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梅子满
从第一次来城杨到驻村15天,对城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全面,从最初对村中亭溪的深刻印象,慢慢转移到对村中一点一滴、一花一草、一人一木的热爱。村庄集市的热闹、竹林里的芳香、村民善意的微笑……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朴素,这构成了城杨最美的乡村底色,成为最浓的乡愁!
今天我们团队在城杨探讨和践行的艺术振兴乡村实验,不再是一套当代艺术社会学既有的范式,也不是传统意义上艺术场馆被消费的艺术,而是不断打破经验界限、打破思维惯性、打破知识框架,通过村民的参与互动合作共同构建的一种全新的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艺术探索,营建以乡村现场为核心,即“在地性”生产生活空间,以艺术的文化介入、文化传播、文化认同及生活美学,诠释当代乡村生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它尤 为注重村民的文化自觉与参与能力。
驻村创作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了解村落的传统文脉、资源禀赋与现实状况,了解村民最原始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状态。我们必须存在于乡村现场,进入到村民的家庭中,一起合作、策划作品,使艺术作品在村民的协商对话和参与下具有特定的在地性、功能性和艺术性,以强化村民的文化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
15天的驻村,我们团队按照既定的理念、原则和工作方式积极推进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太多的意外与惊喜,这些惊喜和感动让我们也收获了新的思路和创意。
比如敬老院几位高龄大妈每天给团队成员和村民送西瓜的举动,不仅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突发奇想,在公园内创作西瓜主题作品,以此记录并激励村民,形成较好的示范作用。有的村民将自家养的花无偿捐给村里美化村庄,每天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静心浇灌护理,还有的村民在与团队积极的沟通协商下,主动拆除了自建的影响村容村貌的围墙,并协助团队设计,打造成一处公共文化空间……还有太多的感人的事和让我们感动的人,他们的善举一方面反应出村民最纯朴最善良的乡村底色,也验证了艺术振兴乡村在激发村民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发挥的作用。
实践表明,艺术若要真正在乡村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切实发挥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和作用,我们还要重新思考艺术与乡村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互动。艺术介入乡村,重要的并不是艺术作品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方式、艺术思维以及艺术行为对乡村和村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不是表面暂时性的改变,而是对村民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重构后的乡村价值回归。
艺术振兴乡村,艺术家驻村的优势就在于能亲历现场,并深入到村民内心的真正诉求,获取全面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为艺术创作提供最真实的素材和创意源泉。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任何理论层面的认识,都只是纸上谈兵,任何乡村社会的问题都是空想。
我们团队在驻村工作期间,时刻将这种在地性、复杂性的乡村现场作为实践和研究的出发点,在调研、沟通、协商、对话、互动中消除艺术家与村民的二元对立,创作也强调艺术实践的在地性生长与有机更新,并使这种在地性自然生长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创作双方共同的构成主体。
艺术与乡村,一个是手段,一个是平台。艺术与乡村又是同根同源,相互依存的关系。“艺术介入乡村”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发现乡村之前被忽略、视而不见的美,让村民重新发现乡村之美、生活之美,重塑村民的文化自觉与发展动力,使得乡村在创造性的生活艺术实践之中,在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之外,又增添了一种新鲜的时尚魅力。
村庄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公共空间,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实践的社会现场。艺术家要尽力让艺术作品被村民接受,并逐渐加入到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中来,让村民也成为参与者、创作者、实施者和受益者。
村民和艺术家通过共同的艺术实践,寻找和重新定义艺术对于乡村生活的意义。这样,“艺术介入乡村”就不仅仅能吸引游客,更能成为乡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真正实现乡村重建的美好愿景,这或许正是我们团队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激发乡村内生发展的初心吧!
亲历者名片:刘东峰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乌克兰国立美术与建筑学院访问学者
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
山东省校企合作促进会室内设计专委会会长
先后担任全国“大师奖”;山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泰山杯”文创设计大赛;“学院杯”广告设计大赛等重要赛事评委。
山东省平邑县乡村振兴顾问。策划“”花绘苗泉乡村梦——设计振兴乡村”论坛等乡村振兴活动10余次。
出版《设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等著作6部;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发表《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村落内生动力的激活》等乡村振兴方面的学术文章数篇。
完成滕州市大坞镇休城村、山东省平邑县流域镇苗泉村、淄博市周村区村落片区等乡村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
新闻链接: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