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是宁波老城的经典格局。
其中的西塘河,东起望京门,西抵大西坝,是宁波旧日车船出城北上的必经之路。举子入京赶考、官员抵达宁波,一般都从西塘河出入。
丰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西塘河上独一无二的风光,河上连续多座高大的石拱桥有些至今犹存,河滨两岸往来的人马市集,构成老宁波心中一缕难忘的乡愁。
近日,宁波有一位74岁的老人冯良全通过查阅史料、对照老照片,将心中的西塘河用水墨画了下来,题名《宁波明清西塘河》,全长34米,有人将其称为“宁波西塘河版”的《清明上河图》。
冯良全与笔下长卷。受访者供图
长卷绘制耗时五个月
6月12日,这张画作在宁波白云庄边的浙东文化研究院公开亮相,参加《最是城西好风景——冯良全先生国画西塘河长卷首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图按从东至西的方向画写,大致分为望京门、大卿桥、接官亭、泽民庙、西塘村居、西成桥、望春桥、新桥、上升永济桥、高桥、大西坝11个段落,即11个“景点”。几座大桥是重点描绘的部分,其中有些桥如今还在,有些已成为历史。
望京门
望春桥
接官亭
画家还用心地在长卷中嵌入了时序的变化,从头至尾暗嵌一年四季的二十四个节气,西塘河沿岸的河山、人文、船运、农耕、乡土特产等风土人情、市井万象尽入画中。实际画卷全长34米、宽60厘米,用小写意笔法,以淡墨、浅降色彩形成山水画格调。
展厅现场
画家冯良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从2019年下半年起,就在关注相关资料,留意捜集,走访拍照,写生、问讯、查阅,好不容易集齐了望京门、大卿桥、接官亭、西成桥,和类似大西坝的历史资料及照片,而后开始从白天到子夜的创作。为了让思绪不间断,节假日和今春的踏青旅游都为此“让路”,历时五个月,终于连贯成长卷。
《宁波明清西塘河》长卷共有1133个人物,拥有不同身份,穿着不同季节的服饰;有144条船,包括艚、舸、舰、农船、运输船、渔船、游船、摆渡船、放鸭船等各种船型。“希望这张画能够为后人留下一些记忆,同时也为宁波建城1200年献礼。”冯良全说。
冯良全在画展现场
留下浙东运河的文化记忆
作为浙东运河的重要组成,西塘河是一条历史优秀的文化长河,自宋代开掘至今已有1000多年,周围风光几经变迁。
在长卷最末,冯良全自拟了一篇《西塘河赋》:“城西最美西塘河,千年塘河起田歌。三十里源四明水,河上石桥座望座。橹帆艚舸如穿棱,浙东运河通京杭。塘畔先民勤耕耘,稻竹草席山笋多。商贾聚集坌似云,我续文脉画西塘。十多景点记长卷,廿四节气写塘河。”
1900年前后的西塘河老照片,近处是望京桥,远处是大卿桥
画展开幕当天,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林绍灵也来到现场,给予冯良全很大鼓励。“冯先生把他从小对宁波的深厚感情都表达在画里了,其中有他的生活经历,对宁波文化的了解,对历史的考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林绍灵说,“西塘河是宁波最具文化价值的一条河,当年往来官员(大)都是通过西塘河进入宁波。西塘河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景观,是宁波历史文化的浓缩,宁波所谓的江南、所谓的鱼米之乡在西塘河上可以一览无余。”
策展人、海曙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阎云泉则表示,举办这个展览,一方面感动于冯先生对绘画的执着,二来也是借宁波建城1200年之际,宣扬一种乡土情怀,展示基层文艺者用画笔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希望以此为交流平台,推动海曙区美术团队的发展。
展览海报
这些年,冯良全老先生还画过不少宁波主题画作,如“白云庄十二景”“保国寺”“鼓楼”“鄞江桥”等,也在展览上一并展示。
据了解,这一展览由宁波市海曙区美术家协会、宁波市海曙白云庄社区主办,将持续到6月21日。
宁波晚报记者顾嘉懿 文/摄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