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聚科技之光 铸创新之谷
2021-03-29 15:35:42 稿源: 经济日报  

“中国光谷”创新的主战场之一——武汉未来科技城。武汉东湖高新区供图

如今的光谷生物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武汉东湖高新区供图

  33年前,在“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诞生了一个简陋的新型机构——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1部电话、6间厂房、600多平方米……这就是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全部家当。

  33年弹指一挥间。从我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通信国际标准,到第一款商用存储芯片、全球首款128层闪层芯片……一大批高技术核心产业在长江岸边蓬勃生长,催生出518平方公里的规划蓝图。

  因“光”而“兴”,聚“光”成“谷”,当年的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蜕变为东湖高新区,被誉为“中国光谷”,成为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以及享誉世界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和宜业宜居之城。

  因“光”而兴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光谷,对新时代高新区的改革创新提出了重要要求和殷切期望。他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所有关键岗位、重要产业,都要有一份责任感、使命感。每个人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密集布局武汉。钢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武汉最大的支柱产业,承载着炽热的城市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武汉以“钢、车、机、新”开启新一轮产业调整,汽车、光电子两大产业奠基。

  “与钢铁和汽车的产业使命不同,光谷的使命自诞生便具有双重性——既要抓科技,也要搞经济;既要能顶天,还要能立地。”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说,所谓“顶天”,就是要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无人区”,代表中国科技参与世界竞争;所谓“立地”,则是要探索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将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过去30余年,几代科技创业者薪火接力,将光谷建成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与上海并列第一。

  近年,全球、全国“首创现象”不断在光谷诞生:全国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6代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芯片、全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全球首款5G折叠屏翻盖手机量产、全球首例手术人工血管光谷造、全国首台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

  如今,随着逐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东湖科学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等逐渐建成,“中国光谷”正迈向“世界光谷”。

  聚“光”成谷

  如今的光谷,既是高科技产业园,又是宜业宜居的新城。

  7年前,位于武汉东大门的左岭镇,只有一个早已停产的化工厂。如今,漫步8公里长的左岭大道,“高精尖”企业一家挨一家,沿街布点的企业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正冲刺“芯屏端网”万亿光电子产业集群的“黄金大道”。

  随着数字经济浪潮袭来,作为武汉数字经济的重要支点,光谷自2015年互联网产业崛起以来,以数字与产业互为支撑,形成了独特的“第二总部”现象。

  短短几年,小米、科大讯飞、小红书、找钢网、尚德机构等80多家互联网领军企业在光谷设立“第二总部”,新增中高端就业岗位数万个。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华为、华大基因、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等数十家企业,也将区域总部或“第二总部”落子光谷。

  光谷在“光”更在“谷”。产业和人才的聚集,让其打造现代化科技新城的底气更足。5年来,光谷城市功能品质大幅度改善。

  围绕产城一体,光谷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社保体系等将全面提升,助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多个高铁站、长江大桥、地铁、空轨等重大交通枢纽工程也将加快建设。此外,还将建设光谷人民医院及一批学校,南北绵延长达10公里、总面积约465公顷的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将成为光谷最美城中花园。

  光谷“科技之城”的获得感,也将得到大幅提升。5G基站有望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应急等,都将装进“光谷城市大脑”,改变“光谷”居民的生活。

  光谷正形成“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和数字经济优势产业集聚态势。今年2月,光谷正式发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为光谷未来30年创新发展制定蓝图。核心区建设同步启动,将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纽带,形成拉动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协同发展的湖北全域创新格局。

  新“光”焕发

  2008年11月,武汉东南的二妃山下,光谷生物城奠基。当时,有人质疑:“金融危机寒流弥漫,生物城能搞起来?”

  光谷顶住压力,“放眼全球,生物是继信息产业之后最大潜力股!”

  13年过去了,光谷生物城不仅活了下来,还走在了全国生物产业基地前列,跃上了世界舞台,成为即将突破2000亿元的大产业。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无中生有”逆势崛起,得益于观念的突破和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它不仅让光谷再次见识了创新的魔力,也坚定了光谷将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动力之本、发展之源的信心和决心。

  “无违无禁即可”“倾其所有、一步到位”。光谷先后出台“新黄金十条”“招商十条”“政务十条”“互联网+十条”“光谷硬核科技十条”等一系列“十条”新政,堪称“光谷十条”现象。梳理这些支撑光谷创新的制度供给就能发现,这些鼓励盘活人才、资本等的政策,为光谷营商环境的改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

  制度创新,向内改革,持续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成为光谷创新发展重要催化剂。这些年,“光谷”政务“店小二”从企业难题出发,创造条件解决问题,探索全国最简工业项目落地路线图、探索“五个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新模式、探索“拿地即开工”……

  2017年,湖北省自贸区成功挂牌,武汉片区设立在光谷。自此,光谷迈向世界的步子更大了。他们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国地税一窗通办等系列成果。“四办改革”“股权转让登记远程确认服务”等6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51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自2014年起,光谷新注册企业每年快速增加。2020年,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企业1.8万家,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4万家。如今,4名诺贝尔奖得主、64名中外院士、1699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6000个海内外人才团队、1万名在企博士,让光谷“每天不一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 洁)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聚科技之光 铸创新之谷

稿源: 经济日报 2021-03-29 15:35:42

“中国光谷”创新的主战场之一——武汉未来科技城。武汉东湖高新区供图

如今的光谷生物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武汉东湖高新区供图

  33年前,在“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诞生了一个简陋的新型机构——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1部电话、6间厂房、600多平方米……这就是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全部家当。

  33年弹指一挥间。从我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通信国际标准,到第一款商用存储芯片、全球首款128层闪层芯片……一大批高技术核心产业在长江岸边蓬勃生长,催生出518平方公里的规划蓝图。

  因“光”而“兴”,聚“光”成“谷”,当年的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蜕变为东湖高新区,被誉为“中国光谷”,成为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以及享誉世界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和宜业宜居之城。

  因“光”而兴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光谷,对新时代高新区的改革创新提出了重要要求和殷切期望。他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所有关键岗位、重要产业,都要有一份责任感、使命感。每个人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密集布局武汉。钢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武汉最大的支柱产业,承载着炽热的城市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武汉以“钢、车、机、新”开启新一轮产业调整,汽车、光电子两大产业奠基。

  “与钢铁和汽车的产业使命不同,光谷的使命自诞生便具有双重性——既要抓科技,也要搞经济;既要能顶天,还要能立地。”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说,所谓“顶天”,就是要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无人区”,代表中国科技参与世界竞争;所谓“立地”,则是要探索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将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过去30余年,几代科技创业者薪火接力,将光谷建成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与上海并列第一。

  近年,全球、全国“首创现象”不断在光谷诞生:全国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6代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芯片、全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全球首款5G折叠屏翻盖手机量产、全球首例手术人工血管光谷造、全国首台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

  如今,随着逐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东湖科学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等逐渐建成,“中国光谷”正迈向“世界光谷”。

  聚“光”成谷

  如今的光谷,既是高科技产业园,又是宜业宜居的新城。

  7年前,位于武汉东大门的左岭镇,只有一个早已停产的化工厂。如今,漫步8公里长的左岭大道,“高精尖”企业一家挨一家,沿街布点的企业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正冲刺“芯屏端网”万亿光电子产业集群的“黄金大道”。

  随着数字经济浪潮袭来,作为武汉数字经济的重要支点,光谷自2015年互联网产业崛起以来,以数字与产业互为支撑,形成了独特的“第二总部”现象。

  短短几年,小米、科大讯飞、小红书、找钢网、尚德机构等80多家互联网领军企业在光谷设立“第二总部”,新增中高端就业岗位数万个。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华为、华大基因、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等数十家企业,也将区域总部或“第二总部”落子光谷。

  光谷在“光”更在“谷”。产业和人才的聚集,让其打造现代化科技新城的底气更足。5年来,光谷城市功能品质大幅度改善。

  围绕产城一体,光谷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社保体系等将全面提升,助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多个高铁站、长江大桥、地铁、空轨等重大交通枢纽工程也将加快建设。此外,还将建设光谷人民医院及一批学校,南北绵延长达10公里、总面积约465公顷的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将成为光谷最美城中花园。

  光谷“科技之城”的获得感,也将得到大幅提升。5G基站有望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应急等,都将装进“光谷城市大脑”,改变“光谷”居民的生活。

  光谷正形成“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和数字经济优势产业集聚态势。今年2月,光谷正式发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为光谷未来30年创新发展制定蓝图。核心区建设同步启动,将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纽带,形成拉动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协同发展的湖北全域创新格局。

  新“光”焕发

  2008年11月,武汉东南的二妃山下,光谷生物城奠基。当时,有人质疑:“金融危机寒流弥漫,生物城能搞起来?”

  光谷顶住压力,“放眼全球,生物是继信息产业之后最大潜力股!”

  13年过去了,光谷生物城不仅活了下来,还走在了全国生物产业基地前列,跃上了世界舞台,成为即将突破2000亿元的大产业。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无中生有”逆势崛起,得益于观念的突破和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它不仅让光谷再次见识了创新的魔力,也坚定了光谷将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动力之本、发展之源的信心和决心。

  “无违无禁即可”“倾其所有、一步到位”。光谷先后出台“新黄金十条”“招商十条”“政务十条”“互联网+十条”“光谷硬核科技十条”等一系列“十条”新政,堪称“光谷十条”现象。梳理这些支撑光谷创新的制度供给就能发现,这些鼓励盘活人才、资本等的政策,为光谷营商环境的改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

  制度创新,向内改革,持续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成为光谷创新发展重要催化剂。这些年,“光谷”政务“店小二”从企业难题出发,创造条件解决问题,探索全国最简工业项目落地路线图、探索“五个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新模式、探索“拿地即开工”……

  2017年,湖北省自贸区成功挂牌,武汉片区设立在光谷。自此,光谷迈向世界的步子更大了。他们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国地税一窗通办等系列成果。“四办改革”“股权转让登记远程确认服务”等6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51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自2014年起,光谷新注册企业每年快速增加。2020年,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企业1.8万家,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4万家。如今,4名诺贝尔奖得主、64名中外院士、1699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6000个海内外人才团队、1万名在企博士,让光谷“每天不一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 洁)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