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一朵菊花富了宁波这个村 村民也回来了 收入是打工的四五倍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01 07:04:00报料热线:81850000

  6月18日,难得的晴天。47岁的胡清贰抹着汗走进宁海力洋海头村村委会:“趁着不下雨,终于把金丝皇菊都种下了。”

  “4个月后就能收。加上盆花的收入,今年的光景肯定不会比去年差。”胡清贰神采飞扬。

  5年前,他还是宁海一家园林公司的驾驶员。20岁离开海头村后,他到处打工,油漆工、木工都做过,就是没想过回村子。“当时的年轻人,谁也不想在村里耗着。路又差,房子又破,难道种一辈子土豆?”

  胡清贰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再回来,而且还是回来种地。“现在每年的收入是打工的四五倍,我为什么不回来?”

  庄允肖手指的地方是从前他母亲家老房子的旧址,如今已成了美丽的人工湖。

  “拆”出一个新农村

  海头村,位于宁海县力洋镇东部,地处半山区,北靠盖仓村,西临海楼渔村,东接海屿村,是力洋镇的中心村。省道盛宁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距离宁海县城约24公里。按说,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村子发展一定不差,可事实上,这里曾是宁海出了名的破旧村。

  “鸡粪、牛粪遍地,垃圾乱倒,臭气熏天;破旧失修的老房子风雨飘摇;除了穿村而过的省道,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村书记庄允肖也曾是“逃离”的一员,在宁海县里开过工厂,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2007年10月,庄允肖成为海头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开工厂赚的20万元,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村子改头换面。

  破旧失修的房子,拆!泥巴路,改!一个月拆了300多间房,不到半年,破旧失修的老房子变成宽敞美丽的中心人工湖,黄泥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原本对拆房子还颇有微词的村民服了,每到晚上,人工湖前全是纳凉遛弯的人。

  拆建只是开始,短短几年时间,海头村完成了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蝶变,并先后荣获浙江省森林村庄、市级全面小康村、市级村庄整治建设十佳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市级特色村、市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乡村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黄”了的合作带来契机

  环境改善了,居住舒心了,但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前几年,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如何带领村民致富,老庄犯了愁。很快,一个契机摆到了面前。

  2015年,一家牡丹协会的负责人找到老庄,想在海头村大规模种植牡丹。“说好200亩,投资2000多万元!”负责人来考察那几天,老庄激动得几晚没睡。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榔头下去,他们就说不行,种牡丹要60厘米的厚土,我们的土太薄。”老庄说,村里想尽了各种办法,他甚至拍着胸脯保证,立刻带上村民去其他地方挖土,堆到田里保证有60厘米,然而还是没合作成功。还好,老庄并不是一个经不起挫折的人,反而因为这次没有成功的合作,让他想到一条发展思路——做花海经济。

  “搬”出来的第一桶金

  “花海经济”,说起来容易,但怎么做,做什么,这又是难题。要知道,别说宁波了,光宁海可看的花就不少。从初春开始,桥头胡的樱花、胡陈乡的桃花、桑洲的油菜花、长街的梨花,还有风车公路上的金盏菊都纷纷盛开。海头村用什么花破局?老庄思来想去,琢磨出一个点:花期得长!

  按照这个思路,有两个月花期的菊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老庄带着村班子考察了一圈,又到开封取经,最后选定,就做菊花。

  说干就干。党员带头试种,村民承包种植,村集体兜底收购、统一包装出售。头一年,海头村种下了五六亩的苗圃菊花和1万盆的盆景菊花。

  菊花有了,还得吸引人来看,怎么“吆喝”又是一个问题。老庄想了想,大手一挥:把花都搬到路边去!

  老庄有自己的心思,海头虽然穷,但交通是优势,去胡陈、去象山,海头村是必经之路。美丽的菊花摆在路边,就是最好的宣传。果然,老庄的“计谋”生了效,许多路过的车,硬是被这“满村尽带黄金甲”的美景半途“截留”。路边1万盆菊花被游客买光,连带着村里的土豆、麻糍都销出去不少。那一年,村里的集体收入终于有了进账,老庄心里踏实了,村民也有信心了。

  “磨”了近两年的合作

  2016年,老庄把苗圃菊花增加到20多亩,盆景菊花从1万盆直接增加到了15万盆。他四处学习,去南京、去开封,学习地区经验同时也在寻求合作。一次在杭白菊基地参观时,对方无意中谈起,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有个团队专门研究菊花,在菊花领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权威。

  老庄找到了这个团队教授的电话,想谈合作,谁想到刚提了来意,对方马上就拒绝了。老庄不死心,他坚信对方不合作是因为对村子不了解,为此他努力了1年多,“隔三差五打电话,逢年过节问候,有时跑到南京面谈,希望他们过来看看。”与此同时,镇里也在帮忙牵线搭桥,找到了在南京工作的一位乡贤,作为中间人帮忙传递信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8年,海头村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菊花项目合作协议,打造菊花精品博览园,其中南京农大负责提供丰富优质的菊花品种,指派菊花研发团队中的专家教授前来规划布局、栽培管理,并辅助海头村完成各类菊花产品的生产销售。

  2019年,海头村从南京农大引进了120多个品种的菊花,扩展到100多亩地,建成了菊花精品博览园,总计投资近300万元。

  “鼓”起来的钱袋子

  如今,海头菊花早已不局限于盆栽的出售供应了,而是形成了包含旅游、鲜切花及菊花茶等二级产物的产业链。海头菊花文化节从2016年开始办,已经连续办了4年。

  一朵菊花带动了一个村的发展,村民腰包日渐鼓起来。胡清贰在2015年得知村里引入菊花产业之后,辞职回村承包了20余亩菊花进行种植。打工只有三四万元一年的他,2016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现在基本每年有十五六万元的稳定收益。

  庄允肖告诉记者,2018年,销售产值150万元,村集体盈利50余万元,承包农户实现了每亩2万元的纯收入。

  2019下半年开始,海头村又开始规模化种植茶用菊——金丝皇菊,采摘后通过统一摆花、烘干、包装进行销售。但在今年年初上市时,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传统的销售模式走不通,那就走电商!老庄联系到了天一港供应链公司,并确认了合作关系。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联合运营模式,为海头菊花茶销售打开新的大门。6月初,金丝皇菊已在天一港供应链商城中上架,刚上架一星期,就有不错的销量。“按目前情况,80多万元销售额不成问题。今年预计能达到100多万元。”老庄信心满满。

  宁波晚报记者张海玉

  通讯员蒋攀陈宇涛文/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一朵菊花富了宁波这个村 村民也回来了 收入是打工的四五倍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01 07:04:00

  6月18日,难得的晴天。47岁的胡清贰抹着汗走进宁海力洋海头村村委会:“趁着不下雨,终于把金丝皇菊都种下了。”

  “4个月后就能收。加上盆花的收入,今年的光景肯定不会比去年差。”胡清贰神采飞扬。

  5年前,他还是宁海一家园林公司的驾驶员。20岁离开海头村后,他到处打工,油漆工、木工都做过,就是没想过回村子。“当时的年轻人,谁也不想在村里耗着。路又差,房子又破,难道种一辈子土豆?”

  胡清贰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再回来,而且还是回来种地。“现在每年的收入是打工的四五倍,我为什么不回来?”

  庄允肖手指的地方是从前他母亲家老房子的旧址,如今已成了美丽的人工湖。

  “拆”出一个新农村

  海头村,位于宁海县力洋镇东部,地处半山区,北靠盖仓村,西临海楼渔村,东接海屿村,是力洋镇的中心村。省道盛宁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距离宁海县城约24公里。按说,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村子发展一定不差,可事实上,这里曾是宁海出了名的破旧村。

  “鸡粪、牛粪遍地,垃圾乱倒,臭气熏天;破旧失修的老房子风雨飘摇;除了穿村而过的省道,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村书记庄允肖也曾是“逃离”的一员,在宁海县里开过工厂,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2007年10月,庄允肖成为海头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开工厂赚的20万元,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村子改头换面。

  破旧失修的房子,拆!泥巴路,改!一个月拆了300多间房,不到半年,破旧失修的老房子变成宽敞美丽的中心人工湖,黄泥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原本对拆房子还颇有微词的村民服了,每到晚上,人工湖前全是纳凉遛弯的人。

  拆建只是开始,短短几年时间,海头村完成了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蝶变,并先后荣获浙江省森林村庄、市级全面小康村、市级村庄整治建设十佳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市级特色村、市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乡村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黄”了的合作带来契机

  环境改善了,居住舒心了,但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前几年,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如何带领村民致富,老庄犯了愁。很快,一个契机摆到了面前。

  2015年,一家牡丹协会的负责人找到老庄,想在海头村大规模种植牡丹。“说好200亩,投资2000多万元!”负责人来考察那几天,老庄激动得几晚没睡。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榔头下去,他们就说不行,种牡丹要60厘米的厚土,我们的土太薄。”老庄说,村里想尽了各种办法,他甚至拍着胸脯保证,立刻带上村民去其他地方挖土,堆到田里保证有60厘米,然而还是没合作成功。还好,老庄并不是一个经不起挫折的人,反而因为这次没有成功的合作,让他想到一条发展思路——做花海经济。

  “搬”出来的第一桶金

  “花海经济”,说起来容易,但怎么做,做什么,这又是难题。要知道,别说宁波了,光宁海可看的花就不少。从初春开始,桥头胡的樱花、胡陈乡的桃花、桑洲的油菜花、长街的梨花,还有风车公路上的金盏菊都纷纷盛开。海头村用什么花破局?老庄思来想去,琢磨出一个点:花期得长!

  按照这个思路,有两个月花期的菊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老庄带着村班子考察了一圈,又到开封取经,最后选定,就做菊花。

  说干就干。党员带头试种,村民承包种植,村集体兜底收购、统一包装出售。头一年,海头村种下了五六亩的苗圃菊花和1万盆的盆景菊花。

  菊花有了,还得吸引人来看,怎么“吆喝”又是一个问题。老庄想了想,大手一挥:把花都搬到路边去!

  老庄有自己的心思,海头虽然穷,但交通是优势,去胡陈、去象山,海头村是必经之路。美丽的菊花摆在路边,就是最好的宣传。果然,老庄的“计谋”生了效,许多路过的车,硬是被这“满村尽带黄金甲”的美景半途“截留”。路边1万盆菊花被游客买光,连带着村里的土豆、麻糍都销出去不少。那一年,村里的集体收入终于有了进账,老庄心里踏实了,村民也有信心了。

  “磨”了近两年的合作

  2016年,老庄把苗圃菊花增加到20多亩,盆景菊花从1万盆直接增加到了15万盆。他四处学习,去南京、去开封,学习地区经验同时也在寻求合作。一次在杭白菊基地参观时,对方无意中谈起,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有个团队专门研究菊花,在菊花领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权威。

  老庄找到了这个团队教授的电话,想谈合作,谁想到刚提了来意,对方马上就拒绝了。老庄不死心,他坚信对方不合作是因为对村子不了解,为此他努力了1年多,“隔三差五打电话,逢年过节问候,有时跑到南京面谈,希望他们过来看看。”与此同时,镇里也在帮忙牵线搭桥,找到了在南京工作的一位乡贤,作为中间人帮忙传递信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8年,海头村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菊花项目合作协议,打造菊花精品博览园,其中南京农大负责提供丰富优质的菊花品种,指派菊花研发团队中的专家教授前来规划布局、栽培管理,并辅助海头村完成各类菊花产品的生产销售。

  2019年,海头村从南京农大引进了120多个品种的菊花,扩展到100多亩地,建成了菊花精品博览园,总计投资近300万元。

  “鼓”起来的钱袋子

  如今,海头菊花早已不局限于盆栽的出售供应了,而是形成了包含旅游、鲜切花及菊花茶等二级产物的产业链。海头菊花文化节从2016年开始办,已经连续办了4年。

  一朵菊花带动了一个村的发展,村民腰包日渐鼓起来。胡清贰在2015年得知村里引入菊花产业之后,辞职回村承包了20余亩菊花进行种植。打工只有三四万元一年的他,2016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现在基本每年有十五六万元的稳定收益。

  庄允肖告诉记者,2018年,销售产值150万元,村集体盈利50余万元,承包农户实现了每亩2万元的纯收入。

  2019下半年开始,海头村又开始规模化种植茶用菊——金丝皇菊,采摘后通过统一摆花、烘干、包装进行销售。但在今年年初上市时,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传统的销售模式走不通,那就走电商!老庄联系到了天一港供应链公司,并确认了合作关系。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联合运营模式,为海头菊花茶销售打开新的大门。6月初,金丝皇菊已在天一港供应链商城中上架,刚上架一星期,就有不错的销量。“按目前情况,80多万元销售额不成问题。今年预计能达到100多万元。”老庄信心满满。

  宁波晚报记者张海玉

  通讯员蒋攀陈宇涛文/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