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诸君念之念之!”王阳明548周年诞辰日,阳明经典篇目《中天阁勉诸生》再次从余姚王阳明故居响起,书声琅琅,仿佛将时光倒回至500多年前阳明先生讲学时的盛景,也就此拉开了2020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的大幕。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更是城市的阳光和雨露。近年来,余姚把传承弘扬阳明文化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用阳明文化浸润城市灵魂,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擦亮阳明文化这张“金名片”。
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党中央首次明确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余姚也将始终坚守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的职责,高度重视阳明思想的研究传承,充分发挥阳明思想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价值,着力打造阳明文化研究高地,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阳明故里,使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阳明文化地标。
打造阳明文化研究高地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作为王阳明先生的出生地、成长地,余姚既抓有形的遗迹修缮、活动推广,又抓无形的内涵挖掘、文化传承,充分发挥阳明思想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价值,着力打造阳明文化研究高地。
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不在于它的高楼大厦,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余姚就已着手对阳明文化进行研究。1984年,成立了余姚市乡贤研究会(现改名为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专门从事对王阳明等余姚历史名人的研究。1989年,余姚市政府和浙江省社科院在余姚市共同举办了“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性阳明学会议。
11月1日,“先贤遗泽——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遗墨文献展”开展 吴大庆摄
2011年8月,余姚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先后举办了3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在海内外文化圈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7年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期间,余姚市联合贵州修文、绍兴柯桥、江西崇义、广西隆安、湖南沅陵、福建平和等王阳明重要行经地的文保部门,成立“全国阳明史迹保护研究联盟”,发布相关章程和倡议,形成阳明文化研究传播的跨地域联合协作机制。
2018年4月19日,余姚市举办了阳明心学峰会,邀请了王蒙、王卫平、王守常、杜保瑞等国内专家学者齐聚余姚,共同探讨“阳明心学与文化自信”。
历史遗存,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40多年来,研究阳明文化的脚步从未停止,对阳明遗存的保护也至精至善。1989年,余姚便启动了王阳明故居修缮工程,近年来更是花费大量资金进行修缮和布展。1997年,王阳明故居被余姚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姚还修缮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阳明先生讲学处中天阁、阳明公园等一批文化地标,建设了阳明史迹档案库,收藏了包括《客座私祝》《寓赣州上海日翁书》等王阳明书法真迹在内的一系列文化珍品。
随着阳明文化研究、传播的深入,每年到阳明故居参观的游客数量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每年到王阳明故居的参观者已超30万人次。
余姚大岚镇隐地龙潭村是王阳明祖居地,王氏族人已在此蕃息近千年,该村至今保存着续修于不同年代的3部王氏宗谱。据考证,明正德八年(1513年),阳明先生曾偕弟子和友人来隐地龙潭村观赏游学、寻根问祖,并将发源于该村的“妲溪”改称“龙溪”。为纪念这一段佳话,10月18日,“龙溪”碑在隐地龙潭村揭碑;10月30日,占地500平方米的“王阳明祖居地纪念馆”也在隐地龙潭村开馆,该馆详细介绍了王氏家族传承、王阳明生平,以及王阳明率众人在隐地龙潭村游学的经过。自此,阳明先生的生平有了更为清晰的历史脉络,王氏族人曾经“断层”的记忆也随之唤醒。
为进一步扩大阳明文化的影响力,此前,余姚市已连续多年举办阳明文化日活动。2017年开始,这一活动升格为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活动。
10月31日,2020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正式开幕,规格之高,为历届之最。以“阳明故里 良知善治”为主题的文化周设置了主题论坛、传承弘扬、创造转化等三大篇章,安排了中天阁论道主题峰会、阳明文化笔会、“先贤遗泽——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遗墨文献展”、阳明心学传承和企业管理优化研讨、“姚江书院”重建方案研讨、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开街等一系列活动。每年的中天阁论道主题峰会一直是阳明文化周的“重头戏”,围绕着阳明文化,阳明学研究大咖们走上演讲台,各抒己见,为研究阳明文化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2020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礼贤仪典 贺元凯 摄
让阳明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更是为了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更强生命力和影响力。
2020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开启以来,吴光、胡发贵、张海燕、龚妮丽、顾家宁、郭美星等国内外著名的阳明文化研究专家以及余姚本土阳明学者,先后走进大岚镇隐地龙潭村、梨洲街道、新城市社区、余姚中学、江丰电子等地,围绕王阳明思想及现代意义、王阳明的“乡约”治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学之思等主题,与群众、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学校师生、企业职工面对面交流互动,获得热烈反响。
2017年开始,余姚市每年开展阳明文化“进机关、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五进”宣讲活动300余场,听众达5万人次。
百闻不如一见,11月1日,作为2020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的“压轴大戏”,“先贤遗泽——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遗墨文献展”在余姚博物馆二楼展厅开展。其中,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藏“镇馆之宝”王阳明《客座私祝》册、《自赣州上海日翁书》极为难得地全卷打开。该展是近年来余姚博物馆策划最精致、影响较广泛的一次,对于传承姚江文墨有现实意义。为期15天的遗墨展免费向市民开放,让市民有机会和阳明先生来一次“零”距离接触,从而对阳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
为让阳明文化更加可亲可学,余姚市大力实施阳明文化传播弘扬工程,创设余姚阳明讲堂和余姚人文大讲堂,邀请吴光、张新民、朱汉民等阳明学研究知名专家,开展“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世价值”“知行合一与万物一体——王阳明的思想精髓”等专题讲座。
王阳明祖居地纪念馆 张云霞 摄
余姚还致力于挖掘提炼文化内涵,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启迪思想、涵养品质。2015年11月,余姚策划编辑的以王阳明家规为主题的“家训,一盏永远不灭的心灯”被中央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选用。
2018年1月,姚剧历史剧《王阳明》晋京展演,把阳明文化从阳明故里带到了首都北京。去年5月,《王阳明》又登上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舞台。精美大气的舞台艺术、淳朴优美的唱腔、浓郁的地方特色,让数千名师生接受了一次印象深刻的传统文化教育,也进一步扩大了阳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19年4月初,余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阳明故里”和“阳明故居”商标正式注册,这更为余姚推动阳明文化从余姚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知行合一”成人文底色 崇德尚贤蔚然成风
观乎人文,以天下化成。余姚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城,滋养着这里的万千百姓,500多年前的王阳明也是其中之一。他自幼在余姚受到启蒙教育,也受到余姚历代先贤思想品德的感染。可以说,余姚造就了王阳明这一代哲人,如今,阳明文化“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精髓也成了余姚的人文底色。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余姚中学师生会大声诵读王阳明先生的《示宪儿》。余姚中学还通过播放“王阳明名言欣赏”、举行“致良知”主题班会、开展“致良知”微型学习课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
余姚东风小学小学生演绎诵读王阳明诗文 吴大庆 摄
道德立村、知行合一,2012年开始,临山镇邵家丘村创新推出“道德积分”制度,在全国首创道德银行。村里为每户家庭建立道德积分档案,评分高的家庭,可获得银行免担保贷款、利率下浮等信贷优惠,还可以享受商家购物折扣等方面的礼遇关爱,倡导让“有德者得”。
如今,“道德立村、知行合一”理念已渗透到每位村民心中,村民崇德尚贤蔚然成风。“受益于道德银行的村民开始反哺,每年他们都会给村里‘包红包’,少则数千元,多则十万元”,邵家丘村党总支书记黄宝康自豪地说,“我们这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但却靠村民捐赠收入近千万元!”
良知滋养心田,文化赋能善治。近年来,余姚市先后有84人被评为“宁波好人”,9人获评宁波市道德模范,25人入选“浙江好人”,1人获评浙江省道德模范,1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涌现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成为具有独具特色的“好人现象”。“当好人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四明大地生根开花。
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充分发挥阳明文化滋养人心、塑造人格、提升文明素养的价值功能,将阳明文化转化为高水平全面发展的文化助推器,为余姚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排头兵赋能助力。”余姚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