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三北防护林为啥没挡住沙尘?权威分析来了
2021-03-16 14:03:08 稿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3月14日起,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北京、甘肃西部、内蒙古、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区出现沙尘暴,局地遭遇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这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规模宏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为啥没挡住肆虐沙尘?”针对这一问题,蓝蓝天工作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本轮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多地出现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3月16日早晨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16日8时至17日8时,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甘肃、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本轮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多地出现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介绍。

  从影响范围看,本轮沙尘天气已经影响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2省(区、市)。受北风影响,不排除沙尘天气进一步向南发展。

  从影响强度看,除了浮沙、扬尘天气外,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暴。初步判断这次过程是近十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部分地区达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级别。

  针对这次沙尘天气的成因,张碧辉解释,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受下垫面条件影响,热力条件好。前期蒙古国以及我国西北部气温明显偏高,降水较少,地表逐渐解冻,沙尘粒子容易起沙。二是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动力条件充足。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甚至包括华北北部都先后出现了9—11级的阵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动力条件。

  三北防护林主要通过控制地表释尘量来削弱沙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非常有限

  针对这次沙尘天气过程,有人发出疑问,为啥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防护林工程没有拦住沙尘?

  1978年,规模宏大的三北工程启动。根据总体规划,三北工程建设范围涵盖我国北方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三北工程已完成了一期至四期建设任务,目前正在实施五期工程。到2018年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时,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33.3亿立方米。

  “这次沙尘天气,是由大气环流带来的问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对我国来说属于过境沙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表示,防沙治沙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主要通过控制地表释尘量来削弱沙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非常有限。

  杨文斌介绍,土壤是重要的资源,沙尘在影响我们的同时,对土壤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减少地表释尘量,保护肥沃的土壤。建设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目的在于保持水土,解决退化土地修复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兼顾削弱沙尘暴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主要沙尘源区植被状况持续向好。“但与干旱区面积相比,与沙漠面积相比,防护林面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防护林保护的只是局部得到治理的区域,大部分沙漠戈壁并没有保护起来。”杨文斌说,沙漠无法被消灭,沙尘暴的形成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无法从根本上避免。我们能做的只是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沙区生态保护修复,尽可能地减少沙尘天气次数、减轻沙尘天气强度,减轻沙尘天气危害程度。

  张碧辉表示,防护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沙源地本地的防风固沙作用,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受上游传输影响明显,防护林对这种沙尘传输的作用有限。防护林主要是对近地面的扬沙、浮尘有抑制作用,但对整个风场的影响和作用却非常有限,特别是在这种非常强的天气过程下,防护林对沙尘的影响程度就比较低,范围影响也很小。

  三北工程对沙尘暴治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三北工程评估技术组组长朱教君曾表示:“到底三北防护林对沙尘暴能起多大的防护作用,我们认为在近地面地区是起到作用的,在大气环流方面,防护林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朱教君说,实际上,沙尘暴不是我们三北地区防住了,或者我们国家防住了就真正防住了,还有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北方防沙带等生态屏障建设

  国家林草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我国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春季(3—5月),上世纪60年代年均发生沙尘天气20.9次,70年代19.4次,80年代22.1次,90年代16.1次。新世纪以来(2000—2020年)年均发生10.7次,较常年同期17次明显偏少。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从新世纪初期的平均13次,减少到近年来平均2—3次。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20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北方地区降水量呈增多的趋势,主要沙尘源区植被状况持续向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0.59%提高到18.67%,综合植被盖度由39.8%提高到45.5%,对于抑制沙尘天气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蓝蓝天工作室记者了解到,未来我国还将加大力度建设北方防沙带。刚刚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多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其中就包括北方防沙带的建设:以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京津冀地区等为重点,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及退化林修复、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完成营造林220万公顷,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来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这次沙尘天气给今后防沙治沙工作带来哪些启示?杨文斌认为,关键还在于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该造林的地方造林,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可以封禁保护,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结合起来。”

  过去,一些地方以大密度造林的方式来治沙,没有充分考虑沙区水资源承载力,出现中幼林衰亡等现象。“防沙治沙,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围绕水的问题开展工作。造林绿化,要确保降雨能够渗透到土壤深层补给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杨文斌建议,在干旱区、半干旱区造林绿化,应采用“低覆盖度治沙”的理念,采取合理的栽植配置格局,15%—25%的植被覆盖度,就能够有效控制流沙。这一理念在内蒙古、宁夏等地已经得到推广,在实际应用中较好地解决了当地防沙治沙长期存在的问题。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三北防护林为啥没挡住沙尘?权威分析来了

稿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03-16 14:03:08

  3月14日起,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北京、甘肃西部、内蒙古、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区出现沙尘暴,局地遭遇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这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规模宏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为啥没挡住肆虐沙尘?”针对这一问题,蓝蓝天工作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本轮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多地出现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3月16日早晨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16日8时至17日8时,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甘肃、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本轮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多地出现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介绍。

  从影响范围看,本轮沙尘天气已经影响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2省(区、市)。受北风影响,不排除沙尘天气进一步向南发展。

  从影响强度看,除了浮沙、扬尘天气外,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暴。初步判断这次过程是近十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部分地区达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级别。

  针对这次沙尘天气的成因,张碧辉解释,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受下垫面条件影响,热力条件好。前期蒙古国以及我国西北部气温明显偏高,降水较少,地表逐渐解冻,沙尘粒子容易起沙。二是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动力条件充足。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甚至包括华北北部都先后出现了9—11级的阵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动力条件。

  三北防护林主要通过控制地表释尘量来削弱沙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非常有限

  针对这次沙尘天气过程,有人发出疑问,为啥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防护林工程没有拦住沙尘?

  1978年,规模宏大的三北工程启动。根据总体规划,三北工程建设范围涵盖我国北方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三北工程已完成了一期至四期建设任务,目前正在实施五期工程。到2018年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时,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33.3亿立方米。

  “这次沙尘天气,是由大气环流带来的问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对我国来说属于过境沙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表示,防沙治沙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主要通过控制地表释尘量来削弱沙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非常有限。

  杨文斌介绍,土壤是重要的资源,沙尘在影响我们的同时,对土壤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减少地表释尘量,保护肥沃的土壤。建设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目的在于保持水土,解决退化土地修复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兼顾削弱沙尘暴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主要沙尘源区植被状况持续向好。“但与干旱区面积相比,与沙漠面积相比,防护林面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防护林保护的只是局部得到治理的区域,大部分沙漠戈壁并没有保护起来。”杨文斌说,沙漠无法被消灭,沙尘暴的形成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无法从根本上避免。我们能做的只是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沙区生态保护修复,尽可能地减少沙尘天气次数、减轻沙尘天气强度,减轻沙尘天气危害程度。

  张碧辉表示,防护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沙源地本地的防风固沙作用,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受上游传输影响明显,防护林对这种沙尘传输的作用有限。防护林主要是对近地面的扬沙、浮尘有抑制作用,但对整个风场的影响和作用却非常有限,特别是在这种非常强的天气过程下,防护林对沙尘的影响程度就比较低,范围影响也很小。

  三北工程对沙尘暴治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三北工程评估技术组组长朱教君曾表示:“到底三北防护林对沙尘暴能起多大的防护作用,我们认为在近地面地区是起到作用的,在大气环流方面,防护林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朱教君说,实际上,沙尘暴不是我们三北地区防住了,或者我们国家防住了就真正防住了,还有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北方防沙带等生态屏障建设

  国家林草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我国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春季(3—5月),上世纪60年代年均发生沙尘天气20.9次,70年代19.4次,80年代22.1次,90年代16.1次。新世纪以来(2000—2020年)年均发生10.7次,较常年同期17次明显偏少。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从新世纪初期的平均13次,减少到近年来平均2—3次。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20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北方地区降水量呈增多的趋势,主要沙尘源区植被状况持续向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0.59%提高到18.67%,综合植被盖度由39.8%提高到45.5%,对于抑制沙尘天气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蓝蓝天工作室记者了解到,未来我国还将加大力度建设北方防沙带。刚刚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多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其中就包括北方防沙带的建设:以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京津冀地区等为重点,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及退化林修复、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完成营造林220万公顷,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来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这次沙尘天气给今后防沙治沙工作带来哪些启示?杨文斌认为,关键还在于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该造林的地方造林,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可以封禁保护,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结合起来。”

  过去,一些地方以大密度造林的方式来治沙,没有充分考虑沙区水资源承载力,出现中幼林衰亡等现象。“防沙治沙,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围绕水的问题开展工作。造林绿化,要确保降雨能够渗透到土壤深层补给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杨文斌建议,在干旱区、半干旱区造林绿化,应采用“低覆盖度治沙”的理念,采取合理的栽植配置格局,15%—25%的植被覆盖度,就能够有效控制流沙。这一理念在内蒙古、宁夏等地已经得到推广,在实际应用中较好地解决了当地防沙治沙长期存在的问题。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