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百年征程寻根百城|宁波红色探寻之旅来到梁弄横坎头村
2021-03-29 16:3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时晓竹

  宁网编前语

  百年征程,初心如磐!

  1921年,一个政党,从上海的法租界、嘉兴的南湖游船上,秘密诞生。代表们在刚刚通过的纲领上,给她取名:中国共产党。百年后的今天,当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这一百年,岁月峥嵘!

  7月1日,距离这个不寻常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我们心潮澎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这是庄严承诺,铿锵宣示,更是行动指南。今年3月起,宁波日报报网甬派客户端中国宁波网将携手中国城市网盟百家媒体推出跨区域大型联动策划“江山如此多娇——百年征程寻根百城”。

  记者将陆续走访我市的红色示范基地,回到原点,寻访红色印记;探寻改革开放的地标,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这是我们的小目标。

  在我们的身后,是中国百家媒体记者的身影,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使命,背上行囊,实地踏勘,探寻红色印记、红色密码,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加立体、生动地展现“世界第一大党”的百年风华,看她如何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第二站,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

  上周,“百年征程 寻根百城——江山如此多娇”探寻宁波红色印记系列报道,来到横坎头村,探寻红色印记。

  这片四明山脚下的“红色热土”,曾经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心脏”。

  沿着青石板一路走去,树木葱郁,流水潺潺,一幢青砖黛瓦的明清风格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姚南重镇梁弄,位处四明山腹地,是邻近数十里大宗土特产的集散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占据梁弄,就等于控制了四明山区。”讲解员李玲说,随着她的讲解,一段段红色记忆被唤起,一个个红色故事让不禁感动——

  坚持三北,开辟四明!

  1942年9月,中共浙东区委在鸣鹤场盐仓基作出了《关于长期坚持浙东斗争的决定》,具体分析三北和四明地区的情况,制定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在四明山完全占领后,再争取控制会稽山”的工作方针。

  当年7月28日,浙东区委在慈北宓家埭正式成立,使浙东人民的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43年2月中旬,浙东区党委决定建立与巩固浙东敌后人民抗日游击根据地。

  随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形成,梁弄不仅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也是浙东各地党组织联络的中心。

  一件件陈列的物品,将我们带入那段峥嵘岁月中——

  新四军战士自制的贺年卡,展示着当时战士们丰富的文化生活;

  大岚民兵缴获的敌军大刀,写着“钱水有 用”,一把刀在当时都是“珍宝”;

  两把“汉阳造”枪,让我们一窥当时的武器装备;

  ……

  浦东部队乘木船南渡杭州湾、营救美军飞行员托勒特、浙东纵队北撤,创办《新浙东报》、“浙东刘胡兰”李敏烈士……说起这些红色故事和老物件老照片,讲解员李玲如数家珍。

  2006年,李玲来到梁弄横坎头村红色教育基地做讲解员,一讲就是15年,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片红色土地。

  那些“红色记忆”和“红色故事”,已经融入她的生活。那些革命英雄,不仅是珍贵历史老照片上的人,更是滋润着她生活工作的鲜活的人。

  “这张电讯班学员合影照片上,第三排左起第三位,就是秦基老先生,他当时是电讯班报务主任,现在已经97岁高龄了。你们来这边的前一天,他还给我在线发了两篇文章,是他为纪念观杰、余旭等人而写。”李玲对记者说,她清楚地记得当年秦基来到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参观时的情景。

  “小同志,我就是照片上的这个人。”李玲回忆说,当时秦基老先生认出了照片上的自己,就是这么对她说的。

  (李玲(左二)和秦基老先生(右一)的合照)

  当她想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历史,问秦基老先生的联系方式时,秦基说可以相互加微信,“老先生问我有没有微信,当时我惊呆了,90多岁的老人还会玩微信,紧跟时代!”

  随着微信上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秦基会把他的故事讲给李玲听,李玲对秦基老先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这位抗日战场上密电码破译高手秦基,华东野战军一纵司令、开国上将叶飞将军这么评价他:“我是靠你秦基打胜仗的。小米加步枪,我们也能打胜仗,但会死很多人。你的工作很重要,有了你的情报,能让我们少死很多。”

  2019年时,秦基老先生参加全国报务技术比赛拿了第三名,当李玲在线祝贺秦基老先生时,老先生却显得有些失落,他说:“我虽已95高龄且已近70年没有亲自上机操作,但这每分钟80多码速度的电报还是完全可以抄得下来的!抗战时期我在新四军浙东电台同军部电台通报速度一般都在100码左右,QRQ时要到120左右。”

  秦基老先生在译电报。

  “这位新四军老报务员被誉为‘中国的风语者’,他身上的那份执着拼搏、埋头苦干和钻研精神,真的很触动我,虽然那段峥嵘岁月已经过去,但是他们的‘红色精神’一直流传延续,激励着如今的我们奋力拼搏。”李玲说。

  如今,一辆辆大巴车在梁弄横坎头村头尾相连,李玲接待的游客更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现在一年到头都是旺季,来学习参观的人很多,我每天要接待4、5批游客,2007年有次我一口气一天讲了17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来梁弄横坎头村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参观学习、缅怀先烈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从杭州特意赶来的陈先生,跟随着公司20多位同事,一起来横坎头村开展党员活动,“在这里,重温红色记忆,上党课学党史,更直观生动,受益匪浅。”

  “‘红色基因’融入到‘红色旅游’中,梁弄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缅怀历史的同时也让当地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玲说。

  在革命老区的青山绿水之间,横坎头村村民备受鼓舞,利用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开办农家乐、民宿,发展樱桃小水果产业,梁弄大糕广开销路,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获批国家4A级景区。2017年,横坎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目前,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核心的梁弄“浙东延安”、横坎头“浙东红村”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红色文化的教育示范效应日渐明显,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70万人次。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才回流到这片热土,横坎头村“90后”海归黄徐洁也在村里创办起农家乐,一跃成为“网红”土菜馆。

  如今,横坎头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总要求,传承红色基因,一方面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一方面打造红村风貌区,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绿色产业。

  革命老区是我们的根脉和魂!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百年征程寻根百城|宁波红色探寻之旅来到梁弄横坎头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3-29 16:32: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时晓竹

  宁网编前语

  百年征程,初心如磐!

  1921年,一个政党,从上海的法租界、嘉兴的南湖游船上,秘密诞生。代表们在刚刚通过的纲领上,给她取名:中国共产党。百年后的今天,当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这一百年,岁月峥嵘!

  7月1日,距离这个不寻常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我们心潮澎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这是庄严承诺,铿锵宣示,更是行动指南。今年3月起,宁波日报报网甬派客户端中国宁波网将携手中国城市网盟百家媒体推出跨区域大型联动策划“江山如此多娇——百年征程寻根百城”。

  记者将陆续走访我市的红色示范基地,回到原点,寻访红色印记;探寻改革开放的地标,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这是我们的小目标。

  在我们的身后,是中国百家媒体记者的身影,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使命,背上行囊,实地踏勘,探寻红色印记、红色密码,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加立体、生动地展现“世界第一大党”的百年风华,看她如何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第二站,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

  上周,“百年征程 寻根百城——江山如此多娇”探寻宁波红色印记系列报道,来到横坎头村,探寻红色印记。

  这片四明山脚下的“红色热土”,曾经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心脏”。

  沿着青石板一路走去,树木葱郁,流水潺潺,一幢青砖黛瓦的明清风格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姚南重镇梁弄,位处四明山腹地,是邻近数十里大宗土特产的集散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占据梁弄,就等于控制了四明山区。”讲解员李玲说,随着她的讲解,一段段红色记忆被唤起,一个个红色故事让不禁感动——

  坚持三北,开辟四明!

  1942年9月,中共浙东区委在鸣鹤场盐仓基作出了《关于长期坚持浙东斗争的决定》,具体分析三北和四明地区的情况,制定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在四明山完全占领后,再争取控制会稽山”的工作方针。

  当年7月28日,浙东区委在慈北宓家埭正式成立,使浙东人民的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43年2月中旬,浙东区党委决定建立与巩固浙东敌后人民抗日游击根据地。

  随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形成,梁弄不仅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也是浙东各地党组织联络的中心。

  一件件陈列的物品,将我们带入那段峥嵘岁月中——

  新四军战士自制的贺年卡,展示着当时战士们丰富的文化生活;

  大岚民兵缴获的敌军大刀,写着“钱水有 用”,一把刀在当时都是“珍宝”;

  两把“汉阳造”枪,让我们一窥当时的武器装备;

  ……

  浦东部队乘木船南渡杭州湾、营救美军飞行员托勒特、浙东纵队北撤,创办《新浙东报》、“浙东刘胡兰”李敏烈士……说起这些红色故事和老物件老照片,讲解员李玲如数家珍。

  2006年,李玲来到梁弄横坎头村红色教育基地做讲解员,一讲就是15年,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片红色土地。

  那些“红色记忆”和“红色故事”,已经融入她的生活。那些革命英雄,不仅是珍贵历史老照片上的人,更是滋润着她生活工作的鲜活的人。

  “这张电讯班学员合影照片上,第三排左起第三位,就是秦基老先生,他当时是电讯班报务主任,现在已经97岁高龄了。你们来这边的前一天,他还给我在线发了两篇文章,是他为纪念观杰、余旭等人而写。”李玲对记者说,她清楚地记得当年秦基来到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参观时的情景。

  “小同志,我就是照片上的这个人。”李玲回忆说,当时秦基老先生认出了照片上的自己,就是这么对她说的。

  (李玲(左二)和秦基老先生(右一)的合照)

  当她想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历史,问秦基老先生的联系方式时,秦基说可以相互加微信,“老先生问我有没有微信,当时我惊呆了,90多岁的老人还会玩微信,紧跟时代!”

  随着微信上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秦基会把他的故事讲给李玲听,李玲对秦基老先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这位抗日战场上密电码破译高手秦基,华东野战军一纵司令、开国上将叶飞将军这么评价他:“我是靠你秦基打胜仗的。小米加步枪,我们也能打胜仗,但会死很多人。你的工作很重要,有了你的情报,能让我们少死很多。”

  2019年时,秦基老先生参加全国报务技术比赛拿了第三名,当李玲在线祝贺秦基老先生时,老先生却显得有些失落,他说:“我虽已95高龄且已近70年没有亲自上机操作,但这每分钟80多码速度的电报还是完全可以抄得下来的!抗战时期我在新四军浙东电台同军部电台通报速度一般都在100码左右,QRQ时要到120左右。”

  秦基老先生在译电报。

  “这位新四军老报务员被誉为‘中国的风语者’,他身上的那份执着拼搏、埋头苦干和钻研精神,真的很触动我,虽然那段峥嵘岁月已经过去,但是他们的‘红色精神’一直流传延续,激励着如今的我们奋力拼搏。”李玲说。

  如今,一辆辆大巴车在梁弄横坎头村头尾相连,李玲接待的游客更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现在一年到头都是旺季,来学习参观的人很多,我每天要接待4、5批游客,2007年有次我一口气一天讲了17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来梁弄横坎头村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参观学习、缅怀先烈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从杭州特意赶来的陈先生,跟随着公司20多位同事,一起来横坎头村开展党员活动,“在这里,重温红色记忆,上党课学党史,更直观生动,受益匪浅。”

  “‘红色基因’融入到‘红色旅游’中,梁弄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缅怀历史的同时也让当地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玲说。

  在革命老区的青山绿水之间,横坎头村村民备受鼓舞,利用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开办农家乐、民宿,发展樱桃小水果产业,梁弄大糕广开销路,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获批国家4A级景区。2017年,横坎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目前,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核心的梁弄“浙东延安”、横坎头“浙东红村”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红色文化的教育示范效应日渐明显,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70万人次。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才回流到这片热土,横坎头村“90后”海归黄徐洁也在村里创办起农家乐,一跃成为“网红”土菜馆。

  如今,横坎头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总要求,传承红色基因,一方面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一方面打造红村风貌区,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绿色产业。

  革命老区是我们的根脉和魂!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