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佘蕙
汽车响着“嘀嘀”的喇叭声贴着孩子缓缓行过,骑着电动车接送孩子却未配戴头盔的家长,乱堆的垃圾和违停的车辆让孩子们习以为常……这些安全隐患和不文明行为影响着“祖国花朵”的成长,也给社会埋下不文明的种子。
从上周开始记者关注校园及周边环境,在市区多所学校附近发现,经过多年整治,曾经的“路边摊”“五毛零食”基本不见踪影,但部分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环境卫生以及一些家长或路人的行为,无法给孩子一个好环境、好榜样。
市实验小学:车辆“贴”着学生行驶
本周一下午3:15,记者来到市实验小学。虽还未到放学时间,但校门口已等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万安路两侧则停满了接送孩子的私家车,将原本就窄小的道路挤得拥堵不堪,仅能留出一辆车勉强通过的空间。15分钟后,陆续有孩子从学校大门走了出来,不少学生和家长在机动车道上行走,汽车开过时几乎与学生“擦肩而过”,让记者不禁捏了一把汗。
记者看到,多数车辆都停放在停车线以外,一辆在现场执法的综合行政执法车辆也找不到停车处,只能随意停在路边。“基本上每天都这样堵,也没办法,学生多,路窄。”一位家长说。
学校周围的环境卫生也有待提升。在实验小学南侧,一处正在装修的店面,大量灰尘从卷帘门空隙处飘出,不少家长捂住孩子的鼻子快速向前小跑。店面门口的人行道上还放置了不少油漆桶、建筑垃圾等。
爱菊艺校:校门口有人晾晒被子
在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大门口正对面的浙江亚太酒店物业管理学院铁栏杆上,尽管已挂有“园区围栏禁止晾晒衣物”的牌子,还是有不少市民视而不见,晾晒着鞋垫、鞋子等物件,影响了学校周边的市容市貌。
人行道上,还有市民在路牌与围墙间拉了绳子,用来晾晒被子、席子等。一位家长骑电动车载着孩子快速通过时,差点就被晾衣绳刮到,幸亏刹车及时才未造成事故。“希望相关部门能管一管,这样实在太危险了。如果天黑的话就更加看不见了。”这位家长向记者埋怨。
在爱菊艺术学校周围,记者还发现了一些环境问题。例如一处阴沟盖上留有一只切碎的烤鸡,看起来是“爱心人士”留给野猫野狗的,引来不少苍蝇;在学校大门边上,共享单车摆放十分凌乱。
(爱菊艺术学校对面,有市民在路牌与围墙间拉了绳子,晾晒了被子、席子等。)
德培小学:有家长骑电动车未戴头盔
记者多日观察发现,鄞州区潘火街道德培小学部分家长,在骑电动车接送孩子时有人未戴头盔,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给孩子作了坏示范。甚至有部分家长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头盔,但载着孩子驶离时却没有佩戴,将其当成了“摆设”;还有部分家长自己佩戴了头盔,却没有准备孩子的那份;另外有部分家长的电动车上,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头盔的影子。在上下学高峰,车多人杂,不戴头盔相当于主动放弃了保护帽。
(鄞州区德培小学外,未按规定佩戴头盔现象不在少数)
邱隘实验小学:车位闲置 机动车违停
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旁邱隘大道两侧划满了停车位,但该区域“停车难”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在停车位尚有空余的情况下,记者发现,许多家长仍选择将机动车停放在兴宁东路与邱隘大道交叉口。在兴宁东路上,接送孩子的车辆,有的占据了人行横道,有的占据了东向西四车道中的两侧车道。当前,一些学校采取“分批次错时放学”,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缓解学校附近道路交通压力。“即停即走”应该是校园周边最鼓励的停车方式之一,如果有关部门和校方加强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好接送时间,邱隘大道两边的大量停车位或许能够“消化”这些车辆。
(邱隘实验小学附近,机动车停放在了人行横道与车道上。)
高新区求实学校:校门外垃圾未分类
早上7时许,正是高新区求实学校家长送孩子上学的高峰,不少孩子在附近购买了鸡蛋饼、炒面、牛奶等食品当做早餐,匆匆吃完把包装等扔掉后再进入学校。在校门附近的垃圾桶内,记者看到无论是“其他垃圾桶“还是“可回收物桶”,里面都装满了吃剩下的早餐及包装袋,却没有实现有效分类。
垃圾分类教育需要渗透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这是许多学校都达成的共识,而学生如何对待吃剩下的早餐及包装袋,“校门口的垃圾桶”恰恰是检验垃圾分类教育成果的一把“标尺”。希望垃圾分类教育不要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上。
高新区新明中心小学:电动车与学生“抢路”
在高新区新明中心小学周边的环境问题不少,主要包括车辆乱停放、附近商户乱丢垃圾、电动车与学生“抢路”等。
记者看到,在学校附近的清水桥路和丹桂路交叉口拐弯处,多辆面包车和SUV停放在路边未划线区域,部分车轮还压上了斑马线,阻挡过路行人的视线。还有一些接送学生的车辆停在了公交车站,严重影响公交车的通行和上下客。由于上学时间家长即停即走,整体情况还算可以,但到了下午放学高峰,周边道路短时间内变得相当拥挤,记者发现校门口有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站岗,但周边车辆停放却无人指挥管理。
环境卫生方面,在清水桥路和丹桂路交叉口东侧,有一批销售蔬菜、水果、海鲜的沿街店铺,经营过程中部分商户存在乱丢垃圾及未分类现象。
在学校门口,设置有专供学生出入的区域,并在人行道上放置警示牌提醒“禁止电动车、自行车出行”,但记者仍看到不少电动车和自行车车主视若无睹、自由穿梭,与学生抢道。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