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城市景观。组委会供图
7468家专业采购商、260余名外方政府机构和代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采购团、603位中外媒体记者……今年6月,向来以低调务实著称的宁波,无疑站在全球瞩目的焦点。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举办,让这座背靠东方大港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中心。
常言道,“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此前,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南宁的东盟博览会……都是借助国家级盛会的支点,撬动经贸合作和城市能级提升的典范。那么,此次中东欧博览会给宁波带来了哪些收获呢?
打造经贸合作“国际会客厅”
“今年,我们深切感受到中东欧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的意义,它和上海进博会、海南消博会一样,都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的关注。湖南的超市、山西的零售商、杭州的酒吧……都有负责人跟我们互换名片,还看到央视记者前来采访。”
说这番话的张鹏是中东欧博览会的常客。他是宁波保税区亚昇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近年来俨然成为捷克产品在中国的“代言人”。作为参展商,他们不仅为大家准备了“捷克总统爱吃的蛋糕”,还带来全球首发的设计师品牌水晶。令他欣喜的是,今年博览会影响力的提升,使他们的生意不断“扩圈”。
“回想我们2014年刚起步时,中东欧商品还非常小众。随着博览会升级,中东欧商品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让更多经销商慕名而来、现场下单。我们会推荐客商来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随时来宁波看看。”张鹏说。
本届参展商有不少来自省外城市,他们纷纷表示“是第一次来宁波出差参展”,且收获颇丰。博览会期间,仅在一场进口商品签约与供采对接会上,来自浙江、上海、湖南、山东等省市的10余家进口商,就累计买下21.86亿元的中东欧商品,更有20家采购商与中东欧企业“屏对屏”洽谈。
代理一款捷克矿泉水的樊丽群从大连远道而来,对宁波的印象是“很亲善、很洋气”;从事肉类进口的沈迪非通过当地商协会得知展会消息,最终被中东欧供应商吸引而来;经营克罗地亚蔬菜粉的秦杨发朋友圈呼朋引伴,把宁波的商机告诉更多上海的同行……
宁波打造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首选之地的意义,绝不只是宁波企业的“圈地自萌”,更意味着宁波的定位将变成一座“国际会客厅”,让全国有意向从事中东欧贸易的企业,都能在此共享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成果。
成为双边投资的“桥头堡”
就在贸易商们热情地“买买买”时,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和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的两张“王牌”,还在为宁波创造产业对接、双向投资的机会,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制造业的“强链、补链”带来助力。
“这两大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得中东欧国家对宁波的知晓度越来越高。我们在招商工作中感受到,他们对宁波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港口、美食、旅游、观光,而是开始了解这座城市的科技创新和工业产业。”宁波中东欧创新基地总经理张明明告诉记者。
在张明明看来,许多中东欧国家虽然规模不大,却有不少值得发掘的特色产业。比如,爱沙尼亚的数字经济在欧盟处于领先水平,著名的通信软件“Skype”就在此诞生,未来也许能和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擦出合作的火花;匈牙利地处欧洲中心,拥有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发达的汽车工业能和宁波优势互补……
已有宁波企业率先尝到牵手中东欧产业的甜头。宁波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刚刚买下一批捷克汽车零部件,年度采购金额在7500万元左右。公司采购经理张宇介绍,这批核心零部件为气体发生器的点火管,是汽车安全气囊发动时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目前捷克在这方面的技术仍领先全球。
“一些中东欧国家具备地理位置优势,劳动力性价比高,制造业基础良好,许多跨国企业都愿意在此布点。均胜在匈牙利投资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工厂,还曾经根据客户需求,从波兰进口皮革用作方向盘的缝皮。”张宇说。
随着招商引资的推进,宁波正成为中东欧项目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本届博览会期间,总投资额78.3亿元的17个中国—中东欧国家产业合作项目在宁波签约。其中,匈牙利玛格努斯(Magnus)的小型飞机,有望在中国进行生产销售,爱沙尼亚的智慧路灯项目有望在3个月内和宁波市民见面。
“中东欧博览会能级的提升,让更多中国企业意识到中东欧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而中东欧政要和驻华使节的参与,也带动了当地贸易科技企业对中国的兴趣。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了解宁波本土龙头企业的需求,发掘与之相匹配的中东欧项目并进行对接。”张明明说。
向世界讲好宁波故事
本届博览会期间,为了迎接八方来客,宁波的城市面貌也更上一层楼。这不仅在于市内景观的系统性提升,还意味着借此契机加快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让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些天路过三江口的市民,会发现老外滩沿江扮“亮”了,这里完成了灯光系统提升工程,为旅客带来灯光秀的视觉盛宴;参加博览会的展商,能在展馆、机场、酒店、车站看到身着白色T恤的宁波志愿者,他们为文明有礼的宁波“代言”。
同时,宁波还迎来了156家中外媒体的603名记者参会,成为宁波各类活动记者参与最多的一次。当全球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媒体人来到宁波并留下深刻印象,势必能扩大宁波的“朋友圈”,让宁波和中东欧博览会的故事向全球传播。
“宁波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融合了古典与时尚,能让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这里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能帮助人们快速成长。”Georgios Kapogiannis博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理工学院的教师,来自雅典的他在宁波生活了3年半。他打算通过希腊的传播渠道发声,让更多当地人了解中国、了解宁波。
今年,Georgios的妻子Eleni作为一名创业者,跟贸易伙伴一起把希腊的橄榄油和红酒带到了博览会,也让他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有了更深的感触。作为高校教师,Georgios更注重双边的人文交流,希望高校能在其中搭建促进沟通、增强互信的桥梁。
在《中国外资》杂志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翟丽看来,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当下,这场盛会能在宁波顺利举办,足以看出这座城市的前瞻性。这次是她第二次来甬参加中东欧博览会,在感受宁波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还体验到了更浓厚的贸易氛围。
她还注意到,本届博览会让许多世界500强高管齐聚一堂,而这些跨国企业在宁波有不少投资项目,“这足以看出宁波营商环境的优势,以及地处长三角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相信未来宁波的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好。”
宁波晚报记者 严瑾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