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法治宁波进行时① 民生立法 守护人间美好
2021-04-24 08:30:57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网编前语

  今年是法治宁波建设15周年。15年来,我市以法治思维、改革精神,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我市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和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今起,本网推出“法治宁波进行时”系列报道,集中反映我市在法治宁波建设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记者 王佳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握好养犬法治缰绳,助力共建文明家园;聚焦电梯安全,让出行更加安心;不断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百姓健身提供更强保障……

  立法为民,法贵便民。过去15年,宁波立法工作不断向民生细微处覆盖,用日臻完备的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立法回应民生关切

  最美不过夕阳红。对于宁波160余万60周岁以上老人而言,在家门口养老,是大多数人的心愿。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市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出台了全国较早、省内第一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

  “为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谋定道路、照亮征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说,在确定立法项目时,宁波特别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城里的高楼越来越多,电梯事故也越来越常见。在造成电梯事故的链条上有一长串的相关者,出了问题“踢皮球”,电梯维护管理亦呈现“九龙治水”局面。以问题为导向,我市从各类电梯安全问题的成因出发,制定《宁波市电梯安全条例》,提供一揽子的法治化解决方案,为全市电梯公共设施加上一把“安全锁”。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很多人喜欢养狗。然而,养狗却不仅仅是养狗人自己的事儿。恶犬伤人、遛狗不拴绳、随地排泄……近年来,不文明养犬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频频引发市民关注。文明养犬成为全社会呼吁的重点。《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应运而生。

  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有了新内涵,民生立法就有了新任务。15年来,宁波共制定地方性法规53件、政府规章121件。

  这些立法项目以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重点,比如《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宁波市全民阅读条例》《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均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开门立法广纳民意

  在《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就条例开展主题接待活动,其中包括28位市级领导代表带队参加活动,共接待市人大代表142名,群众代表169名,收到意见和建议1089条,410条次意见予以采纳,493条次建议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场景在宁波并不鲜见。论证会、各种形式的征求意见会,已经成为宁波立法过程中的常态性做法。一系列民意民智也由此得以吸纳进法律法规当中。

  “绿码,请通行!”在江北区广厦菜市场入口,市民将甬行码对着闸口的屏幕一扫,即能顺利进入。每个摊位都是统一的电子秤、护架、箩筐和盖布,琳琅满目的蔬菜摆得整整齐齐,一扫以往“脏乱差”,变得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广厦菜市场,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

  菜市场规范提升的背后“推手”——《宁波市菜市场管理条例》的制定过程中,监督与立法同步、专题询问与问计于民同步、审议意见整改与民生实事督办同步,其间1883人次参与调查,全市375个菜市场建立基础档案,监督成果、“百姓呼声”第一时间转化成法规重要条款。完善的制度供给,促成了菜市场的“华丽转身”。

  民生立法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为方向。宁波探索实行地方性法规“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运用立法后评估、法规清理、专项审议、专题询问、法规配套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方式,及时对地方性法规进行“体检”,持续提升立法质量和法规实施效果,进一步增强立法活力和法规生命力。

  助力提升民生质量

  “打打乒乓,学学手工,晚年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在海曙区洞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5岁的胡均妃老人喜笑颜开。

  中心有日托、健身、餐饮等功能区,开设出培训、阅读、书画、电脑、DIY工疗等项目,周边的老年居民常来这里“打卡”,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这样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我市乡镇(街道)已实现全覆盖。

  自2018年《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行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老年助餐服务已覆盖全市2751个村(社区),每天约有2.4万名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务;近3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了免费“适老化”改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补贴制度,惠及全市22万名老年人;152个乡镇(街道)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了教学点,老年人在家门口便能享受优质老年教育。

  立足现实问题,积极立法为民,让法律更顺畅抵达人心,释放出更多民生的红利。

  继续审议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审议修订宁波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审议修改宁波市机动车维修业管理条例,调研宁波市家政服务管理条例……今年4月公布的2021年宁波立法计划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立法项目依然是重点之一。

  “以人民期待为第一动力,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民生需求,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秉持的立法宗旨和立法原则。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法治宁波进行时① 民生立法 守护人间美好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4-24 08:30:57

  宁网编前语

  今年是法治宁波建设15周年。15年来,我市以法治思维、改革精神,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我市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和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今起,本网推出“法治宁波进行时”系列报道,集中反映我市在法治宁波建设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记者 王佳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握好养犬法治缰绳,助力共建文明家园;聚焦电梯安全,让出行更加安心;不断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百姓健身提供更强保障……

  立法为民,法贵便民。过去15年,宁波立法工作不断向民生细微处覆盖,用日臻完备的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立法回应民生关切

  最美不过夕阳红。对于宁波160余万60周岁以上老人而言,在家门口养老,是大多数人的心愿。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市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出台了全国较早、省内第一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

  “为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谋定道路、照亮征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说,在确定立法项目时,宁波特别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城里的高楼越来越多,电梯事故也越来越常见。在造成电梯事故的链条上有一长串的相关者,出了问题“踢皮球”,电梯维护管理亦呈现“九龙治水”局面。以问题为导向,我市从各类电梯安全问题的成因出发,制定《宁波市电梯安全条例》,提供一揽子的法治化解决方案,为全市电梯公共设施加上一把“安全锁”。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很多人喜欢养狗。然而,养狗却不仅仅是养狗人自己的事儿。恶犬伤人、遛狗不拴绳、随地排泄……近年来,不文明养犬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频频引发市民关注。文明养犬成为全社会呼吁的重点。《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应运而生。

  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有了新内涵,民生立法就有了新任务。15年来,宁波共制定地方性法规53件、政府规章121件。

  这些立法项目以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重点,比如《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宁波市全民阅读条例》《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均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开门立法广纳民意

  在《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就条例开展主题接待活动,其中包括28位市级领导代表带队参加活动,共接待市人大代表142名,群众代表169名,收到意见和建议1089条,410条次意见予以采纳,493条次建议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场景在宁波并不鲜见。论证会、各种形式的征求意见会,已经成为宁波立法过程中的常态性做法。一系列民意民智也由此得以吸纳进法律法规当中。

  “绿码,请通行!”在江北区广厦菜市场入口,市民将甬行码对着闸口的屏幕一扫,即能顺利进入。每个摊位都是统一的电子秤、护架、箩筐和盖布,琳琅满目的蔬菜摆得整整齐齐,一扫以往“脏乱差”,变得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广厦菜市场,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

  菜市场规范提升的背后“推手”——《宁波市菜市场管理条例》的制定过程中,监督与立法同步、专题询问与问计于民同步、审议意见整改与民生实事督办同步,其间1883人次参与调查,全市375个菜市场建立基础档案,监督成果、“百姓呼声”第一时间转化成法规重要条款。完善的制度供给,促成了菜市场的“华丽转身”。

  民生立法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为方向。宁波探索实行地方性法规“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运用立法后评估、法规清理、专项审议、专题询问、法规配套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方式,及时对地方性法规进行“体检”,持续提升立法质量和法规实施效果,进一步增强立法活力和法规生命力。

  助力提升民生质量

  “打打乒乓,学学手工,晚年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在海曙区洞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5岁的胡均妃老人喜笑颜开。

  中心有日托、健身、餐饮等功能区,开设出培训、阅读、书画、电脑、DIY工疗等项目,周边的老年居民常来这里“打卡”,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这样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我市乡镇(街道)已实现全覆盖。

  自2018年《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行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老年助餐服务已覆盖全市2751个村(社区),每天约有2.4万名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务;近3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了免费“适老化”改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补贴制度,惠及全市22万名老年人;152个乡镇(街道)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了教学点,老年人在家门口便能享受优质老年教育。

  立足现实问题,积极立法为民,让法律更顺畅抵达人心,释放出更多民生的红利。

  继续审议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审议修订宁波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审议修改宁波市机动车维修业管理条例,调研宁波市家政服务管理条例……今年4月公布的2021年宁波立法计划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立法项目依然是重点之一。

  “以人民期待为第一动力,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民生需求,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秉持的立法宗旨和立法原则。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