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疫情的暴发和蔓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宁波开放型经济却以强大的活力与韧性经受住了考验,不仅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海陆空邮口岸大开放取得重要进展,跨境贸易便利化行动也取得较好成效……开放战线克难奋进,屡立新功。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当前,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战略目标。今年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宁波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握开放大势、坚持开放思维,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唤醒自身优势,激发创新动能,加快各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力争扛起“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
单谟君
抓住“双循环”重要发展机遇创新驱动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
单谟君市人大代表、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动参与、积极投身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构建,这是企业发展应该把握的历史性机遇,也是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
在国际政治经济大变局下,“双循环”让企业可以更好地享受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红利,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企业则要抓住这个重要的窗口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抱团推动国内各产业自主可控大循环的高水平实现。
以佳尔灵为例,过去,我们出口占七成,如今只有三成,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的重大调整,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更多是得益于“双循环”背景下国内智能制造对高端气动元器件国产化和进口替代的旺盛需求。由于开发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受到了国内客户的广泛认可,让企业初步尝到了“双循环”甜头,也进一步坚定了深耕国内市场的信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和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在宁波“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过程中,企业家要始终树立“上下一心、同频共振”的大局意识,带领企业以科技为核心,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增长新动能,为推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实现自主可控的大循环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则要大力实施科技领军型人才项目的培育和引进,加大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支持力度,瞄准前沿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加强研发攻关,加快各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陈利珍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促进市场外联内畅
陈利珍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建设双循环枢纽城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和促进市场外联内畅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手段。
回顾“十三五”,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为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营商环境,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解决,如自由便利开放制度体系仍需创新、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空间等。
为此,建议聚焦促进生产要素流通、消费需求联通、物流体系畅通方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首先,建议利用自贸区平台,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探索创新,争取更多政策突破的机会。对标国际先进自由贸易区,推动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建设国际贸易、投资“单一窗口”,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以及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围绕建设国际航运枢纽,争取以海铁联运铁路场站为启运港的退税等政策突破。
其次,建议打造立体综合运输网络体系,拉长海港长板,补齐空港短板。扎实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四港”联动机制,形成多式联运信息枢纽;支持构建国际中转集拼、国际分拨、过境转运等综合物流体系;优化集疏运体系,推动通道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甬金铁路按“双高”集装箱标准建设。
最后,建议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深度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推动数据归集。围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破除“信息孤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通关模式改革,推动境内全程通关便利化;加强区块链、5G等新技术应用,建设“智慧口岸”生态圈,打造口岸“数字监管服务链”。
储 江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抢占内需市场
让外贸企业参与国内大循环
储江 市政协委员、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新发展格局下,宁波要充分利用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建设契机,实现政策资源共享和联动发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自主为要”“循环为重”。“自主为要”,在科技上实现“自主创新”,经济上实现“自主发展”;“循环为重”,注重经济的创新循环、绿色循环、高效循环、安全循环,破除影响经济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障碍。
打造商业变革枢纽,少不了行业龙头企业的参与和带动。以如意公司为例,在全球经济急剧变化的大环境下,公司不仅要继续深度融入国际循环,也要更加注重参与国内大循环,这既是出于企业自身的产业安全考虑,也符合企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下一步,公司将牵头进行高新技术项目攻关,在叉车自动化和智能化等领域持续发力。具体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参与内循环,抢抓机遇。要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树立自身品牌形象,学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适应两个循环,学会内外贸两条腿走路。
二是练好内功,防控风险。投入专项资金,加大自主研发,培育一支科技团队。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要素,实现国际产业链、工业链、创新链自主可控。
三是跨境电商,多头联动。打破传统营销模式,顺势而为,扩大跨境电商业务,拓展发展空间。
高 屏
推广“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新零售
扩容消费为“双循环”注入新动能
高屏 市人大代表、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
近年来,线上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外消费市场、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跨境电商已经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也为“双循环”注入了新动能。
2019年6月,宁波海关发布促进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八项意见,其中第三条意见提出,开展“网购保税+线下自提”零售新模式,允许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展示实体店,实行“前店+后仓”运作模式,打造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并存的进口商品展示体验平台。
2019年宁波海关共接受申报“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清单1239票。但在零售新模式推行过程中,试点企业也面临选址受限、客流较少、品类受限、效益较差等问题,对模式的推广复制带来困难。
有鉴于此,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网购保税+线下自提”零售新模式。由试点企业主导选址和运营,保税区及海关提供配套监管服务和政策支持,通过进口商品新零售模式带动整体线下消费,打造跨境网购保税自提的“宁波模式”。
协调各政府部门支持鼓励试点企业拓展经营品类。由政府搭建监管平台,协调海关、市场监督局、商务局等部门,支持鼓励试点企业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拓展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经营品类,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价廉物美的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
在模式推广期间给予试点企业适当的补贴,鼓励试点企业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为消费者带去更好的消费体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方 敏
拉长跨境电商发展长板
推动国际贸易更高质量发展
方敏 市政协委员、宁波世贸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外贸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优势和长板,更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保障。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市外贸产业却能“乘风破浪”、逆势飘红,出口占全国的比重由3.46%上升至3.57%,这主要得益于宁波制造业及外向型经济的深厚优势和外贸新业态的改革创新,其中,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功不可没。
综合来看,跨境电商方面,我市仍潜力无限,可予以进一步深度挖掘。海外仓方面,尽管现阶段处于粗放型起步状态,海外仓行业的规范性、协同性、创新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但是宁波在海外仓布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先机。为此,如何进一步夯实优势,拉长跨境电商发展长板,推动国际贸易更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更加重视外贸新业态发展,积极参与全球贸易链重构,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其次,要加大力度培育或引进一批上规模的跨境电商标杆企业、龙头企业,形成跨境电商界的“宁波品牌”,形成更好的示范带动及宣传作用。进一步吸纳创新型、成长型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仓储、金融支付等企业和业态落户,引导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发展,打造跨境电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链。
再次,要加强对海外仓的管理和服务的创新,积极探索新经验新做法,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要从加强城市国际货运能级建设入手,进一步推进跨国航空、铁路、邮政快递发展,尤其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保税区优势、自贸区扩区优势,为我市跨境电商及海外仓做全方位配套,继而更好发挥我市跨境电商及海外仓的“虹吸效应”。
方叶盛
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方叶盛市政协委员、宁波富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波地区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5000多家,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近600家,总产值占浙江省汽车制造业产值的一半,汽车制造业已经跃升为宁波地区第一大产业。
然而,受全球疫情和中美关系的影响,汽车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芯片等一些核心零部件的供应不足直接制约了汽车生产,多家整车厂采取了限制性生产的措施,纷纷下调生产计划,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设备急需突破。为此建议:
重创新。要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联盟,重点攻克一批关键零件、关键设备的“卡脖子”问题,加快创新型成果的转化。
拓市场。立足国内大循环,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内需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可抓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开拓新的市场,形成新的增产点。
供应链整合。充分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搭建的服务平台,对供应链进行整合、提升,通过战略合作关系的建设、供需间的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实现整体成本的改善;在资源集聚的地区布局建设全产业链、全流程服务基地,整合产业链上的优势资源,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信息化助力。导入创新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如ERP、WMS等,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打造数字化工厂,用科学、精准的数据管理企业,让管理更简单、更人性化。通过云平台、大数据的应用,使管理过程实时化、管理结果显现化。
战略引领。市委已经明确提出“246”发展规划,汽车产业是重点培育的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我市零部件企业必须以此为契机,做好产业布局和产业延伸规划,为企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单玉紫枫 区县(市)报道组孙勇 杨磊 严世军 谢敏军 徐铭怿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