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法治宁波进行时④“花式”普法 提升法治意识
2021-04-27 07:0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网编前语

  今年是法治宁波建设十五周年。15年来,宁波以法治思维、改革精神,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我市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和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中国宁波网、甬派推出《法治宁波进行时》系列报道,集中反映我市在法治宁波建设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法者,天下之准绳”。

  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唯有此,法才能显示出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文化引领,春风化雨。

  15年来,我市坚持巩固传承与创新手段相结合,注重凸显地方特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形式,打造出法治文化“山海景”,“法雨春风”吹遍四明大地,普法宣传走进老百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近年来,我市多项普法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普法工作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新阵地,催生法治新风景

  在鄞州区塘溪镇,名人文化园是当地居民散步的好去处,特别是里面的宪法主题园,掩映在绿植中的宪法形象墙、宪法石刻书、花坛法治篆刻等景观,记载的法治故事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从繁华的都市,到广袤的农村,以法治文化主题馆(长廊)等为代表的法治宣传阵地在我市星罗棋布,在不经意间,市民便会与朴素的法治元素不期而遇。

  建成我国首个国家安全主题公园、宪法主题宣传阵地超过100家、率先建成一批民法典主题广场……近年来,按照“一地一品”的要求,我市各地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全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迄今,全市各地已建成县、镇、村三级法治文化示范阵地676个,数量居全省之冠。

  “众人拾柴火焰高”。联合共建特色法治文化场馆是宁波法治文化建设提档升级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市创建“清廉+普法”“党建+普法”“消防+普法”“禁毒+普法”“税收+普法”“交通安全+普法”等普及法律和行业知识的“双普”教育基地162个。

  有了“点”的支撑,我市普法阵地不断向线和面拓展,市民随时可接受法治精神的熏陶。市普法办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策划推进全市特色法治文化场馆和风景旅游建设,全市已建成半樸园法治教育基地、宁波帮法治文化园、王阳明法治思想展示馆等50家特色法治文化场馆,促进了法治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增强了宣传的感染力、渗透力和亲和力,成为我市普法新阵地、法治新风景。”

  新载体,揭开普法新气象

  “劣质保健品骗局太可恶,骗子的招数还真不少呢,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警惕性是要提高一些。”看完以真实案例为原型的普法情景剧《骗我没商量》,北仑区小港老年公寓的老人们顿时对劣质保健品骗局有了“免疫力”。

  在演出现场,律师还以案说法,将发生在老年人身边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等典型诈骗案件,用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向老年人耐心讲解,还告诉他们各类防骗小妙招。像这样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我市“月月有活动、全年不打烊”。

  普法阵地遍地开花,普法载体更新迭代。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宁波法治文化资源,并把法治故事融入传统艺术形态或微视频等现代传播手法,让法治宣传乘文化“大船”出海,寓教于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到群众身边,达到弘扬法治精神的目的。

  15年来,互联网技术风起云涌。近年来,我市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形成“互联网+”法治宣传和法治文化传播平台,扩大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目前,“互联网+”法治宣传已成为我市普法的新常态,《宪法照亮绿水青山》《遵从宪法厉行节约》等微视频作品收获很好的传播效果。

  2018年12月4日,轨道交通1号线的乘客上车后惊喜地发现,车厢里满是风格鲜明、图文并茂的法治宣传知识。这辆“开往国家宪法日的普法地铁专列”涵盖“宪法宣传”“监察法宣传”“平安宁波宣传”“司法行政宣传”“防范金融风险宣传”五大主题,为乘客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学习氛围。

  新探索,普治并举谱新篇

  普法是为了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加快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我市从一开始就实施普治并举,在基层治理中大展身手。

  我市的法治乡村建设,始终与乡村普法宣传工作相伴相生,互相促进。“随着法治文化的潜移默化,居民的法治意识提升,倒逼乡村治理的提升。”市普法办负责人表示。

  润物无声、立心铸魂,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和精神熏陶作用,用法治文化的力量滋养居民法治素养。随着农村居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各个村庄纷纷制定村规民约,将约定俗成的“公约”以文字固定下来,并在村庄内广泛宣传,入脑入心,变成村民遵守的日常规范。

  “‘花式’普法,润物细无声,带来的是居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和基层治理的创新。”市普法办负责人表示,一批带有“法治基因”的“宁波解法”走向全国,由宁波首创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在全国推广,“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阳光村务八步法”等典型做法受到全国瞩目。

  2019年6月10日和11日,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在我市象山和宁海召开。2019年,宁海县法治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评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首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法律的生命,源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在于不折不扣的实施。而普法的价值,正是要让法律显现旺盛的生命力,点亮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创新普法载体和内容,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让法治根植于人民心中。”市普法办负责人说。

  记者何峰

  相关新闻:

  法治宁波进行时③严格执法 守望公平正义

  法治宁波进行时②公正司法 捍卫社会正义

  法治宁波进行时① 民生立法 守护人间美好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法治宁波进行时④“花式”普法 提升法治意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4-27 07:02:00

  宁网编前语

  今年是法治宁波建设十五周年。15年来,宁波以法治思维、改革精神,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我市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和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中国宁波网、甬派推出《法治宁波进行时》系列报道,集中反映我市在法治宁波建设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法者,天下之准绳”。

  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唯有此,法才能显示出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文化引领,春风化雨。

  15年来,我市坚持巩固传承与创新手段相结合,注重凸显地方特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形式,打造出法治文化“山海景”,“法雨春风”吹遍四明大地,普法宣传走进老百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近年来,我市多项普法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普法工作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新阵地,催生法治新风景

  在鄞州区塘溪镇,名人文化园是当地居民散步的好去处,特别是里面的宪法主题园,掩映在绿植中的宪法形象墙、宪法石刻书、花坛法治篆刻等景观,记载的法治故事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从繁华的都市,到广袤的农村,以法治文化主题馆(长廊)等为代表的法治宣传阵地在我市星罗棋布,在不经意间,市民便会与朴素的法治元素不期而遇。

  建成我国首个国家安全主题公园、宪法主题宣传阵地超过100家、率先建成一批民法典主题广场……近年来,按照“一地一品”的要求,我市各地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全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迄今,全市各地已建成县、镇、村三级法治文化示范阵地676个,数量居全省之冠。

  “众人拾柴火焰高”。联合共建特色法治文化场馆是宁波法治文化建设提档升级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市创建“清廉+普法”“党建+普法”“消防+普法”“禁毒+普法”“税收+普法”“交通安全+普法”等普及法律和行业知识的“双普”教育基地162个。

  有了“点”的支撑,我市普法阵地不断向线和面拓展,市民随时可接受法治精神的熏陶。市普法办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策划推进全市特色法治文化场馆和风景旅游建设,全市已建成半樸园法治教育基地、宁波帮法治文化园、王阳明法治思想展示馆等50家特色法治文化场馆,促进了法治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增强了宣传的感染力、渗透力和亲和力,成为我市普法新阵地、法治新风景。”

  新载体,揭开普法新气象

  “劣质保健品骗局太可恶,骗子的招数还真不少呢,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警惕性是要提高一些。”看完以真实案例为原型的普法情景剧《骗我没商量》,北仑区小港老年公寓的老人们顿时对劣质保健品骗局有了“免疫力”。

  在演出现场,律师还以案说法,将发生在老年人身边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等典型诈骗案件,用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向老年人耐心讲解,还告诉他们各类防骗小妙招。像这样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我市“月月有活动、全年不打烊”。

  普法阵地遍地开花,普法载体更新迭代。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宁波法治文化资源,并把法治故事融入传统艺术形态或微视频等现代传播手法,让法治宣传乘文化“大船”出海,寓教于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到群众身边,达到弘扬法治精神的目的。

  15年来,互联网技术风起云涌。近年来,我市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形成“互联网+”法治宣传和法治文化传播平台,扩大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目前,“互联网+”法治宣传已成为我市普法的新常态,《宪法照亮绿水青山》《遵从宪法厉行节约》等微视频作品收获很好的传播效果。

  2018年12月4日,轨道交通1号线的乘客上车后惊喜地发现,车厢里满是风格鲜明、图文并茂的法治宣传知识。这辆“开往国家宪法日的普法地铁专列”涵盖“宪法宣传”“监察法宣传”“平安宁波宣传”“司法行政宣传”“防范金融风险宣传”五大主题,为乘客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学习氛围。

  新探索,普治并举谱新篇

  普法是为了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加快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我市从一开始就实施普治并举,在基层治理中大展身手。

  我市的法治乡村建设,始终与乡村普法宣传工作相伴相生,互相促进。“随着法治文化的潜移默化,居民的法治意识提升,倒逼乡村治理的提升。”市普法办负责人表示。

  润物无声、立心铸魂,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和精神熏陶作用,用法治文化的力量滋养居民法治素养。随着农村居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各个村庄纷纷制定村规民约,将约定俗成的“公约”以文字固定下来,并在村庄内广泛宣传,入脑入心,变成村民遵守的日常规范。

  “‘花式’普法,润物细无声,带来的是居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和基层治理的创新。”市普法办负责人表示,一批带有“法治基因”的“宁波解法”走向全国,由宁波首创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在全国推广,“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阳光村务八步法”等典型做法受到全国瞩目。

  2019年6月10日和11日,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在我市象山和宁海召开。2019年,宁海县法治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评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首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法律的生命,源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在于不折不扣的实施。而普法的价值,正是要让法律显现旺盛的生命力,点亮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创新普法载体和内容,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让法治根植于人民心中。”市普法办负责人说。

  记者何峰

  相关新闻:

  法治宁波进行时③严格执法 守望公平正义

  法治宁波进行时②公正司法 捍卫社会正义

  法治宁波进行时① 民生立法 守护人间美好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