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浙江5月发布千余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初夏天空为何不平静?
2021-05-27 10:24:59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勤俭社区,一棵大树被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大风吹倒,压在导线上,致使电杆断裂。婺城供电分公司抢修人员在现场抢修。拍友 胡肖飞 摄

  起飞延误、航班取消、被迫改签……5月以来,不少浙江人都曾在机场遇上这样的遭遇。5月10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取消航班69架次,5月14日,取消52架次,5月16日,取消航班数量达到83架次……航班大面积延误取消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答案既熟悉又陌生:强对流天气。

  经历短暂放晴,5月26日开始我省又自北而南开启新一轮大雨暴雨局地强对流天气。频频“扰民”的强对流天气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应该如何预防?这个夏天,浙江还会经历怎样的天气?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采访了多位省气象部门专家。

  雷雨 冰雹 龙卷风——带你读懂“强对流”

  初夏的天空,今年似乎格外不平静。

  雷暴大风、短时暴雨、局地冰雹……5月10日起,浙江大地上接连出现了多次强对流天气,大雨、雷电、疾风突如其来,轮番上场,衢州常山凉亭倒塌、绍兴诸暨厂房倒塌……强对流天气给各地造成了一系列损失。

  5月14日夜间,与浙江同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武汉、江苏苏州的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高等级龙卷风,这是强对流天气中破坏力最大的一种,导致当地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脾气”暴烈的“强对流”天气究竟是啥?为何频频出现?

  “所有天气现象都是大气运动的反映,而‘强对流’是大气一种短、强、快的运动结果,主要表现为雷暴、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龙卷风等不同形式。”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告诉记者: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在于大气层形成了一个上层冷、下层暖的不稳定结构。

  “正常大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然而当地面附近的低层大气不断受到太阳辐射升温,配合暖湿气流输送热量和水汽,就形成了一个更加高温高湿的底部,而上层大气仍然是冷的。”毛燕军解释,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有冷空气南下,或遇到地形抬升等因素,就像一个开关,强对流天气便会“一触即发”。

  强对流天气还“神出鬼没”,一年中的每个月都有可能在浙江出现,它的行动规律是否真的难以捉摸?毛燕军说,倒也不是。由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需要积攒一定的热力条件,每年3月至9月,一天中的午后至夜里,便是强对流天气偏爱的出没时段。

  据省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冰雹多发生在春季,山区比平原地区更易受冰雹袭击;雷暴从每年3月开始增多,到7月达到顶峰,一直至9月开始明显减少,在山区和盆地出没得比较多;雷雨大风山区多、沿海少,主要发生在夏季;而对于短时强降水来说,5月至9月都是它的集中暴发期。

  龙卷风,这种最为剧烈的强对流天气,在浙江发生的概率则相对较低。翻阅历史记录,毛燕军透露:2000年7月10日,台州地区曾有出现龙卷风记录,包括那次在内,浙江自2000年以来,有确切气象记录的龙卷风仅有8次,且多属强度不大的小龙卷风。“‘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山区多平原少,而龙卷风在平坦开阔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浙江不是龙卷风多发省份。”毛燕军说。

  5月1日凌晨,雷雨大风席卷浙北,余姚出现最大风速达每秒35.7米的12级大风。值此,今年强对流天气拉开帷幕:据省气象台,5月以来(5月1日0时至5月26日12时),全省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类预警信号1508条,其中暴雨预警信号582条(红色3条,橙色44条);雷电预警信号445条(红色1条,橙色10条);大风预警信号307条(红色2条,橙色85条);大雾预警信号127条(橙色69条);冰雹预警信号47条(橙色47条)。

  “今年浙江强对流天气姗姗来迟,直到5月才出现,是2000年以来第三迟的年份,但却呈现出‘过程强度强、范围广、集中多发’的特征。”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高级工程师雷媛表示,5月以来,浙江已有5天发生了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大大超出了2000年以来的5月强对流天数平均值(2天)。

  5月16日午后,阵雨来临前的西湖上空,风起云涌。拍友 里尔 摄

  监测 预报 应急——搭起可靠防守“雷达”

  眼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纷纷进入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截至5月26日20时,全省平均雨量已达277毫米,比常年同期多了一倍以上。接下来,过程性降水会逐渐增多,大雨暴雨天气也会时有出现。“警惕强对流”,成为浙江筑守“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

  “强对流天气出现的空间尺度往往较小,持续时间也不长,但发展特别快,极端性的大风大雨也会表现出格外强的致灾性。”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周玲丽告诉记者,目前,气象界对这种突发性极强的天气内部发生发展机理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因此,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至今仍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尤其是龙卷风的预报,更是“难上加难”。

  防范强对流天气,需要更精细有效的探测与识别。“对于龙卷风这种空间尺度最小但破坏力最大的‘强对流’,目前天气雷达是唯一能够对其进行识别、跟踪和预警的气象探测手段。”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副主任汪章维透露,5月15日起,中国气象局在浙江等9个省正式启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模式智能运行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雷达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中的能力。“新一代雷达系统有了‘算法’的加持,能智能分析天气形势,并自动切换成更有针对性的扫描模式,对各类强对流天气开展更为精细化的探测。”汪章维表示。

  “卫星、雷达等遥测手段的升级,为我们的天气预报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针对强对流天气。”周玲丽坦言,自春夏以来,借助最新观测手段传来的各类气象数据,省气象台每位预报员也在心中搭起了一座强对流天气的“雷达”:7天“中期预报”中,他们观察全球视野下的大环流背景,锁定任何有利于强对流发展的环境场;一旦出现可能,便在3天“短期预报”中持续跟踪锁定,进一步细致分析发生强对流天气的系统演变;0至12小时的“短时预报”里,盯牢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能量和指数条件;2小时内的“临近预报”,密切监测气象站上游强对流天气发生情况,判断将对下游产生的影响……

  当然,防范强对流天气,在气象部门全力做好、做精预报的同时,也需要公众和各有关部门加强重视,在心中立起强对流天气“雷达”,及时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以便第一时间做好应对。

  “读懂预警信号十分关键。”省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专家马辛宇提醒,不同类型的预警信号,意味着不同强对流天气可能发生:“雷电预警信号”亮起,提示警惕雷暴;“大风预警信号”亮起,提示警惕雷雨大风或龙卷风;“暴雨预警信号”亮起,提示警惕的是短时强降水;“冰雹预警信号”亮起,提示警惕冰雹降落。

  这些预警信号按照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生的紧急程度以及发展态势,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遇到红色预警信号时,公众不应再安排外出,交通、电力等相关各部门则应做好应急和抢险的准备。”马辛宇说。

  据悉,为对强对流天气等多种自然灾害进行更好防治,省防指已联合省内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同打造了一套全省自然灾害数字化平台,并于去年6月正式上线试运行。今年夏天,该平台将在灾前预警、灾后联防联控等一系列综合性风险防控中持续发挥作用,并不断完善。

  5月10日夜晚,杭城上空电闪雷鸣。 拍友 里尔 摄

  梅汛短 台风多 降水强——今夏极端天气较多

  5月强对流天气频繁,只是夏天的“序章”。接下来,梅雨、台风、高温将轮番“上演”。

  对于浙江6月至9月的天气趋势,省气候中心做出展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频繁,气象年景较差,气象灾害偏重。

  背后原因几何?一个关键词:拉尼娜。“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偏低,它的发生常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浙江已经历过15次“拉尼娜”。调出历史气象资料,雷媛解释说:“根据以往受‘拉尼娜’影响年份的夏季天气形势来看,干旱、洪涝、旱涝并存、台风灾害都是浙江多发的气象灾害。”

  “从去年秋季开始发展的第16次拉尼娜事件,至今已经持续了9个多月,目前正逐步衰减,有望在近两个月结束。但它对于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仍会持续。”雷媛预判,我省今年夏季天气也会在不同方面受到影响。“大范围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接下来,梅雨量、梅雨季长短、台风数量、台风路径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雷媛说。

  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浙江入梅时间较常年略偏早(常年6月10日),出梅时间也将偏早,总体梅期将偏短。此外,梅雨期间有较明显的降水集中期,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6月上旬后期至6月下旬。值得注意的是,期间浙北地区的降水将偏多或明显偏多,出现暴雨洪涝或城市内涝的可能性较大。

  “浙江入梅、出梅都与副热带高压有关。”雷媛解释,每年春季,随着副热带高压增强,暖湿气流北上,冷暖交汇,华南地区会先进入前汛期,而后副高第一次北跳,将雨带顶至江南一带,浙江进入梅雨季,而随着副高第二次北跳,将雨带进一步向北顶,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浙江出梅。“今年受‘拉尼娜’影响,副高的两次北跳会发生较早、间隔较短,位置也更偏北,因而浙江会提前入梅与出梅,梅雨季变短,但降水可能会向浙北地区集中,致灾可能性较高。”

  在台风方面,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1年热带西太平洋和南海约有27个至29个台风生成,较常年(26个)偏多;其中有8个至10个登陆我国,较常年(7个)偏多。在7月至9月台汛期期间,预计将有3个到5个台风影响浙江,较常年(3.3个)偏多,其中可能有1个至2个台风严重影响或登陆浙江。

  “这仍与‘拉尼娜’影响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有关。”雷媛表示,台风一般在副高南侧生成,沿副高外围移动。由于副高位置偏北,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台风,并往西北方向行进北上,因此台风紧擦我省沿海北上或登陆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浙江新闻+】

  历史上15次“拉尼娜”发生年 浙江夏季气象灾害情况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浙江5月发布千余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初夏天空为何不平静?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1-05-27 10:24:59

  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勤俭社区,一棵大树被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大风吹倒,压在导线上,致使电杆断裂。婺城供电分公司抢修人员在现场抢修。拍友 胡肖飞 摄

  起飞延误、航班取消、被迫改签……5月以来,不少浙江人都曾在机场遇上这样的遭遇。5月10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取消航班69架次,5月14日,取消52架次,5月16日,取消航班数量达到83架次……航班大面积延误取消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答案既熟悉又陌生:强对流天气。

  经历短暂放晴,5月26日开始我省又自北而南开启新一轮大雨暴雨局地强对流天气。频频“扰民”的强对流天气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应该如何预防?这个夏天,浙江还会经历怎样的天气?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采访了多位省气象部门专家。

  雷雨 冰雹 龙卷风——带你读懂“强对流”

  初夏的天空,今年似乎格外不平静。

  雷暴大风、短时暴雨、局地冰雹……5月10日起,浙江大地上接连出现了多次强对流天气,大雨、雷电、疾风突如其来,轮番上场,衢州常山凉亭倒塌、绍兴诸暨厂房倒塌……强对流天气给各地造成了一系列损失。

  5月14日夜间,与浙江同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武汉、江苏苏州的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高等级龙卷风,这是强对流天气中破坏力最大的一种,导致当地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脾气”暴烈的“强对流”天气究竟是啥?为何频频出现?

  “所有天气现象都是大气运动的反映,而‘强对流’是大气一种短、强、快的运动结果,主要表现为雷暴、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龙卷风等不同形式。”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告诉记者: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在于大气层形成了一个上层冷、下层暖的不稳定结构。

  “正常大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然而当地面附近的低层大气不断受到太阳辐射升温,配合暖湿气流输送热量和水汽,就形成了一个更加高温高湿的底部,而上层大气仍然是冷的。”毛燕军解释,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有冷空气南下,或遇到地形抬升等因素,就像一个开关,强对流天气便会“一触即发”。

  强对流天气还“神出鬼没”,一年中的每个月都有可能在浙江出现,它的行动规律是否真的难以捉摸?毛燕军说,倒也不是。由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需要积攒一定的热力条件,每年3月至9月,一天中的午后至夜里,便是强对流天气偏爱的出没时段。

  据省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冰雹多发生在春季,山区比平原地区更易受冰雹袭击;雷暴从每年3月开始增多,到7月达到顶峰,一直至9月开始明显减少,在山区和盆地出没得比较多;雷雨大风山区多、沿海少,主要发生在夏季;而对于短时强降水来说,5月至9月都是它的集中暴发期。

  龙卷风,这种最为剧烈的强对流天气,在浙江发生的概率则相对较低。翻阅历史记录,毛燕军透露:2000年7月10日,台州地区曾有出现龙卷风记录,包括那次在内,浙江自2000年以来,有确切气象记录的龙卷风仅有8次,且多属强度不大的小龙卷风。“‘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山区多平原少,而龙卷风在平坦开阔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浙江不是龙卷风多发省份。”毛燕军说。

  5月1日凌晨,雷雨大风席卷浙北,余姚出现最大风速达每秒35.7米的12级大风。值此,今年强对流天气拉开帷幕:据省气象台,5月以来(5月1日0时至5月26日12时),全省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类预警信号1508条,其中暴雨预警信号582条(红色3条,橙色44条);雷电预警信号445条(红色1条,橙色10条);大风预警信号307条(红色2条,橙色85条);大雾预警信号127条(橙色69条);冰雹预警信号47条(橙色47条)。

  “今年浙江强对流天气姗姗来迟,直到5月才出现,是2000年以来第三迟的年份,但却呈现出‘过程强度强、范围广、集中多发’的特征。”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高级工程师雷媛表示,5月以来,浙江已有5天发生了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大大超出了2000年以来的5月强对流天数平均值(2天)。

  5月16日午后,阵雨来临前的西湖上空,风起云涌。拍友 里尔 摄

  监测 预报 应急——搭起可靠防守“雷达”

  眼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纷纷进入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截至5月26日20时,全省平均雨量已达277毫米,比常年同期多了一倍以上。接下来,过程性降水会逐渐增多,大雨暴雨天气也会时有出现。“警惕强对流”,成为浙江筑守“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

  “强对流天气出现的空间尺度往往较小,持续时间也不长,但发展特别快,极端性的大风大雨也会表现出格外强的致灾性。”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周玲丽告诉记者,目前,气象界对这种突发性极强的天气内部发生发展机理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因此,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至今仍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尤其是龙卷风的预报,更是“难上加难”。

  防范强对流天气,需要更精细有效的探测与识别。“对于龙卷风这种空间尺度最小但破坏力最大的‘强对流’,目前天气雷达是唯一能够对其进行识别、跟踪和预警的气象探测手段。”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副主任汪章维透露,5月15日起,中国气象局在浙江等9个省正式启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模式智能运行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雷达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中的能力。“新一代雷达系统有了‘算法’的加持,能智能分析天气形势,并自动切换成更有针对性的扫描模式,对各类强对流天气开展更为精细化的探测。”汪章维表示。

  “卫星、雷达等遥测手段的升级,为我们的天气预报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针对强对流天气。”周玲丽坦言,自春夏以来,借助最新观测手段传来的各类气象数据,省气象台每位预报员也在心中搭起了一座强对流天气的“雷达”:7天“中期预报”中,他们观察全球视野下的大环流背景,锁定任何有利于强对流发展的环境场;一旦出现可能,便在3天“短期预报”中持续跟踪锁定,进一步细致分析发生强对流天气的系统演变;0至12小时的“短时预报”里,盯牢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能量和指数条件;2小时内的“临近预报”,密切监测气象站上游强对流天气发生情况,判断将对下游产生的影响……

  当然,防范强对流天气,在气象部门全力做好、做精预报的同时,也需要公众和各有关部门加强重视,在心中立起强对流天气“雷达”,及时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以便第一时间做好应对。

  “读懂预警信号十分关键。”省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专家马辛宇提醒,不同类型的预警信号,意味着不同强对流天气可能发生:“雷电预警信号”亮起,提示警惕雷暴;“大风预警信号”亮起,提示警惕雷雨大风或龙卷风;“暴雨预警信号”亮起,提示警惕的是短时强降水;“冰雹预警信号”亮起,提示警惕冰雹降落。

  这些预警信号按照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生的紧急程度以及发展态势,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遇到红色预警信号时,公众不应再安排外出,交通、电力等相关各部门则应做好应急和抢险的准备。”马辛宇说。

  据悉,为对强对流天气等多种自然灾害进行更好防治,省防指已联合省内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同打造了一套全省自然灾害数字化平台,并于去年6月正式上线试运行。今年夏天,该平台将在灾前预警、灾后联防联控等一系列综合性风险防控中持续发挥作用,并不断完善。

  5月10日夜晚,杭城上空电闪雷鸣。 拍友 里尔 摄

  梅汛短 台风多 降水强——今夏极端天气较多

  5月强对流天气频繁,只是夏天的“序章”。接下来,梅雨、台风、高温将轮番“上演”。

  对于浙江6月至9月的天气趋势,省气候中心做出展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频繁,气象年景较差,气象灾害偏重。

  背后原因几何?一个关键词:拉尼娜。“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偏低,它的发生常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浙江已经历过15次“拉尼娜”。调出历史气象资料,雷媛解释说:“根据以往受‘拉尼娜’影响年份的夏季天气形势来看,干旱、洪涝、旱涝并存、台风灾害都是浙江多发的气象灾害。”

  “从去年秋季开始发展的第16次拉尼娜事件,至今已经持续了9个多月,目前正逐步衰减,有望在近两个月结束。但它对于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仍会持续。”雷媛预判,我省今年夏季天气也会在不同方面受到影响。“大范围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接下来,梅雨量、梅雨季长短、台风数量、台风路径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雷媛说。

  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浙江入梅时间较常年略偏早(常年6月10日),出梅时间也将偏早,总体梅期将偏短。此外,梅雨期间有较明显的降水集中期,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6月上旬后期至6月下旬。值得注意的是,期间浙北地区的降水将偏多或明显偏多,出现暴雨洪涝或城市内涝的可能性较大。

  “浙江入梅、出梅都与副热带高压有关。”雷媛解释,每年春季,随着副热带高压增强,暖湿气流北上,冷暖交汇,华南地区会先进入前汛期,而后副高第一次北跳,将雨带顶至江南一带,浙江进入梅雨季,而随着副高第二次北跳,将雨带进一步向北顶,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浙江出梅。“今年受‘拉尼娜’影响,副高的两次北跳会发生较早、间隔较短,位置也更偏北,因而浙江会提前入梅与出梅,梅雨季变短,但降水可能会向浙北地区集中,致灾可能性较高。”

  在台风方面,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1年热带西太平洋和南海约有27个至29个台风生成,较常年(26个)偏多;其中有8个至10个登陆我国,较常年(7个)偏多。在7月至9月台汛期期间,预计将有3个到5个台风影响浙江,较常年(3.3个)偏多,其中可能有1个至2个台风严重影响或登陆浙江。

  “这仍与‘拉尼娜’影响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有关。”雷媛表示,台风一般在副高南侧生成,沿副高外围移动。由于副高位置偏北,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台风,并往西北方向行进北上,因此台风紧擦我省沿海北上或登陆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浙江新闻+】

  历史上15次“拉尼娜”发生年 浙江夏季气象灾害情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