这个?不对!那个?也没有这个名字……突然,她眼前一亮,就是那份实验室检测阳性的表单!这个人并不是A区的,可为何会远距离跋涉到A区吃饭?会不会是重名?她立马拿起电话,找同事核对。姓名、地址、电话,全部吻合。同时,同事提醒,这人还有两个亲属也在聚餐名单上。凭着职业的警觉性,董红军副主任立即请区县疾控的同事调取这几人的报告,梳理了几个调查对象相互间的关系和已掌握的聚餐信息,同时发现其中一名亲属还是之前某大型活动的密切接触者。由于该亲属并未发病,故未能获知早前的聚餐情况。

  陈奕深吸了一口气,镇定地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将信息一一核对,并再次询问了当日聚餐的人员等具体情况。挂下电话,一幅跨区域的传播链图已清晰地在脑中浮现。这是一起典型的聚集性疫情,因家庭聚餐而引发的跨区的二代传播。

  对于流调人员来说,最头痛的就是病例感染来源不清。2月5日上午,市疾控中心的马晓、李辉等4人接下了一项排查任务。这是几起聚集性疫情,但从地理位置、发病时间上看比较分散,也没有发现人员之间的关系,没有发现输入性病例,暴露史不详。仔细研究几起疫情的流调报告后,4人决定先从单独在某街道的一对母子开始,这对母子于2月3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都呈阳性。一番面对面的调查后,两人立即联系市疾控中心该活动专办组,将密切接触人员中的涉及人员地址一一核对排查,可惜,没有发现。随后,4人马上分工,每人几份流调报告,逐一对人员关系网、发病前后的行动轨迹进行对照,甚至连同姓人员是否存在亲戚关系,也都一一查找……在仔细查找密切接触信息时,母子俩的一名亲戚引起了流调人员的关注,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名亲戚曾于1月中旬前往武汉,回家后曾有邻居前来串门,而其中一名邻居目前有发热症状……一条传播链终于浮出水面。

夜已深,宁海流调人员接到任务迅速出发。

  广东组建21个省级突击队

  四大举措确保流行病学调查质量

  疫情防控期间,广东省建立健全了“市县驻点布网、省队包干下沉、专家巡回指导”三级流调工作机制,强化流行病学调查能力。

  举措一,充实流行病学调查队伍。一方面,广东省向医学院校发出倡议书,倡议组织推荐流行病学领域讲师以上职称教师,充实流行病学调查力量,医学院校80名教师踊跃报名。另一方面,从省级公共卫生机构选派中青年公共卫生医师,加入全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

  举措二,组建市县两级联动流行病学调查组,落实市县驻点布控。重新组建以市县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为主、其他公共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为辅的市县两级联动流行病学调查组,负责对辖区的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质量控制。设立定点收治医院工作专班。同时,各地建立市县两级流行病学调查首席专家负责制。

  举措三,强化省级统筹,落实省队包干下沉。以省疾控中心人员为骨干,广州地区高校的专业研究生参与,组建21个省级流行病学调查突击队,分片包干21个地市,确保复杂重点现场的调查质量;同时加强技术装备配备,努力做好医用防护物资的保障。

  举措四,依靠专家智慧,落实专家巡回指导。组建省级流行病学专家指导团,由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高校专家组成。专家团通过现场指导、视频连线、个案讨论等方式,指导各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形势的研判,负责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陈敏整理)

  致敬疫情阻击战中的“侦察兵”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当所有人注目在短兵相接的战场时,有一群人,却在另一条战线上,静静地驻守、默默地付出,为前线的战士们指引战斗的方向。

  看了《揭秘流行病学调查背后的“侦察兵”:寻找“密切接触者”》,不禁被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坚守疾控人的职责而感动。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论打什么战役,情报工作都是至关重要。当疫情暴发时,作为疫情战线上的“侦察兵”,他们是第一个冲向战场,穿梭在医院隔离区进行流调,用最快的速度了解清楚病人的行动轨迹和可能接触的人,为后方同事快速找到密切接触者赢得时间。他们每天暴露在病毒面前,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险,与时间赛跑,同疫魔较量,因为他们心里装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疫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担当,用在他们身上是十分恰当的。

  毫无疑问,宁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取得今天的阶段性胜利成果,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他们是值得我们致敬的“幕后英雄”。对他们,我们无以回报,唯有在他们流调时积极配合。

  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疫情过去后,我们不能忘了这些功臣!(李国民)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251名"疫情侦察兵"与病毒"赛跑" 他们这样追踪病毒……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1 07:05:00

韩立萍 制图

  记者陈敏通讯员董莹陶毓敏

  截至2020年3月9日24时,宁波市所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7例已全部治愈出院。目前,全市共有158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2762名密切接触者已解除隔离。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每天最关注的可能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更新:有多少例确诊、多少例疑似、多少例治愈或死亡,又有多少密切接触者,他们都出现在哪里?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与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展开调查,以尽可能细致地摸清他们的来龙去脉,找到所有密切接触者。他们,被称为“疫情的侦察兵”,他们侦察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病毒。

奉化流调人员进村开展工作。

  251名流调员与病毒“赛跑”

  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究竟是干什么的?有业内人士解释说,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是专门从事现场调查、疫情分析的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他们到现场调查、与患者及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询问患者患病前后的暴露、接触史、活动轨迹、就医情况等,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为判定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措施、确定消毒范围等提供依据。

  寻找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是遏制疫情的关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按照市委市政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的要求,全市疾控系统在防控疫情的第一时间组建了251人的三级流调队伍,按职责分为疫情研判组、病例调查组和密接调查组,全员凝心聚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后期,市疾控中心又组建了市级11个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分赴各区县(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派驻部分重点区县,与当地疾控部门深入协同调查。

  疫情防控期间,一个个流调员穿梭在医院隔离区,近距离面对患者;他们奔走在居民区、商场、酒店,排摸、调查每一名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他们通过调查询问、分析信息,从一串串的名单中和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信息碎片中,去探索传染的来龙去脉,推断出病例间的传播链,寻找和确定传染来源,分析和发现传播途径,排查和保护可能的感染者。早一分钟排摸清楚,早一分钟切断感染途径,就少一批人被感染。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病毒赛跑。

宁波市疾控流调人员在开展流调工作。

  2月1日早上,市疾控中心的流调员张劼楠又拎着一个黑色的小箱子出发了,他是市疾控中心调查组一员,是在本次疫情应对中最早冲在第一线的流调人员之一。张劼楠从春节前就开始往返于医疗机构、区县疾控,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全面的信息调查。他告诉记者,流调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有患者不积极配合的、有因为紧张记不得细节的,不过,这名抗击过非典的老兵总有自己的办法,他和年轻队友章群一起细致梳理时间点,反复询问,协同公安、社区人员,从多渠道了解更多信息,多方证实信息的真伪,尽力查得清楚明白。

  新冠肺炎疫情一个主要特点是传染迅速,所以发现一起确诊病例,第一时间查出病例的感染源头,以及病例的接触人群,对阻止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所以对流调员来说,疫情就是命令,病例一旦被确诊,他们就必须立即动身去调查。鄞州区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俞紫莲不会忘记,2月6日晚上,他们冒着大雨开车到东吴一山村流调,因为一定要穿上防护服才能进患者家中,黑灯瞎火中,大家就借着手机的微弱灯光,在雨中穿防护服。事实上,在抗击疫情期间,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传染病防制所易波所长说:“每次接到病例报告,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点像升级版的查户口,不仅仅是病例的个人信息,我们关注的是流行病学史,包括是否有与该传染病相关的风险,如是否接触过病人,是否到过疫区等。接触史,包括在发病前后跟哪些人在哪里接触过,做的防护是怎么样的,那个地方是在密闭空间还是空气流通的场所,都要问得一清二楚。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新冠肺炎病例流调报告的文件盒,每个病例的流调报告就有厚厚一叠,翻开来看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发病和就诊情况、基础疾病情况、发病前后活动轨迹及人员接触等信息,事无巨细一一记录在册。对确诊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之后,流调队还要对确诊病例接触过的人群进行调查。

鄞州流调人员即将进隔离病房。图片由市疾控中心提供 

  他们像办案一样追踪病毒

  张劼楠告诉记者,每一次的流行病学调查,其实就和公安机关查案一样,什么顺藤摸瓜,什么抽丝剥茧,能用的技术都会用上。在他们眼里,这病毒携带者不仅是感染源,还是一个个潜在爆发的地雷,只有地雷被排除的那一刻,他们才得以长舒一口气。

  有天傍晚,市疾控中心应急办收到信息,A区新上报了一个确诊病例,否认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类似发热呼吸道病人,否认接触过野生动物,否认近期有出宁波市。

  传染病防制所易波眉头一紧:“怎么这时候出来一个?因为复工?”他立即向市疾控指挥部报告,并组织队员即刻出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此时,A区疾控中心也已经对此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开展了流调,并按照工作要求,迅速排查了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特别是聚会、出行等重要信息。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董红军带领几名应急队员到达后,错综复杂的轨迹图和长长的密接名单,陆续摆在了他们的眼前。陈奕,这个痴迷《长安十二时辰》的资深流调人员,迫切地希望将所学多年的现场流行病学信息分析技术,运用到新冠病毒“作案现场”,在看似没有规律的行踪轨迹和错综复杂的角色关系中查找蛛丝马迹,破解迷局。

  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中,有一份发病10多天前的聚餐名单,而其中有个名字引起了陈奕的注意。“嗯?这个名字好像哪里见过?”陈奕开始在脑海中慢慢回忆这一个月以来的各类报表数据,这个?不对!那个?也没有这个名字……突然,她眼前一亮,就是那份实验室检测阳性的表单!这个人并不是A区的,可为何会远距离跋涉到A区吃饭?会不会是重名?她立马拿起电话,找同事核对。姓名、地址、电话,全部吻合。同时,同事提醒,这人还有两个亲属也在聚餐名单上。凭着职业的警觉性,董红军副主任立即请区县疾控的同事调取这几人的报告,梳理了几个调查对象相互间的关系和已掌握的聚餐信息,同时发现其中一名亲属还是之前某大型活动的密切接触者。由于该亲属并未发病,故未能获知早前的聚餐情况。

  陈奕深吸了一口气,镇定地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将信息一一核对,并再次询问了当日聚餐的人员等具体情况。挂下电话,一幅跨区域的传播链图已清晰地在脑中浮现。这是一起典型的聚集性疫情,因家庭聚餐而引发的跨区的二代传播。

  对于流调人员来说,最头痛的就是病例感染来源不清。2月5日上午,市疾控中心的马晓、李辉等4人接下了一项排查任务。这是几起聚集性疫情,但从地理位置、发病时间上看比较分散,也没有发现人员之间的关系,没有发现输入性病例,暴露史不详。仔细研究几起疫情的流调报告后,4人决定先从单独在某街道的一对母子开始,这对母子于2月3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都呈阳性。一番面对面的调查后,两人立即联系市疾控中心该活动专办组,将密切接触人员中的涉及人员地址一一核对排查,可惜,没有发现。随后,4人马上分工,每人几份流调报告,逐一对人员关系网、发病前后的行动轨迹进行对照,甚至连同姓人员是否存在亲戚关系,也都一一查找……在仔细查找密切接触信息时,母子俩的一名亲戚引起了流调人员的关注,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名亲戚曾于1月中旬前往武汉,回家后曾有邻居前来串门,而其中一名邻居目前有发热症状……一条传播链终于浮出水面。

夜已深,宁海流调人员接到任务迅速出发。

  广东组建21个省级突击队

  四大举措确保流行病学调查质量

  疫情防控期间,广东省建立健全了“市县驻点布网、省队包干下沉、专家巡回指导”三级流调工作机制,强化流行病学调查能力。

  举措一,充实流行病学调查队伍。一方面,广东省向医学院校发出倡议书,倡议组织推荐流行病学领域讲师以上职称教师,充实流行病学调查力量,医学院校80名教师踊跃报名。另一方面,从省级公共卫生机构选派中青年公共卫生医师,加入全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

  举措二,组建市县两级联动流行病学调查组,落实市县驻点布控。重新组建以市县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为主、其他公共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为辅的市县两级联动流行病学调查组,负责对辖区的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质量控制。设立定点收治医院工作专班。同时,各地建立市县两级流行病学调查首席专家负责制。

  举措三,强化省级统筹,落实省队包干下沉。以省疾控中心人员为骨干,广州地区高校的专业研究生参与,组建21个省级流行病学调查突击队,分片包干21个地市,确保复杂重点现场的调查质量;同时加强技术装备配备,努力做好医用防护物资的保障。

  举措四,依靠专家智慧,落实专家巡回指导。组建省级流行病学专家指导团,由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高校专家组成。专家团通过现场指导、视频连线、个案讨论等方式,指导各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形势的研判,负责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陈敏整理)

  致敬疫情阻击战中的“侦察兵”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当所有人注目在短兵相接的战场时,有一群人,却在另一条战线上,静静地驻守、默默地付出,为前线的战士们指引战斗的方向。

  看了《揭秘流行病学调查背后的“侦察兵”:寻找“密切接触者”》,不禁被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坚守疾控人的职责而感动。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论打什么战役,情报工作都是至关重要。当疫情暴发时,作为疫情战线上的“侦察兵”,他们是第一个冲向战场,穿梭在医院隔离区进行流调,用最快的速度了解清楚病人的行动轨迹和可能接触的人,为后方同事快速找到密切接触者赢得时间。他们每天暴露在病毒面前,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险,与时间赛跑,同疫魔较量,因为他们心里装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疫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担当,用在他们身上是十分恰当的。

  毫无疑问,宁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取得今天的阶段性胜利成果,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他们是值得我们致敬的“幕后英雄”。对他们,我们无以回报,唯有在他们流调时积极配合。

  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疫情过去后,我们不能忘了这些功臣!(李国民)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