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卷土重来 老套路又有新花样
2021-01-15 15:5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市反诈中心民警科普什么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宁波公安提供素材 

  中国宁波网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夏怡雯 王姣芬 郭思佳

  今天下午,市反诈中心发布紧急提醒:最近一段时间,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卷土重来,警方已接到多起报警。不法分子冒充社保局工作人员以及公安民警,以“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或社保卡被盗刷,需提供银行卡信息进行核实”为由实施诈骗。更值得警惕的是,老套路又有新花样——QQ屏幕共享。

  最近这样的案件可不少。1月12日晚上,鄞州首南派出所接到赵女士的报警电话,称她被假冒的公检法骗了16余万元。

  当天下午,她在家中接到了自称是“宁波市海曙区社保局”科长的电话,被告知其涉嫌骗保,名下的银行卡被全部冻结。随后电话被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某位女民警处。在QQ上收到了对方的警官证后,通过语音聊天,赵女士下载了某浏览器,输入网址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上看到了自己的“通缉令”。被吓坏了的赵女士于是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某网站上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等信息,进行“自证清白”……一顿操作后,她就收到了短信,银行卡内的钱全部被转走了。

  还有1月10日,市民夏女士接到了一自称是“上海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在去年10月27日在上海办理了一张医保卡,涉嫌违规报销15680元社保费用,要求配合调查,并将电话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后面的操作和上面的案例差不多,到最后就发现钱没了。

鄞州下应那起诈骗案,看骗子是这么忽悠人的。鄞州公安提供

  “还有鄞州下应派出所1月12日接到的报警,也是类似的套路,童大妈被骗3.8万元。在这起案件中,骗子要求她把自己近期在购物平台上的消费图片全部截图发过去。显然对方是在评估她的经济实力,有针对性地下套。”市反诈中心民警说,这类案件有三大特点。

  其一,诈骗号码都以“+”“00”开头。骗子第一步通常是采取“电话通知”。而这些号码前面一般会带有“+”或“00”,均是境外诈骗窝点的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呼入的网络电话。

  其二,会以“医社保”的角度,提醒你“涉案”。“近期此类案件中,近期的此类案件中,有超过一半的案件都是骗子自称‘医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社保账号异常、涉嫌诈骗案件等。”市反诈中心民警说,社保部门不会电话要求市民提供个人信息。

  其三,作案“工具”多样化。骗子为了提高诈骗的欺骗性和成功率,事先准备好了各种作案“辅助工具”——“通缉令”“官方网站”“警官证”等。多数受害者都是看了这些“工具”后,在恐惧的心理下被骗子操纵转账,甚至四处借钱以证自己的“清白”。

  “我们分析发现,现在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中,‘QQ屏幕共享’正在成为诈骗分子的新手段。”市反诈中心民警说,“QQ屏幕共享”可以将手机显示页面原封不动的共享给对方。而手机用户大都会设置自动弹出短信的功能,“短信验证码”自然也暴露给了诈骗分子。去年11月30日,宁海的夏女士就碰到了这样的事。骗子自己动手,直接将钱转走了,省去了原来诸多骗的环节。

  此外,部分诈骗分子还会要求受害人下载“安全防护”APP。这款APP自带拦截电话功能,目的与之前惯用的呼叫转移等手段一致,即让外界无法及时联系受害人开展劝阻工作。

  但无论诈骗分子手段如何更迭,只要记住:“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核查资金,也不会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发送展示个人工作证、相关法律文书、制作笔录,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如遇问题可及时拨打96110报警。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卷土重来 老套路又有新花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1-15 15:51:00

市反诈中心民警科普什么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宁波公安提供素材 

  中国宁波网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夏怡雯 王姣芬 郭思佳

  今天下午,市反诈中心发布紧急提醒:最近一段时间,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卷土重来,警方已接到多起报警。不法分子冒充社保局工作人员以及公安民警,以“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或社保卡被盗刷,需提供银行卡信息进行核实”为由实施诈骗。更值得警惕的是,老套路又有新花样——QQ屏幕共享。

  最近这样的案件可不少。1月12日晚上,鄞州首南派出所接到赵女士的报警电话,称她被假冒的公检法骗了16余万元。

  当天下午,她在家中接到了自称是“宁波市海曙区社保局”科长的电话,被告知其涉嫌骗保,名下的银行卡被全部冻结。随后电话被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某位女民警处。在QQ上收到了对方的警官证后,通过语音聊天,赵女士下载了某浏览器,输入网址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上看到了自己的“通缉令”。被吓坏了的赵女士于是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某网站上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等信息,进行“自证清白”……一顿操作后,她就收到了短信,银行卡内的钱全部被转走了。

  还有1月10日,市民夏女士接到了一自称是“上海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在去年10月27日在上海办理了一张医保卡,涉嫌违规报销15680元社保费用,要求配合调查,并将电话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后面的操作和上面的案例差不多,到最后就发现钱没了。

鄞州下应那起诈骗案,看骗子是这么忽悠人的。鄞州公安提供

  “还有鄞州下应派出所1月12日接到的报警,也是类似的套路,童大妈被骗3.8万元。在这起案件中,骗子要求她把自己近期在购物平台上的消费图片全部截图发过去。显然对方是在评估她的经济实力,有针对性地下套。”市反诈中心民警说,这类案件有三大特点。

  其一,诈骗号码都以“+”“00”开头。骗子第一步通常是采取“电话通知”。而这些号码前面一般会带有“+”或“00”,均是境外诈骗窝点的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呼入的网络电话。

  其二,会以“医社保”的角度,提醒你“涉案”。“近期此类案件中,近期的此类案件中,有超过一半的案件都是骗子自称‘医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社保账号异常、涉嫌诈骗案件等。”市反诈中心民警说,社保部门不会电话要求市民提供个人信息。

  其三,作案“工具”多样化。骗子为了提高诈骗的欺骗性和成功率,事先准备好了各种作案“辅助工具”——“通缉令”“官方网站”“警官证”等。多数受害者都是看了这些“工具”后,在恐惧的心理下被骗子操纵转账,甚至四处借钱以证自己的“清白”。

  “我们分析发现,现在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中,‘QQ屏幕共享’正在成为诈骗分子的新手段。”市反诈中心民警说,“QQ屏幕共享”可以将手机显示页面原封不动的共享给对方。而手机用户大都会设置自动弹出短信的功能,“短信验证码”自然也暴露给了诈骗分子。去年11月30日,宁海的夏女士就碰到了这样的事。骗子自己动手,直接将钱转走了,省去了原来诸多骗的环节。

  此外,部分诈骗分子还会要求受害人下载“安全防护”APP。这款APP自带拦截电话功能,目的与之前惯用的呼叫转移等手段一致,即让外界无法及时联系受害人开展劝阻工作。

  但无论诈骗分子手段如何更迭,只要记住:“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核查资金,也不会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发送展示个人工作证、相关法律文书、制作笔录,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如遇问题可及时拨打96110报警。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