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中国宁波网记者黄合
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上午,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2020年度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发布,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全年专利授权量达60575件,同比增长28.28%,位居全省第一;新认定驰名商标3件,总数达99件,位居全省第二;全年版权登记达到5302件,同比增长55%;亿元级产值等级的地理标志达到18件,全市植物新品种获国家级品种审定3个,新品种权8个……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波市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我市全面推进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重点领域建设,知识产权工作成效实现“量质”齐升。
成绩的背后,是“严、大、快、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关键时刻发挥效用。
一是“严”。全市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不断加大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比如,市中级法院跨区域管辖受理一审案件1141件,为我市优势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公安部门全年共立、破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215起,涉“浙江企业”“宁波企业”品牌63个,涉案价值5.42亿余元;宁波海关深入开展“龙腾”行动,共查获涉嫌侵权货物(物品)案值超过3000万元;市市场监管局全年共处理专利侵权假冒案件1765起,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454件,罚没金额达1358.51万元。
二是“大”。我市出台《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联动、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司法行政衔接机制,探索实施诉前程序专利侵权案件在法律规定框架下可相互转移的对接机制,以“两法衔接”为依托,实现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阵地前移。
三是“快”。深入推进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积极推进跨区域审判联动机制落地落实,在跨区域远程办案、案件保全、规范审判等方面不断优化程序、提升效率。
四是“同”。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的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公检法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工作中的协调配合,统一执法尺度;深化杭甬、甬舟等跨区域同等保护机制,注重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同等维权援助服务,全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实现了市内市外、海内海外保护机制的同质同效。
据了解,我市知识产权在制度建设、政策体系和工作合力方面得到了大提升,目前正在构建法院、公安、海关、检察院等协同发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现从“单点作战”向“立体化保护”的转变,为我市激励创新、深化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新闻: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