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02 07:13: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聚焦2020宁波两会

    裘东耀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王鹏摄)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7日在宁波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裘东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波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六争攻坚”行动,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以深化“三服务”推动“六稳”措施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5亿元,增长6.8%,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12位,比上年上升3位,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4亿元,增长6.4%;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170.3亿元,增长6.9%,出口额跻身全国城市第5位,占全国份额从3.38%提高到3.46%;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增长19.7%;研发投入强度接近2.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8%。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到39个,居全国城市首位,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城市。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前湾新区获批建设,栎社机场三期工程建成投运,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753.5万标箱,分别保持全球第1和第3位。根据全国工商联组织的评价,我市营商环境企业家满意度居全国前三。10个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4886元、36632元,分别增长7.9%和8.9%,收入比缩小到1.77:1,第10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支持企业稳定发展。主动为企业减负活血帮困,全面落实增值税率下调、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返还、电价和气价下调等政策,坚决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全年为企业减负473.4亿元。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8.1%,民营经济贷款比年初增加332亿元,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15个百分点。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一线服务企业,全年为企业解决各类难题2万多个。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见事早、行动快,出台稳外贸“新十条”,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上线企业13591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覆盖面达到30.3%。跨境电商进口交易额增长42.6%,网购保税进口额保持全国首位。在第二届进博会上达成的意向采购额居全国交易团第5位。推进扩投资促消费。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争取地方政府债券123亿元,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开工建设39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高于上年4.5个百分点,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2.5%、13.3%。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启动改造提升132家,完成96家。出台促进消费、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等政策,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1.9%,网络零售额增长20.1%。

  (二)狠抓强产业,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绿色石化、汽车零部件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新型功能材料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8%、8.7%。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实现“三年全覆盖”,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传统制造业水平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市场主体壮大升级,新增上市企业7家,入选全省首批“雄鹰行动”培育企业14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38家,净增“小升规”企业373家。5个建设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增长63%。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出台数字宁波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软件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加快5G应用和产业化,建成5G基站3000多个,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5.1%,集成电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7%,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产业园开工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超过两万亿元,保费收入增长17.2%,获批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海铁联运箱量增长34.5%,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快递业务量超过16亿件,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获评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成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4%,旅游总收入增长16.2%,宁海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农业经济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6%,增幅创近八年来新高。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全年出栏87.4万头,比计划增产8.4万头。高标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新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个,余姚市成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狠抓增动能,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强化创新驱动。出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启动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新培育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家,新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8个,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15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推广应用重点自主创新产品31个。财政科技支出增长58.6%,技术交易额增长57.5%。完善高端人才与基础人才、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并重的政策体系,新增各类人才21.9万人、全职院士8名,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人数、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数量、新引进大学生人数均创历年新高,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前列。强化开放带动。全面融入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省“四大”建设,谋划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16项工作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沪嘉甬铁路完成工可编制,甬舟铁路初步设计通过预审,金甬铁路、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全面开工,穿山港铁路开通投运。积极推动杭绍甬一体化、甬舟一体化发展,开通宁波至绍兴城际铁路和内河集装箱运输,谋划甬舟合作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举办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获批浙江自贸区宁波联动创新区,梅山保税港区实现整体封关,江浙沪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市级统筹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实到内资1368亿元,引进(增资)境外世界500强投资项目8个。强化改革推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全面实施“10+N”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41件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实现“一件事”联办,所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197个民生事项“一证通办”,99%的事项“跑零次”可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最多90天”,企业开办可一日办结,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全国领先。宁波口岸出口、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53.9%和19.7%。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整治提升低效企业862家,新建提升小微企业园28个,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12.5%和13.7%。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4.6万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2.5万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3万亩。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成立通商集团、文旅集团,推动组建水务环境集团,国有资本布局更加优化。

  (四)狠抓补短板,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

  有效防控重大风险。健全稳企业防风险工作体系,稳妥处置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两链”风险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P2P网络借贷法人机构全部出清,不良贷款率降至1.06%。稳步化解政府隐形债务。启动“一城一策”试点,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有力开展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大资金支持、产业合作、消费扶贫和社会帮扶力度,开工建设扶贫产业合作园,建成消费扶贫综合体,全年落实帮扶资金6.8亿元,安排扶贫项目242个,在国家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对口支援、山海协作深入开展。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攻坚。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1%,PM_2.5平均浓度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3.8%,“污水零直排区”覆盖85%以上的乡镇(街道)。在全省率先完成“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北仑区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宁海县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实践创新基地。

  (五)狠抓提品质,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

  加强市域统筹。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调整完善市与区县(市)财政和土地管理体制,启动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重大片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前湾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南湾新区、东钱湖区域和国际会议中心、展览中心等规划建设。江北膜幻动力小镇、鄞州四明金融小镇成为省级特色小镇。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完成东环、环城南路东段、北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口”字型城市快速路实现闭环通车,新典桥、西洪大桥开工建设,鄞城大道、214省道全线贯通。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宁奉城际铁路首通段开通,总运营里程接近100公里。城市展览馆建成投用,海绵城市国家试点项目完工,“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建设取得新进展,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道入选省最美绿道,新增公园绿地50万平方米、绿道165公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为新一轮全国试点,完成改造235万平方米。启动城中村改造55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289万平方米。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推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非现场执法在全国推广,渣土处置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城市洁化美化序化不断提升。加快乡村振兴。富民强村行动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3.6%,基本消除年收入30万元且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完成31.6万人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13公里。建成美丽乡村示范镇12个、示范村54个、风景线15条、A级景区村庄274个,横坎头等3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7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鄞州区、象山县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

  (六)狠抓惠民生,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稳就业成效明显。积极援企稳岗,实施“甬上乐业”计划,新增城镇就业2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1%,成功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欠薪治理工作领先全国全省。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深入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老年助餐服务覆盖75%的城乡社区,95%的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政策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分别惠及22万、35.9万老年人。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福利保障范围,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全覆盖。退役军人“四级五有”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改革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在全省率先将重病、重残对象以单人户纳入低保。建成“残疾人之家”152个。健全城乡居民慢性病门诊保障制度,与上海等异地直接结算医院增加到102家,职工医保与生育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平台上线运营。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出台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意见。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各2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8%,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全面实施,江北区通过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我市成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入选首批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宁波大学通过“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宁波教育学院转制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在全国率先启动消除丙肝行动计划,组建县域医共体25个。市第一医院异地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全面运行。成功举办亚洲举重锦标赛、首届龙舟世界杯和首届全民运动会。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体育公园10个,奥体中心投入运营,体育健儿在国内外赛事上再创佳绩。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部署开展“五整顿两提升”,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3人获评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浙江好人”获评人数居全省第一,奉化区、象山县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全面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开工建设文创港,歌剧《呦呦鹿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3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平安建设得到加强。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整治百日大会战,深入整治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及小企业小加工作坊,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力度,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4.7%、33.6%。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套路贷”,打掉黑恶团伙220个。完善提升基层治理四平台,基本建成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取得防御超强台风“利奇马”的全面胜利。

  一年来,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家安全、军民融合、人民防空、民族宗教、信访等工作,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史志、妇女、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龄、慈善、红十字、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推进政府“两强三提高”建设,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574件、市政协提案524件,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制修订市政府规章6件,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433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19件,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居全国城市前列。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创建掌上办事、掌上办公之市,“浙里办”“浙政钉”用户分别达到199万和18万。严格执行减轻基层负担30条,深入整治“文山会海”,以电视问政倒逼问题整改、效能提升。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一般性支出压减5.7%。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发展取得上述成绩极其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广大建设者和部省属驻甬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甬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宁波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贸出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待加快,科技创新引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供给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一些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基层基础还不够牢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有的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担当精神、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四风”问题整治需要持续深化。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部署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迅速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令,在市委常委会的领导下,坚决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硬”,奋力夺取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两战赢”。疫情防控初期,我们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全面筑牢疫情防线,全力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精密智控,切实抓好病例救治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加强交通卡点设防、村庄社区“小门”和重点地区来甬人员管控,创新开展小周期滚动排查,做好医疗防护物资、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和医疗援鄂等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后,我们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积极推动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率先建立企业复工应急机制,出台实施系列援企惠企政策,深入开展“三服务”,着力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稳步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顽强拼搏,我市本地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及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给我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良好态势、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02 07:13:00

    裘东耀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王鹏摄)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7日在宁波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裘东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波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六争攻坚”行动,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以深化“三服务”推动“六稳”措施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5亿元,增长6.8%,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12位,比上年上升3位,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4亿元,增长6.4%;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170.3亿元,增长6.9%,出口额跻身全国城市第5位,占全国份额从3.38%提高到3.46%;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增长19.7%;研发投入强度接近2.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8%。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到39个,居全国城市首位,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城市。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前湾新区获批建设,栎社机场三期工程建成投运,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753.5万标箱,分别保持全球第1和第3位。根据全国工商联组织的评价,我市营商环境企业家满意度居全国前三。10个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4886元、36632元,分别增长7.9%和8.9%,收入比缩小到1.77:1,第10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支持企业稳定发展。主动为企业减负活血帮困,全面落实增值税率下调、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返还、电价和气价下调等政策,坚决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全年为企业减负473.4亿元。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8.1%,民营经济贷款比年初增加332亿元,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15个百分点。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一线服务企业,全年为企业解决各类难题2万多个。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见事早、行动快,出台稳外贸“新十条”,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上线企业13591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覆盖面达到30.3%。跨境电商进口交易额增长42.6%,网购保税进口额保持全国首位。在第二届进博会上达成的意向采购额居全国交易团第5位。推进扩投资促消费。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争取地方政府债券123亿元,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开工建设39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高于上年4.5个百分点,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2.5%、13.3%。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启动改造提升132家,完成96家。出台促进消费、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等政策,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1.9%,网络零售额增长20.1%。

  (二)狠抓强产业,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绿色石化、汽车零部件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新型功能材料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8%、8.7%。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实现“三年全覆盖”,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传统制造业水平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市场主体壮大升级,新增上市企业7家,入选全省首批“雄鹰行动”培育企业14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38家,净增“小升规”企业373家。5个建设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增长63%。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出台数字宁波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软件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加快5G应用和产业化,建成5G基站3000多个,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5.1%,集成电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7%,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产业园开工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超过两万亿元,保费收入增长17.2%,获批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海铁联运箱量增长34.5%,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快递业务量超过16亿件,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获评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成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4%,旅游总收入增长16.2%,宁海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农业经济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6%,增幅创近八年来新高。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全年出栏87.4万头,比计划增产8.4万头。高标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新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个,余姚市成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狠抓增动能,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强化创新驱动。出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启动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新培育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家,新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8个,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15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推广应用重点自主创新产品31个。财政科技支出增长58.6%,技术交易额增长57.5%。完善高端人才与基础人才、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并重的政策体系,新增各类人才21.9万人、全职院士8名,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人数、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数量、新引进大学生人数均创历年新高,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前列。强化开放带动。全面融入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省“四大”建设,谋划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16项工作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沪嘉甬铁路完成工可编制,甬舟铁路初步设计通过预审,金甬铁路、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全面开工,穿山港铁路开通投运。积极推动杭绍甬一体化、甬舟一体化发展,开通宁波至绍兴城际铁路和内河集装箱运输,谋划甬舟合作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举办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获批浙江自贸区宁波联动创新区,梅山保税港区实现整体封关,江浙沪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市级统筹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实到内资1368亿元,引进(增资)境外世界500强投资项目8个。强化改革推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全面实施“10+N”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41件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实现“一件事”联办,所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197个民生事项“一证通办”,99%的事项“跑零次”可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最多90天”,企业开办可一日办结,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全国领先。宁波口岸出口、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53.9%和19.7%。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整治提升低效企业862家,新建提升小微企业园28个,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12.5%和13.7%。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4.6万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2.5万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3万亩。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成立通商集团、文旅集团,推动组建水务环境集团,国有资本布局更加优化。

  (四)狠抓补短板,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

  有效防控重大风险。健全稳企业防风险工作体系,稳妥处置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两链”风险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P2P网络借贷法人机构全部出清,不良贷款率降至1.06%。稳步化解政府隐形债务。启动“一城一策”试点,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有力开展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大资金支持、产业合作、消费扶贫和社会帮扶力度,开工建设扶贫产业合作园,建成消费扶贫综合体,全年落实帮扶资金6.8亿元,安排扶贫项目242个,在国家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对口支援、山海协作深入开展。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攻坚。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1%,PM_2.5平均浓度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3.8%,“污水零直排区”覆盖85%以上的乡镇(街道)。在全省率先完成“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北仑区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宁海县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实践创新基地。

  (五)狠抓提品质,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

  加强市域统筹。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调整完善市与区县(市)财政和土地管理体制,启动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重大片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前湾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南湾新区、东钱湖区域和国际会议中心、展览中心等规划建设。江北膜幻动力小镇、鄞州四明金融小镇成为省级特色小镇。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完成东环、环城南路东段、北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口”字型城市快速路实现闭环通车,新典桥、西洪大桥开工建设,鄞城大道、214省道全线贯通。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宁奉城际铁路首通段开通,总运营里程接近100公里。城市展览馆建成投用,海绵城市国家试点项目完工,“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建设取得新进展,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道入选省最美绿道,新增公园绿地50万平方米、绿道165公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为新一轮全国试点,完成改造235万平方米。启动城中村改造55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289万平方米。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推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非现场执法在全国推广,渣土处置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城市洁化美化序化不断提升。加快乡村振兴。富民强村行动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3.6%,基本消除年收入30万元且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完成31.6万人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13公里。建成美丽乡村示范镇12个、示范村54个、风景线15条、A级景区村庄274个,横坎头等3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7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鄞州区、象山县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

  (六)狠抓惠民生,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稳就业成效明显。积极援企稳岗,实施“甬上乐业”计划,新增城镇就业2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1%,成功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欠薪治理工作领先全国全省。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深入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老年助餐服务覆盖75%的城乡社区,95%的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政策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分别惠及22万、35.9万老年人。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福利保障范围,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全覆盖。退役军人“四级五有”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改革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在全省率先将重病、重残对象以单人户纳入低保。建成“残疾人之家”152个。健全城乡居民慢性病门诊保障制度,与上海等异地直接结算医院增加到102家,职工医保与生育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平台上线运营。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出台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意见。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各2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8%,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全面实施,江北区通过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我市成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入选首批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宁波大学通过“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宁波教育学院转制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在全国率先启动消除丙肝行动计划,组建县域医共体25个。市第一医院异地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全面运行。成功举办亚洲举重锦标赛、首届龙舟世界杯和首届全民运动会。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体育公园10个,奥体中心投入运营,体育健儿在国内外赛事上再创佳绩。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部署开展“五整顿两提升”,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3人获评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浙江好人”获评人数居全省第一,奉化区、象山县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全面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开工建设文创港,歌剧《呦呦鹿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3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平安建设得到加强。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整治百日大会战,深入整治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及小企业小加工作坊,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力度,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4.7%、33.6%。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套路贷”,打掉黑恶团伙220个。完善提升基层治理四平台,基本建成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取得防御超强台风“利奇马”的全面胜利。

  一年来,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家安全、军民融合、人民防空、民族宗教、信访等工作,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史志、妇女、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龄、慈善、红十字、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推进政府“两强三提高”建设,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574件、市政协提案524件,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制修订市政府规章6件,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433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19件,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居全国城市前列。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创建掌上办事、掌上办公之市,“浙里办”“浙政钉”用户分别达到199万和18万。严格执行减轻基层负担30条,深入整治“文山会海”,以电视问政倒逼问题整改、效能提升。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一般性支出压减5.7%。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发展取得上述成绩极其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广大建设者和部省属驻甬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甬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宁波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贸出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待加快,科技创新引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供给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一些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基层基础还不够牢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有的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担当精神、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四风”问题整治需要持续深化。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部署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迅速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令,在市委常委会的领导下,坚决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硬”,奋力夺取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两战赢”。疫情防控初期,我们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全面筑牢疫情防线,全力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精密智控,切实抓好病例救治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加强交通卡点设防、村庄社区“小门”和重点地区来甬人员管控,创新开展小周期滚动排查,做好医疗防护物资、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和医疗援鄂等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后,我们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积极推动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率先建立企业复工应急机制,出台实施系列援企惠企政策,深入开展“三服务”,着力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稳步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顽强拼搏,我市本地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及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给我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良好态势、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