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接受治疗。通讯员供图
秋冬是最容易被上呼吸道疾病“盯”上的季节。就在前不久,宁波一名男子误以为自己只是得了感冒,没想到随后病情进展迅猛进了重症监护室。
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年过五旬的老许在重症监护室度过三周后死里逃生,终于出院了。
半个月前,一向身体硬朗的他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刚开始他以为得了感冒。不过在眼下这个特殊防控时期,警觉的他还是早早就到医院做了新冠核酸检测以及胸部CT:新冠核酸显示阴性,然而胸部CT却显示右上肺大片的实变影。
由于呼吸困难的症状持续加重,老许随即被转到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
会诊的ICU陈佳洪主治医师了解病史发现,老许平时没有呼吸道疾病病史,干活麻利不输年轻人。但如今却是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就像是刚跑完马拉松。
命悬一线的老许入住ICU时情况非常糟糕:体温高达39.3℃,心率超过140次/分(正常60~100次/分),呼吸机支持参数也很高(100%氧浓度下勉强维持93%左右的氧饱和度)。
不仅如此,家人还告诉医生,老许左小腿有旧伤,伤口迁延不愈,时常破溃流脓,也因此用了不少抗菌素。此次发热前,伤口恰恰感染过。
由于病情复杂且危重,陈佳洪汇报了董绉绉主任医师,董主任仔细检查了左小腿的伤口,还详细询问了病史,发现老许伤口虽有破溃,但皮温不高,没有明显的流脓。随后家属一句不经意的话引起了董主任的高度警惕,原来老许在发病前不但饲养活禽,还杀过活禽。
综合老许的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流行病学接触史,董主任高度怀疑他得了“鹦鹉热”,并立即调转方向,进行了强效双联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随后在他的痰液检查中找到了此次发病的“元凶”——大量的“鹦鹉热衣原体”。
病原体找到,针对的治疗也上去了,再结合严格的液体控制、合理的营养支持以及护理团队的悉心照料,老许在入住ICU的第13天,体温恢复正常,肺部情况逐渐改善,肝肾功能也慢慢恢复正常。第15天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转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目前,老许已经好转出院。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秋冬季节,平时外出务必做好戴口罩、洗手等防护措施,在与家禽等鸟类接触时要注意个人防护,少与候鸟及禽鸟接触,家禽煮熟后再食用,避免食用野生鸟类,家禽养殖场所应保持环境的通风。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宁波晚报记者孙美星
通讯员张林霞方雪威叶恭杰
鹦鹉热又称“鸟热”,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主要宿主是鹦鹉科的鸟类,当然,鸡鸭也可以成为宿主。“鹦鹉热”的潜伏期为7至14天,人吸入了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羽毛或粪便的尘埃,易感染发病,出现体温高达39℃甚至40℃,伴有全身乏力、咳嗽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可发展至重症肺炎,出现呼吸困难、烦躁昏迷等,如医治不当,可致死亡。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