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群服务中心旁,工作人员正在对参观者进行统计。今年恰逢建党百年,这里乘势成了“打卡”胜地,有时一天就有上万人次参观,真的可以用“川流不息”来形容。
一个藏在深山里的小小村落,凭什么有这样的吸引力?或许,只有你亲自来到这里,亲耳聆听“浙东红村”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故事,才会产生深深的共鸣——从经济薄弱到全面小康,老区华丽蝶变背后是红色引擎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代代传
“红岗的劲松,奔流的横溪,诉说着壮烈的过去;英雄的姓名,远去的声音,都化作点点繁星……”这是横坎头村的村歌,唱的是这片革命热土上的故事。
抗战时期,这里是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的所在地。如今,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浙东银行、新浙东报社等旧址,成为那段峥嵘岁月的光荣见证。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但老区共产党人的初心始终未变。
2004年,抓住《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契机,横坎头村全面启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保护性修缮工程。
住在旧址的是55户村民,大家住了几十年,一开始都不愿意搬。黄志尧等党员主动站出来,不仅自己带头签约、搬离,还帮着村干部一起动员其他住户,搬迁工程推进格外顺利。
2018年,立足新机遇,村党委谋划在核心区块建所红色教育学院。得知这一消息,作为老交通员后代的村民夏再龙二话没说,在最短时间内腾出了位于村委会旁的旧厂房,确保项目及时落地。
如今,横坎头村已成为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浙江四明山干部学院每年举办省内外培训班近200个、培训学员1.8万人次,每年还有20多万名党员干部到村开展“初心之旅”。
战斗堡垒,像根据地般坚固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2018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村党员的回信里,对横坎头村的发展提出了谆谆嘱托。
对于这一点,横坎头村有信心,也有底气。
多年来,村里始终把“建设同根据地一样坚固的战斗堡垒”作为目标,2007年成立全省首个革命老区村级党委,2019年组建全市首个村级大党委,与周边村、企业组成红村党建联盟。
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
村党委借鉴“支部建在连上”做法,打造6个五星级“前哨支部”,推行“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凡是涉及自然村的大小事务,都让支部党员先知道、带头干,这成了村党委治村理事的“法宝”。
截至目前,“前哨支部”发挥项目攻坚“桥头堡”的作用,有力推动乡村旅游综合体、红村风貌区提升等50余项工程快速落地。在“五水共治”、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中,党员干部事事冲在前、处处作表率,形成了强大示范带动效应。
与此同时,村党委全面推行每名党员联系6户农户、包干6项工作的“联六包六”工作法,激活每个红色细胞,加快形成“党群齐心、锋领过坎”的强大合力。
振兴发展,打造全国样板村
如何让革命老区实现振兴发展?如何让老区人民共享发展的红利?这些是井冈山、遵义、延安等革命老区面对的共同课题。
横坎头村给出的答案,是靠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
十多年前,横坎头村抢抓机遇,转变传统农业结构,收获了“第一桶金”。如今,当地樱桃等果树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并以此推动采摘、旅游和农家乐发展,让老区有了新活力。
随后,村里组建红村互助发展联盟,由红色旅游、会务培训等带来的客源,被源源不断推送给本村农家乐、民宿、家庭农场等经营户,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点燃了老区人民的干事热情,也激励着我们村党委一心一意谋发展,为老百姓幸福生活谋福利。”去年下半年,黄科威当选村党委书记,便立刻开足马力。
投资6.5亿元的“希望的田野·横坎头田园综合体”项目整体推进,以浙东延安红色文化学院、浙江四明山新希望绿领学院为主体的教育培训产业加速发展,今年这里还被中组部、财政部列为推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就在不久前,按照“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理念,这里全新成立了横坎头红锋共富联盟,将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庄,包括特色农产品销售、红色旅游带动等,让这条振兴发展路越走越宽敞。
记者黄合
通讯员余组轩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