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在米其林餐厅学过糕点的小伙回到象山老家研究宁波月饼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14 06:35:42报料热线:81850000
小伙郑开元

  1997年出生的郑开元,年轻、文弱、腼腆,看起来像个大孩子,令人很难把他与厨师联系在一起。不过在看过他的简历、吃过他亲手做的月饼后,便会改变看法。

  他在象山县西周镇经营了一家糕饼店,由于口味好,生意很不错。9月4日,他作为志愿者,受邀为村里的小学生讲述如何制作月饼。

  “现在的我,就想做好传统美食,为家乡‘打call’。”小伙笑道。

  郑开元是西周镇隔溪张村人,从爷爷开始,一家三代都是厨师。和作为乡厨的家里人不同,大学期间,郑开元便前往迪拜,在当地一家米其林餐厅学习粤菜制作,接触了很多广式点心,之后又获得高级厨师、高级面点师的称号。

  回国后,他曾先后到杭州、上海学习料理。原本以为自己会在高级料理的道路走下去,因为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了很大转变。受疫情影响,餐饮业不景气,他所在上海餐厅持续亏本,在家待了一段时间的郑开元,索性辞职,准备自己开店。

  “我以前就想过,把自己在外面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改造家乡传统美食上来,也就是在小时候的味道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高级的元素”,有了这样的念头后,便有了如今的这家糕饼店。

  郑开元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宁波老月饼,他本以为在外面学到的东西能让他很快征服这个月饼,然而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就月饼的酥皮来说,他花了一个月左右才找到其中奥秘。

  “因为我们常规的酥饼,都是用冷水打的面团,但是这个老月饼是用烫面团做,才能做出这个效果,我是通过做烧饼的概念,才找到这一方法,其间我试用了数十种面粉,最终挑选出一种口感最佳的粉来制作酥皮。”郑开元回忆道。

  酥皮没问题了,可月饼做出来后,郑开元的母亲却说:“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一开始我还不服,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食物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好吃就可以,还得带有情感,可以引起食客的回忆或是情感共鸣。”郑开元说。于是,他继续摸索,每次做出成品后,便拿去请镇上老一辈的人品尝,经历了几十次失败后,直到9月初,才真正做出大伙儿都叫好的月饼。

  眼下,他做的月饼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每天都能收到很多订单,再加上临近中秋,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十七八个小时,虽然每天只能睡上5小时左右,但小伙子仍然精力充沛、信心满满。

  “月饼只是第一款产品,等过了中秋后,我想再出去学习并研究新的产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传承并改造一些传统美食,比如在我们西周很有名的米馒头、灰汁团、八宝饭等。”他憧憬道,他也希望可以带动一些不太愿意吃传统小吃的年轻人改变看法,重新青睐家乡美食。记者朱琳 实习生袁先鸣 通讯员应红鹃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在米其林餐厅学过糕点的小伙回到象山老家研究宁波月饼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14 06:35:42

小伙郑开元

  1997年出生的郑开元,年轻、文弱、腼腆,看起来像个大孩子,令人很难把他与厨师联系在一起。不过在看过他的简历、吃过他亲手做的月饼后,便会改变看法。

  他在象山县西周镇经营了一家糕饼店,由于口味好,生意很不错。9月4日,他作为志愿者,受邀为村里的小学生讲述如何制作月饼。

  “现在的我,就想做好传统美食,为家乡‘打call’。”小伙笑道。

  郑开元是西周镇隔溪张村人,从爷爷开始,一家三代都是厨师。和作为乡厨的家里人不同,大学期间,郑开元便前往迪拜,在当地一家米其林餐厅学习粤菜制作,接触了很多广式点心,之后又获得高级厨师、高级面点师的称号。

  回国后,他曾先后到杭州、上海学习料理。原本以为自己会在高级料理的道路走下去,因为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了很大转变。受疫情影响,餐饮业不景气,他所在上海餐厅持续亏本,在家待了一段时间的郑开元,索性辞职,准备自己开店。

  “我以前就想过,把自己在外面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改造家乡传统美食上来,也就是在小时候的味道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高级的元素”,有了这样的念头后,便有了如今的这家糕饼店。

  郑开元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宁波老月饼,他本以为在外面学到的东西能让他很快征服这个月饼,然而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就月饼的酥皮来说,他花了一个月左右才找到其中奥秘。

  “因为我们常规的酥饼,都是用冷水打的面团,但是这个老月饼是用烫面团做,才能做出这个效果,我是通过做烧饼的概念,才找到这一方法,其间我试用了数十种面粉,最终挑选出一种口感最佳的粉来制作酥皮。”郑开元回忆道。

  酥皮没问题了,可月饼做出来后,郑开元的母亲却说:“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一开始我还不服,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食物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好吃就可以,还得带有情感,可以引起食客的回忆或是情感共鸣。”郑开元说。于是,他继续摸索,每次做出成品后,便拿去请镇上老一辈的人品尝,经历了几十次失败后,直到9月初,才真正做出大伙儿都叫好的月饼。

  眼下,他做的月饼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每天都能收到很多订单,再加上临近中秋,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十七八个小时,虽然每天只能睡上5小时左右,但小伙子仍然精力充沛、信心满满。

  “月饼只是第一款产品,等过了中秋后,我想再出去学习并研究新的产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传承并改造一些传统美食,比如在我们西周很有名的米馒头、灰汁团、八宝饭等。”他憧憬道,他也希望可以带动一些不太愿意吃传统小吃的年轻人改变看法,重新青睐家乡美食。记者朱琳 实习生袁先鸣 通讯员应红鹃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