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梅子满 傅婷婷 李敬平
19日,丛志强团队和葛家村乡建艺术家驻村第四天,定汪村彻底沸腾。
从村口罗家鑫家院墙下的山石斜坡,到村尾溪水潺潺的300年黄葛树下;从23岁大学生罗昌鸿家的“未来书院”、村里三岔路下的公共空间、葛家村村民葛万勇负责的“定汪葛家小院”,到罗运富家的“织梦坊”......一个个节点项目施工现场,定汪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挥锄,或砌墙,或搅拌水泥,或织布,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不仅如此,外援也来了——34岁的兴义人祝大兵带着他的3个朋友,开着铲车来帮忙。这极大地加速了施工进程。
光照镇党委书记邓瑞兰带着镇里的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出现在了村里。她们穿梭在各个工地,随时协调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
“感觉村里的老百姓思想转变很大!”邓瑞兰满眼欣喜。在光照工作5年,定汪村没少来,每次看到中午时分,村里的男人无所事事,不是喝酒就是打牌,邓瑞兰既难受又无奈。
作为基层干部,邓瑞兰一心想着推动大家快步走上奔小康的路子,但“让村民有这个意识,能够动起来,实在太难了!”
“不过这次真的不一样了,”邓瑞兰欣慰地说道,“我都没有跟村民讲工钱,大家就主动出工了,他们都晓得,这是在为自己干了!”
变化,其实在7名村民去葛家村学习回来后就已悄然发生。7名村民回来后,她特意请他们开了个座谈会谈谈感想。在大家我一言你一语的交流中,她惊喜地发现,村民开始学会比较了,“葛家村的条件不比我们好,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为何做不到?”“袁大姐的布艺娃娃,我们也会做啊,为何我们没想到?”之后再走进村里,她发现,村子整洁了好多。
19日晚,邓瑞兰趁热打铁,在村里再次召集村民开了一个动员会,统一思想。
虽然大雨滂沱,但放在村主任罗云院子里的会场依然被挤爆,留在村里的200来个村民没一个缺席,中间也没有一个溜走!对定汪村该如何打造,村民各抒己见,十分热闹。邓瑞兰给村民送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这场雨夜动员会一直开到晚上11点,“村民们热情高涨,这样的场面放在以前真是不可想象!”邓瑞兰说道,“宁海给我们送来了无价之宝!”
在三岔路口的公共空间施工现场,60岁的罗井书干得不亦乐乎。“吃完饭,干活。干完活,吃饭睡觉,每天过得好高兴!”这几天,罗井书每天7点半不到就来干活了,“大学教授和葛家村村民大老远来帮我们,我们为下一代享福出力,应该的!”
尽管定汪的改变才刚开始,但它绽放的活力,却开始像磁石一样,吸引了追随者。
和葛家村一样,定汪村也是个过路村,往里走还有者布、新益、野麦冲三个村子。这两天,这三个村子的村民路过定汪村,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先是好奇,后是羡慕。“为啥不搞到我们村里去呢?”三个村子里的村民了解情况后,向邓瑞兰表达不满。邓瑞兰只好安慰他们,“先点后面,迟早会搞到你们村呢!”
19日一大早,50公里开外的大厂镇党委书记马文懿就和镇党委副书记范建超带着六坝田村的4位村民代表,驱车一个半小时赶到定汪村“取经”。
“我们想看看,能不能把艺术振兴乡村这件事复制到六坝田村!”马文懿介绍,2019年刚从贫困村”出列”的六坝田村,在地形地势上与定汪村差不多,而且也是布依族村民聚集的村落,“两个村庄的情况有些相似。”
一行人在定汪村转了一圈,又拉着大佳荷镇党委书记李文斌了解情况。一番交流下来,马文懿心里敞亮了,“艺术振兴乡村,太接地气,太接实际了!原来,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
56岁的六坝田村副主任陆友国将《葛家村宣传手册》看了又看,感触很深,“六坝田村就是要按葛家村的模式搞下去!”
而就在晚上,晴隆县连夜召开“艺术振兴乡村“主题培训会,邀请丛志强、葛海峰和葛万勇为全县乡镇党委书记现身说法,传授葛家村“变形记”的秘笈。
当地百姓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心情之急迫,由此可见一斑。种子已经播下,照耀在定汪村的梦想之光,由此或许即将照亮其他的布依族山寨。发源于葛家村的艺术振兴乡村实践,或将从2000公里外定汪起步,在层峦叠嶂的黔西南大地上燎原。
新闻链接: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