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现存最早的两座唐代经幢有了微米级“电子身份证”
2020-12-08 14:2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保国寺唐代石质经幢。(周霖/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陈青 通讯员周霖

  12月8日是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记者从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获悉,馆内两座唐代石质经幢已完成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扫描精度达到30微米。从此,宁波现存最早的两座唐代经幢拥有了全新的“电子身份证”。随后,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将采取适当的形式展示经幢的三维信息,以便公众欣赏与研究,从而在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同时,调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参与感与责任心。

  保国寺经幢数字化信息扫描测绘工作照。(周霖/摄)

  保国寺历经千年,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保国寺的保护举措逐步完成从“修”到“养”、从“治”到“防”,从“抗灾损”到“控灾损”的转换,科技保护理念已经成为保国寺“延年益寿”的秘方。走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保国寺在全国率先把多系统、跨学科的数据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于文物建筑保护,开创了利用高科技手段、多学科共同进行监测与保护的新阶段,对国内的诸多古建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该项目历时半年有余,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团队承担,主要是针对保国寺唐开成四年(839年)经幢和唐大中八年(854年)经幢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记录和测量。

  保国寺唐开成四年经幢幢身8面文字三维激光正射影像。(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供图)

  借鉴数字化考古调查记录的理念,项目采用了最新的多图像三维数字化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纹理映射、360度全景技术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记录经幢现状及其所反映的历史、修缮、病害等全面信息,为文物维修、保护、研究以及展示、传播、开发、复原修复等提供精准的科学基础,实现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及精细化管理。

  保国寺经幢数字化信息扫描测绘工作照。(周霖/摄)

  当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系统地构建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迫在眉睫,进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程,通过文物数字化实现文物由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转化,为文化遗产建立矿藏级别的数字档案,使之可以永久保存并可持续再现,是数字时代中国文物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走向公众参与教育和价值观建构、走向世界参与文明互鉴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实现保国寺四有档案的数字化升级,建立完整体系的数字化档案,结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团队在云冈石窟、佛光寺等的成功经验,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优先对两座唐代经幢展开数字化调查试点工作,可以说,这是数字化技术在保国寺的一次重大尝试,将为日后保国寺大殿甚至整个古建筑群的数字化档案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现存最早的两座唐代经幢有了微米级“电子身份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12-08 14:23:00

  保国寺唐代石质经幢。(周霖/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陈青 通讯员周霖

  12月8日是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记者从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获悉,馆内两座唐代石质经幢已完成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扫描精度达到30微米。从此,宁波现存最早的两座唐代经幢拥有了全新的“电子身份证”。随后,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将采取适当的形式展示经幢的三维信息,以便公众欣赏与研究,从而在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同时,调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参与感与责任心。

  保国寺经幢数字化信息扫描测绘工作照。(周霖/摄)

  保国寺历经千年,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保国寺的保护举措逐步完成从“修”到“养”、从“治”到“防”,从“抗灾损”到“控灾损”的转换,科技保护理念已经成为保国寺“延年益寿”的秘方。走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保国寺在全国率先把多系统、跨学科的数据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于文物建筑保护,开创了利用高科技手段、多学科共同进行监测与保护的新阶段,对国内的诸多古建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该项目历时半年有余,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团队承担,主要是针对保国寺唐开成四年(839年)经幢和唐大中八年(854年)经幢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记录和测量。

  保国寺唐开成四年经幢幢身8面文字三维激光正射影像。(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供图)

  借鉴数字化考古调查记录的理念,项目采用了最新的多图像三维数字化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纹理映射、360度全景技术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记录经幢现状及其所反映的历史、修缮、病害等全面信息,为文物维修、保护、研究以及展示、传播、开发、复原修复等提供精准的科学基础,实现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及精细化管理。

  保国寺经幢数字化信息扫描测绘工作照。(周霖/摄)

  当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系统地构建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迫在眉睫,进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程,通过文物数字化实现文物由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转化,为文化遗产建立矿藏级别的数字档案,使之可以永久保存并可持续再现,是数字时代中国文物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走向公众参与教育和价值观建构、走向世界参与文明互鉴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实现保国寺四有档案的数字化升级,建立完整体系的数字化档案,结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团队在云冈石窟、佛光寺等的成功经验,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优先对两座唐代经幢展开数字化调查试点工作,可以说,这是数字化技术在保国寺的一次重大尝试,将为日后保国寺大殿甚至整个古建筑群的数字化档案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