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三次搬家的变迁 酿就生活的蜜酒 宁波这对夫妻的退休生活很精彩
2021-05-03 07:2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妻子陈巧雨保存了很多老照片。

  “我们提前住进了过渡的小区套房,村里造的新小区快要交付,过渡住房补贴足够支付租金,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结婚近五十载的张国祥夫妇,是鄞州区云龙镇荻江村村民,退休后双双上老年大学,旅游摄影是一大爱好。从老宅到排屋,如今他们即将搬入村里建造的新小区荻江郦庭,到时能分到3套总共三百多平方米的房子。4月29日,记者走访了这对夫妇。

  三次搬家,经历美好变迁

  张国祥夫妇现住云龙镇荻江村龙鼎花园小区的高层套房,装修精致、布置温馨。这是他们租住的安置过渡房,2017年,荻江村启动新村建设整村拆迁安置工程,和许多村民一样,张国祥夫妇欣然签字。在过渡期,他们每月可领到两三千元的过渡房租金补贴。

  荻江村安置小区——荻江郦庭,就在他们住所附近,占地面积111亩,正在紧张建设中,将于今年年底交付。届时,他们将搬入新家园。

  “我们结婚到现在快半个世纪,随着新家落成就将搬了三次家,每一次搬家都是一次生活的变迁,生活越来越美好!”张国祥乐呵呵地说。

  1977年,张国祥和妻子陈巧雨领证结婚了,“那时候的生活不像现在,云龙还是农村,家家户户住的是木结构老宅。我们花钱买了一处老宅,算是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家。”

    一家三口老照片。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村民的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开始批地建楼房。1990年,在社办机械厂里做技术工的张国祥有了积蓄,也批了块地,建起了一幢两层楼房。

  “我们建房带装修总共花了3万元钱,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陈巧雨拿出老照片,他们和房子的合影还在。照片中房子院门挺大,房间里壁柜衣橱设计也很新潮。

  记者看到,照片中的他们年轻时髦,陈巧雨烫着大波浪发型,身着咖啡色羊绒衫加半身伞裙,俨然一副明星派头。

  住进了排屋楼房,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随着宁波城市的迅猛发展,慢慢地,荻江村成为城乡接合部。因为地势低洼,每到台风季,村民家里都会进水。

  “我记得很清楚,2013年‘菲特’台风,早上一起床,就发现一楼积水已经没过了膝盖,家具物品都泡在水里。”张国祥还保留当时拍的一些照片,大人趟在水里,小孩子坐在大塑料盆里,浮在水面。

  “村子低洼积水成了家常便饭,一些地势低的房子,水没过半身,马桶里污水都冲了出来。”

  2016年起,荻江村计划启动新农村建设,统一拆迁安置。这一动议得到了全村百姓的大力支持,到了2017年,正式启动拆迁。拆迁协议签订十分顺利,几个月时间便全部完成,该小区很快动工,到今年年底就可以竣工了。交付后,按扩户条件,张国祥夫妇可以分到3套总共300多平方米的房子。

    陈巧雨和第二次搬家后的房子。

  美好生活是这样奋斗出来的

  张国祥年轻时先在社办机械厂当技术工,后跑供销业务。上世纪90年代以前,机械厂主要做内销产品,张国祥到全国各地出差,十分辛苦。“当时交通都乘坐老式绿皮火车,我记得去湖南长沙出差,火车上一站就是40多个小时。”张国祥说,儿子出生后第二年就交给了老人带,妻子陈巧雨也到他的厂里一起上班,夫妻俩成了双职工。

  陈巧雨做产品检验,负责产品出厂最后一道质量关。上世纪90年代以后,厂里开始做外贸产品,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果产品质量出问题,客户要退货,整个企业都要赔本,所以我工作非常认真仔细,没有出过大的差错。”陈巧雨说,后来企业越做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记得那时候订单产品都做不过来,这边还在生产,那边客户就催货了。为了按期交货,晚上加班成了常态。”

  当时,厂领导考虑到职工子弟没人照顾,就在厂里开设了一个托儿班,陈巧雨也把年幼的孩子带到厂里托管。

  从老照片里,还能看到当时张国祥家里的电视机、凤凰牌自行车、缝纫机等,美好的生活就是这样奋斗出来的。

    如今村里的新小区已拔地而起。

  学习、旅游和摄影成为退休生活主题

  后来,企业从社办改制成民营,经历风风雨雨,但夫妻俩一直在该企业工作到退休。因为工作出色,陈巧雨在50岁退休的时候,又被老板返聘,一直做到58岁才真正退休。

  夫妻俩退休后,孩子也已经成家立业。“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要趁还走得动的时候,多多享受美好的生活!”张国祥一直喜欢摄影,1992年就买了第一台奥林巴斯胶卷照相机,那时候还是稀罕物,现在留下的很多照片都是那时候拍摄的。后来流行数码相机,他就又买了一台索尼相机。退休后他开始进一步研究摄影,报了鄞州老年大学摄影班,花3万多元钱买了台专业的佳能5D4。

  他们有一个中老年微信群,经常结伴出游,张国祥每次出游都担任摄影师,为大家拍照片,大家都非常开心。

  云龙镇是龙舟之乡,历来有赛龙舟的习俗,张国祥每次都要去拍摄,“特别是近年来,云龙镇龙舟活动越来越多,村村有龙舟队,周周有龙舟赛,我现在已经拍了不少龙舟民俗摄影作品。”

  “这些年来,除了国内,我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都差不多走遍了,还去俄罗斯领略了异域风情……”陈巧雨将出游的照片装上相框摆放在家中,作为纪念。

  陈巧雨也有自己的爱好,她进了老年大学书法、钢琴班学习。“老年大学真的为我们退休市民提供了好平台,实现了我们年少时的理想,每年只要交几百元钱,每星期都能去上课。”

  “如今孙女也上高中了,闲来无事就尽情享受生活吧。旅游、摄影和上老年大学,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主题,我们要抓住这青春的尾巴!”陈巧雨说着,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

  宁波晚报记者陈善君 通讯员鲍丹萍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三次搬家的变迁 酿就生活的蜜酒 宁波这对夫妻的退休生活很精彩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5-03 07:23:00

  妻子陈巧雨保存了很多老照片。

  “我们提前住进了过渡的小区套房,村里造的新小区快要交付,过渡住房补贴足够支付租金,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结婚近五十载的张国祥夫妇,是鄞州区云龙镇荻江村村民,退休后双双上老年大学,旅游摄影是一大爱好。从老宅到排屋,如今他们即将搬入村里建造的新小区荻江郦庭,到时能分到3套总共三百多平方米的房子。4月29日,记者走访了这对夫妇。

  三次搬家,经历美好变迁

  张国祥夫妇现住云龙镇荻江村龙鼎花园小区的高层套房,装修精致、布置温馨。这是他们租住的安置过渡房,2017年,荻江村启动新村建设整村拆迁安置工程,和许多村民一样,张国祥夫妇欣然签字。在过渡期,他们每月可领到两三千元的过渡房租金补贴。

  荻江村安置小区——荻江郦庭,就在他们住所附近,占地面积111亩,正在紧张建设中,将于今年年底交付。届时,他们将搬入新家园。

  “我们结婚到现在快半个世纪,随着新家落成就将搬了三次家,每一次搬家都是一次生活的变迁,生活越来越美好!”张国祥乐呵呵地说。

  1977年,张国祥和妻子陈巧雨领证结婚了,“那时候的生活不像现在,云龙还是农村,家家户户住的是木结构老宅。我们花钱买了一处老宅,算是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家。”

    一家三口老照片。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村民的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开始批地建楼房。1990年,在社办机械厂里做技术工的张国祥有了积蓄,也批了块地,建起了一幢两层楼房。

  “我们建房带装修总共花了3万元钱,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陈巧雨拿出老照片,他们和房子的合影还在。照片中房子院门挺大,房间里壁柜衣橱设计也很新潮。

  记者看到,照片中的他们年轻时髦,陈巧雨烫着大波浪发型,身着咖啡色羊绒衫加半身伞裙,俨然一副明星派头。

  住进了排屋楼房,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随着宁波城市的迅猛发展,慢慢地,荻江村成为城乡接合部。因为地势低洼,每到台风季,村民家里都会进水。

  “我记得很清楚,2013年‘菲特’台风,早上一起床,就发现一楼积水已经没过了膝盖,家具物品都泡在水里。”张国祥还保留当时拍的一些照片,大人趟在水里,小孩子坐在大塑料盆里,浮在水面。

  “村子低洼积水成了家常便饭,一些地势低的房子,水没过半身,马桶里污水都冲了出来。”

  2016年起,荻江村计划启动新农村建设,统一拆迁安置。这一动议得到了全村百姓的大力支持,到了2017年,正式启动拆迁。拆迁协议签订十分顺利,几个月时间便全部完成,该小区很快动工,到今年年底就可以竣工了。交付后,按扩户条件,张国祥夫妇可以分到3套总共300多平方米的房子。

    陈巧雨和第二次搬家后的房子。

  美好生活是这样奋斗出来的

  张国祥年轻时先在社办机械厂当技术工,后跑供销业务。上世纪90年代以前,机械厂主要做内销产品,张国祥到全国各地出差,十分辛苦。“当时交通都乘坐老式绿皮火车,我记得去湖南长沙出差,火车上一站就是40多个小时。”张国祥说,儿子出生后第二年就交给了老人带,妻子陈巧雨也到他的厂里一起上班,夫妻俩成了双职工。

  陈巧雨做产品检验,负责产品出厂最后一道质量关。上世纪90年代以后,厂里开始做外贸产品,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果产品质量出问题,客户要退货,整个企业都要赔本,所以我工作非常认真仔细,没有出过大的差错。”陈巧雨说,后来企业越做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记得那时候订单产品都做不过来,这边还在生产,那边客户就催货了。为了按期交货,晚上加班成了常态。”

  当时,厂领导考虑到职工子弟没人照顾,就在厂里开设了一个托儿班,陈巧雨也把年幼的孩子带到厂里托管。

  从老照片里,还能看到当时张国祥家里的电视机、凤凰牌自行车、缝纫机等,美好的生活就是这样奋斗出来的。

    如今村里的新小区已拔地而起。

  学习、旅游和摄影成为退休生活主题

  后来,企业从社办改制成民营,经历风风雨雨,但夫妻俩一直在该企业工作到退休。因为工作出色,陈巧雨在50岁退休的时候,又被老板返聘,一直做到58岁才真正退休。

  夫妻俩退休后,孩子也已经成家立业。“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要趁还走得动的时候,多多享受美好的生活!”张国祥一直喜欢摄影,1992年就买了第一台奥林巴斯胶卷照相机,那时候还是稀罕物,现在留下的很多照片都是那时候拍摄的。后来流行数码相机,他就又买了一台索尼相机。退休后他开始进一步研究摄影,报了鄞州老年大学摄影班,花3万多元钱买了台专业的佳能5D4。

  他们有一个中老年微信群,经常结伴出游,张国祥每次出游都担任摄影师,为大家拍照片,大家都非常开心。

  云龙镇是龙舟之乡,历来有赛龙舟的习俗,张国祥每次都要去拍摄,“特别是近年来,云龙镇龙舟活动越来越多,村村有龙舟队,周周有龙舟赛,我现在已经拍了不少龙舟民俗摄影作品。”

  “这些年来,除了国内,我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都差不多走遍了,还去俄罗斯领略了异域风情……”陈巧雨将出游的照片装上相框摆放在家中,作为纪念。

  陈巧雨也有自己的爱好,她进了老年大学书法、钢琴班学习。“老年大学真的为我们退休市民提供了好平台,实现了我们年少时的理想,每年只要交几百元钱,每星期都能去上课。”

  “如今孙女也上高中了,闲来无事就尽情享受生活吧。旅游、摄影和上老年大学,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主题,我们要抓住这青春的尾巴!”陈巧雨说着,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

  宁波晚报记者陈善君 通讯员鲍丹萍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