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龚哲明
让家长代劳批改作业,这样的情况在宁波常见吗?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众老师和家长。家长们讲得很客观,直接代劳批改作业的情况并不多,就是背诵、阅读、口算、跳绳……各类花式打卡“绑定”一众家长,颇有怨词。
“妈妈,老师说明天带两根萝卜去学校。”昨天下午3时30分,刘女士放学刚见到孩子就听到了如上这番话。学校上课使用吗?颜色是红色和白色都要吗?数量大小有没有限制啊?……经过一系列确认后,刘女士才明白是课堂教学所需。无独有偶,刘女士的朋友小陈被学校班主任要求带2个橘子,因为同住鄞州区,两个家庭的孩子今年都进入小班,她俩经常交流学校布置的作业。
对比下来,刘女士孩子所在的幼儿园10月份作业为:做操教学、拍皮球练习两项,而小陈家的作业则翻了好几倍,除了带水果、证件照、绘本外,还有每天参与打卡的“全员”垃圾分类。“我们被要求按照孩子学号打卡,还要再打卡新增的学号。”小陈说,新增的号可邀请家属、远方亲友或者邻居一同参与,每天手机拍照记录,还要去垃圾回收点让孩子和机器互动。“说实话,要是碰到加班工作忙,一个微信打卡孩子的一个学号已经需要爸妈轮流参与。”无奈下,小陈只能让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婆婆加入到孩子的“全员”垃圾分类作业中。
虞女士的女儿现在上初一住宿在校。她回忆起女儿小学六年里,就疫情严重停课在家的那个超长寒假里,起先老师们只要求家长把孩子作业拍照上传,由老师在屏幕上批改。小学老师基本一人教两个班级,80多本作业批改下来,吃不消,就改为老师把答案发在群里,由家长代为批改后上传,再由老师确认。这个超长版寒假虞女士和先生两人分工合作,确保有一人能准点到家,因为有各科学科作业需要打卡上传,还有各项口头作业、运动作业需要打卡。“挺磨人的,不过想想手机那端的老师一人要看80多本作业,心也平了。”
孙先生的孩子入读城中某名牌地段初中的火箭班。听他吐槽,每位老师都开一个群,女儿上小学后他一共加了8个群。每个群里消息提示不断,英语默写、社会思品某项答题截屏、科学疑难题、数学作业订正、语文名著阅读……事无巨细,这些信息时时滚动播报,有几次到深夜11时,群里还有老师更新作业要求。看到这一条,他只得苦笑着,翌日等女儿起床再补订正了,同时也为老师们的敬业而佩服。但在他心里始终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这样绑定家长一起跟进孩子学习进度,长远来说是好还是坏?有没有这个必要?他和妻子都是单位的中坚力量,正处事业的上升期,对于每天这样的“陪读”觉得有些苦涩。
记者的另一位同事儿子读小学四年级。除了在家校联系本上签字外,书面作业很快能完成。就是这打卡作业实在磨人。语文课文背诵视频上传、英语背诵、数学说题、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中英文课外阅读打卡……一天总有七八项,稍微磨蹭点,时间就到9时以后。她常因工作忙,漏掉一两项打卡,免不了第二天被女儿提醒。
采访中,记者获悉: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在校对周末作业或者寒暑假作业时较为常见,另外在期中、期末复习阶段也会出现,还有就是疫情期间复课后。
对于家长代为批改作业,甬城的家长和老师有什么看法?海曙区中心小学的一位家长认为:作为家长,参与批改作业其实是快速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通过批改、检查作业,家长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孩子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精神状态。但孙文英小学的一位家长有不同看法:“我觉得家长可以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但批改作业仍需由老师来完成。因为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孩子们上交的作业已经经过家长批改,老师就无法获悉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并辅以针对性指导,不利于学生进步。而且,专业的事情需要由专业的人来完成,老师对于学生问题的纠错与巩固肯定会比家长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化,家长的职责应该是在老师发现问题后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老师们的观点如何?“我个人是不支持由家长批改作业的,因为多数家长不具备教学的专业度,对于作业的批改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我坚持认为,家长只需扮演好监督的角色即可,一方面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程度,另一方面监督学生在家的学习态度。”来自海曙区的周老师表示,目前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极少出现需要家长批改的情况。
一位教育界业内人士认为:最近网上热议的“学生的作业家长要不要改”的话题,实则为家校互补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
那么,如何解决?在海曙区,为确保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互相配合,有效补充,海曙区教育局积极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打响海曙家庭教育“海贝计划”品牌,挂牌成立海曙区家庭教育发展指导中心,积极推进家校教育协调共进。“家长参与孩子教育可以衍生出很多种有效形式。”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海贝计划”,海曙区创建了“海曙家庭教育”公众号专栏和家庭教育云课堂两大平台,通过推文、直播课、录播课等形式,开展亲子沟通、生命教育、考前心理辅导等专题辅导。同时,在今年举办的海贝大讲堂之“初三学生心理调适”专题课上,心理专家还现场带领学生和家长体验解压活动,并答疑解惑,切实做好学生考前心理调适,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