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来看我们身边关于“传承”的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10 06:54:00报料热线:81850000

  小时候,我们仰望妈妈,羡慕她的能干、漂亮、无所不能,心中暗想,长大后我要成为你。很庆幸,我们照着妈妈的“模样”悄悄长大,终于有一天,我们拥抱妈妈,骄傲宣布,长大后我成了你。

  母亲“传”给我们的绝不止容貌,她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模板”“榜样”,我们继承母亲的优秀,甚至选择与母亲一样的职业,接手母亲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个母亲节,我们来讲述母女(子)之间关于“传承”的故事。

  母女成了一个学校的同事

  她们说“我们是彼此的老师”

  杨卓凡小时候和母亲的合影。

  这对母女的“传承”故事“可厉害了”,不仅工作单位一样——都在慈溪市慈吉小学工作,而且“工种”也一样——都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妈妈王秀环,60后,热情乐观。女儿杨卓凡,90后,看上去酷酷的,但非常有耐心。

  “从小妈妈就对我很严厉,一直让我学珠心算、古筝、书法……”大抵因为妈妈是语文老师吧,想让女儿在国学氛围中熏陶,长大后也能走上教书育人道路。但其实,杨卓凡看着妈妈每天这么辛苦,一开始并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

  “那时的我看来,当老师一点也不好,太辛苦了。”杨卓凡说,“妈妈是班主任,总在家打电话,要么是家长打来的,要么是学生打来的。每一通电话,妈妈都很耐心,直到对方弄明白为止。”

  嘴上说着不要,上大学后杨卓凡还是选择了汉语言专业,毕业当了老师,“好像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没有为什么。”

  如今有6年教龄的杨卓凡,回看当初的选择,有了全新的领悟。尽管教师行业很辛苦,但是精神却是富足的。教师节,孩子们齐声一句“老师辛苦了”,足以抹去一身的疲惫。

  “现在我经常帮妈妈解决一些使用新教学设备方面的问题。”杨卓凡说,这次疫情,老师和学生都被“锁”在家里。对于上网课,一开始王秀环不太会操作下载微课等技术细节,杨卓凡就一步一步教妈妈怎么操作,一次不会,就示范两次。

  王秀环笑说:“现在我们互相学习,她的不成熟由我指点,新鲜的教学方式由她来给我解惑。看着孩子一点点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真的非常开心。”

  儿子也走上了音乐道路

  她说“可能是遗传基因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罗石梁和母亲石佩君。

  石佩君是宁歌少儿艺术培训学校校长,儿子罗石梁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我们是一个艺术世家,儿子的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公、姑婆……家族里的好多人都从事艺术工作,而他,却差点与艺术插肩而过。”石佩君说,关键时刻,可能是家族遗传基因发挥了作用。

  “儿子幼儿园时学过钢琴,小学时,跟着他爸爸学过一段时间笛子,此外就没有音乐方面的系统培训了。我们经常有演出,早出晚归甚至经常出差,所以也没精力管他。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问儿子,要不要跟我学大提琴。儿子说,学可以,但不能太严格。那怎么可能?所以我就没教他。我后来也反省,确实,我从事教学工作也20多年了,对学生,我可以一小节一小节地反复耐心教,但对儿子,可能三遍不行我就火冒三丈了。对他过于严苛,也没有陪他好好坚持学习音乐,也没有提前帮他做人生规划。”石佩君现在说起来,还很有感触。

  罗石梁高二时,文化成绩不够理想,全家人开始着急了,临时决定让他往艺术方面努力一下。

  “儿子对音乐还是非常喜欢的,从小必须听着音乐睡觉,确实也是有天赋,从做出决定开始突击学习到考学,也就一年半的时间,他竟然顺利考上了浙音,简直就是奇迹。朋友们都开玩笑,说是家族基因好,不过,我想家里的艺术氛围对他肯定还是有影响的。”

  现在儿子走上了艺术道路,让石佩君很骄傲。“自从儿子学了音乐,我们俩的共同语言多了,经常会在一起演奏,一起探讨音乐,也变得亲近了。现在儿子希望能进上海音乐学院继续深造,我们都很支持。儿子是真的长大了,作为母亲,我很欣慰。同时,我也想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其他的妈妈,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家长的坚持和陪伴真的很重要。”

  一起写作一起做志愿者

  她说“从小妈妈就是我的榜样”

  郑怡(中)和母亲王雪培(右)参与小区防疫工作。

  “妈妈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而她对工作对学习的热情,仍然是我无法企及的。”郑怡是公务员,母亲王雪培已经退休5年。

  难得的是,原本从事财务工作的王雪培,退休后变得更加忙碌,参与各项社会工作,还成为省作协会员,发表文章、出书、讲课,忙得不亦乐乎。郑怡说:“我感觉妈妈在退休以后达到了她事业的巅峰,这是让我最佩服的。”

  王雪培小时候是“军娃”,后来是一名军嫂。

  “平时妈妈上班,外公外婆带我,妈妈下班后把带我回家。从小到大,我的学习都是妈妈在管。爸爸在部队,一年也难得见一次面,后来爸爸转业了,但也很忙,所以我的同学都没见过我爸爸,小时候,家长会都是外公去参加,同学以为那是我爸爸。”

  郑怡说,妈妈一直是自己人生路上的镜子。

  “妈妈说话柔声细语,但其实外柔内刚,非常坚强,爸爸不在,家里什么事情都要她来解决,从来没有抱怨。”

  “妈妈一直很喜欢写作,经常灵感来了,通宵达旦,不知疲倦,所以,我从小也喜欢阅读,喜欢写作,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媒体。”

  前段时间,大家都宅在家里,可王雪培却闲不住,作为所在小区的党支部书记,她每天带着党员志愿者在小区门岗协助执勤。

  “她不但自己值班,如果有志愿者临时来不了,她还要顶岗。不值班的时候,她也要每天跑好几趟,帮志愿者拍照打卡什么的,反正闲不下来。她人比较胖,膝盖、腰椎都不太好,长时间站立其实负担很重,但她忙这些事情总是乐此不疲。”

  在王雪培看来,女儿也很棒:“她也很忙的,一开始在小区做志愿者,后来单位派去下沉街道参与抗疫工作,后来又加入了市政府应急专班,协助复工复产,经常下班了还陪我一起参与小区的志愿服务,也很辛苦。”

  王雪培说,女儿从小就很优秀,没有让自己操过心,和女儿一起穿上红马甲当志愿者时,才忽然觉得,当年的小女孩真的长大了。

  宁波晚报记者戴晓燕陆麒雯林涵茜 通讯员黎燕孙灵科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来看我们身边关于“传承”的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10 06:54:00

  小时候,我们仰望妈妈,羡慕她的能干、漂亮、无所不能,心中暗想,长大后我要成为你。很庆幸,我们照着妈妈的“模样”悄悄长大,终于有一天,我们拥抱妈妈,骄傲宣布,长大后我成了你。

  母亲“传”给我们的绝不止容貌,她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模板”“榜样”,我们继承母亲的优秀,甚至选择与母亲一样的职业,接手母亲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个母亲节,我们来讲述母女(子)之间关于“传承”的故事。

  母女成了一个学校的同事

  她们说“我们是彼此的老师”

  杨卓凡小时候和母亲的合影。

  这对母女的“传承”故事“可厉害了”,不仅工作单位一样——都在慈溪市慈吉小学工作,而且“工种”也一样——都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妈妈王秀环,60后,热情乐观。女儿杨卓凡,90后,看上去酷酷的,但非常有耐心。

  “从小妈妈就对我很严厉,一直让我学珠心算、古筝、书法……”大抵因为妈妈是语文老师吧,想让女儿在国学氛围中熏陶,长大后也能走上教书育人道路。但其实,杨卓凡看着妈妈每天这么辛苦,一开始并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

  “那时的我看来,当老师一点也不好,太辛苦了。”杨卓凡说,“妈妈是班主任,总在家打电话,要么是家长打来的,要么是学生打来的。每一通电话,妈妈都很耐心,直到对方弄明白为止。”

  嘴上说着不要,上大学后杨卓凡还是选择了汉语言专业,毕业当了老师,“好像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没有为什么。”

  如今有6年教龄的杨卓凡,回看当初的选择,有了全新的领悟。尽管教师行业很辛苦,但是精神却是富足的。教师节,孩子们齐声一句“老师辛苦了”,足以抹去一身的疲惫。

  “现在我经常帮妈妈解决一些使用新教学设备方面的问题。”杨卓凡说,这次疫情,老师和学生都被“锁”在家里。对于上网课,一开始王秀环不太会操作下载微课等技术细节,杨卓凡就一步一步教妈妈怎么操作,一次不会,就示范两次。

  王秀环笑说:“现在我们互相学习,她的不成熟由我指点,新鲜的教学方式由她来给我解惑。看着孩子一点点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真的非常开心。”

  儿子也走上了音乐道路

  她说“可能是遗传基因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罗石梁和母亲石佩君。

  石佩君是宁歌少儿艺术培训学校校长,儿子罗石梁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我们是一个艺术世家,儿子的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公、姑婆……家族里的好多人都从事艺术工作,而他,却差点与艺术插肩而过。”石佩君说,关键时刻,可能是家族遗传基因发挥了作用。

  “儿子幼儿园时学过钢琴,小学时,跟着他爸爸学过一段时间笛子,此外就没有音乐方面的系统培训了。我们经常有演出,早出晚归甚至经常出差,所以也没精力管他。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问儿子,要不要跟我学大提琴。儿子说,学可以,但不能太严格。那怎么可能?所以我就没教他。我后来也反省,确实,我从事教学工作也20多年了,对学生,我可以一小节一小节地反复耐心教,但对儿子,可能三遍不行我就火冒三丈了。对他过于严苛,也没有陪他好好坚持学习音乐,也没有提前帮他做人生规划。”石佩君现在说起来,还很有感触。

  罗石梁高二时,文化成绩不够理想,全家人开始着急了,临时决定让他往艺术方面努力一下。

  “儿子对音乐还是非常喜欢的,从小必须听着音乐睡觉,确实也是有天赋,从做出决定开始突击学习到考学,也就一年半的时间,他竟然顺利考上了浙音,简直就是奇迹。朋友们都开玩笑,说是家族基因好,不过,我想家里的艺术氛围对他肯定还是有影响的。”

  现在儿子走上了艺术道路,让石佩君很骄傲。“自从儿子学了音乐,我们俩的共同语言多了,经常会在一起演奏,一起探讨音乐,也变得亲近了。现在儿子希望能进上海音乐学院继续深造,我们都很支持。儿子是真的长大了,作为母亲,我很欣慰。同时,我也想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其他的妈妈,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家长的坚持和陪伴真的很重要。”

  一起写作一起做志愿者

  她说“从小妈妈就是我的榜样”

  郑怡(中)和母亲王雪培(右)参与小区防疫工作。

  “妈妈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而她对工作对学习的热情,仍然是我无法企及的。”郑怡是公务员,母亲王雪培已经退休5年。

  难得的是,原本从事财务工作的王雪培,退休后变得更加忙碌,参与各项社会工作,还成为省作协会员,发表文章、出书、讲课,忙得不亦乐乎。郑怡说:“我感觉妈妈在退休以后达到了她事业的巅峰,这是让我最佩服的。”

  王雪培小时候是“军娃”,后来是一名军嫂。

  “平时妈妈上班,外公外婆带我,妈妈下班后把带我回家。从小到大,我的学习都是妈妈在管。爸爸在部队,一年也难得见一次面,后来爸爸转业了,但也很忙,所以我的同学都没见过我爸爸,小时候,家长会都是外公去参加,同学以为那是我爸爸。”

  郑怡说,妈妈一直是自己人生路上的镜子。

  “妈妈说话柔声细语,但其实外柔内刚,非常坚强,爸爸不在,家里什么事情都要她来解决,从来没有抱怨。”

  “妈妈一直很喜欢写作,经常灵感来了,通宵达旦,不知疲倦,所以,我从小也喜欢阅读,喜欢写作,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媒体。”

  前段时间,大家都宅在家里,可王雪培却闲不住,作为所在小区的党支部书记,她每天带着党员志愿者在小区门岗协助执勤。

  “她不但自己值班,如果有志愿者临时来不了,她还要顶岗。不值班的时候,她也要每天跑好几趟,帮志愿者拍照打卡什么的,反正闲不下来。她人比较胖,膝盖、腰椎都不太好,长时间站立其实负担很重,但她忙这些事情总是乐此不疲。”

  在王雪培看来,女儿也很棒:“她也很忙的,一开始在小区做志愿者,后来单位派去下沉街道参与抗疫工作,后来又加入了市政府应急专班,协助复工复产,经常下班了还陪我一起参与小区的志愿服务,也很辛苦。”

  王雪培说,女儿从小就很优秀,没有让自己操过心,和女儿一起穿上红马甲当志愿者时,才忽然觉得,当年的小女孩真的长大了。

  宁波晚报记者戴晓燕陆麒雯林涵茜 通讯员黎燕孙灵科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