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傅婷婷 李敬平 通讯员蒋攀
去年,他们走进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悲鸿讲堂,向大学生讲述艺术振兴乡村的梦想。
今天,他们将西行2000公里,走进贵州晴隆定汪村,帮助当地布依族乡亲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
8月17日下午,一场简朴而隆重的“乡建艺术家”出征仪式在宁波宁海葛家村文化礼堂举行。13位葛家村村民将作为首批“乡建艺术家”,与中国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团队成员一起,飞赴贵州。
“做梦都没想到我可以去教别人。太激动了!”下午13时,本次“葛家军”出征成员之一袁小仙,边收拾行李边“唠叨”个不停,仍不敢相信做了那么多年的农村妇女,竟然有一天能去当老师,到贵州授课。她这次特意做了8个不同形态的布偶,赠送定汪村的乡亲们,希望他们能喜欢,如果布依族乡亲想学,就全部教给他们。
“我带了3棵80厘米长的小桂花树,我们村有800多亩的桂花林,是有名的桂花村。我要把桂花树栽到定汪村,让定汪村飘满桂花香!”葛家村村民葛三军害羞又傲娇的透露,自己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把这一年来学到的本事带到定汪村,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
葛家村村民很积极,踊跃报名,最后从报名中优先选出葛海峰、葛诗富、葛三军、袁小仙等13名村民作为第一批“葛家军”成员,远赴晴隆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葛家军”将在定汪村开展艺术帮扶15天,以村民帮村民、村民教村民的形式,将自己在开展艺术振兴乡村工作过程中学到的技艺传授给定汪村民。
“这是我们做的第一把‘人大椅’,通过制作这把椅子,我们才让葛家村村民对我们团队产生了信任。”立秋的午后,阳光仍然毒辣,晒得黝黑的丛志强坐在葛家村“人大椅”上百感交集,这一次,通过村民帮扶村民的新形式,期望达到更好的”授渔“效果。这样的帮扶不是政府、企业单方面的捐财捐物,不是艺术家的进村改造,这是相似身份——村民之间的帮扶,是“葛家村村民能做成的事,定汪村也可以!”的一种信任。
谈及如何“移植”葛家村经验,丛志强提出初步想法,不能简单照搬照抄,需因地制宜进行改造。但核心内容不变,就是让村民们更新理念、提振自主创新精神,继而生发艺术创造力为乡村赋能。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