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下应街道海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去年安装了一台AED。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作用这么大,能像灭火器一样普及吗?”近日,本报推出了关注AED的系列报道,有读者在公众号下这样留言。
AED具有便携性、易于操作性的特点,可以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被誉为“21世纪灭火器”。那么,AED在宁波能像灭火器一样普及吗?记者采访了专业人士。
急诊科每天都有心梗患者公众对AED的需求在增长
宁波市第一医院原急诊科主任宗建平说:AED设备是从心脏骤停到120赶到救援现场的这一黄金时间段的“救命神器”。生命具有唯一性,AED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认为,宁波公众对AED的需求显然也在增长。
首先,老年群体的数量在增长。宁波和很多同类城市一样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对老年人来说,心源性意外是各种危及生命的突发意外中非常高发的一种。
其次,心源性意外年轻化现象也很明显。“现代人普遍存在运动少、作息不规律等生活方式问题,年轻人突发心源性意外也时有发生。”
临床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宗建平曾经做过统计,1987年、1988年这两年,该院急诊科一年收治的心梗患者只有六七人。近几年,急诊科每天都能遇到心梗的患者。这一对比,足以看出,宁波心源性疾病发病率在增加,说明公众对AED的需求也在增长。
宁波需要更多急救志愿者和救命神器
关键时刻,一台AED加上懂得心肺复苏的志愿者,就能够成为划分生与死的界线。“加大公共场所AED投放力度,既是构建城市应急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几天前,宁波市急救中心主任金惠铭收到第二届中国AED发展高峰论坛的邀请函,发出邀请的是深圳市急救中心。两年前,他曾参加在深圳举办的首届中国AED发展高峰论坛,对当地AED的普及推广工作印象深刻。
来自深圳急救官微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深圳已在公众场所配置5500台AED,覆盖率全国第一。未来5至10年,深圳将达到每10万人300台的国际标准配置。除了在公共场所设置AED,深圳还着手推进“流动的救命站”,自2021年1月起,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开始投放到深圳巴士集团的105辆大巴上,在公交车上为市民提供专业的救护服务。截至2020年底,深圳推广AED三年来,使用AED成功抢救了23条生命。
“AED急救设备安装好,关键还要有人会用、敢用。”金惠铭表示,AED的推广,还要配合急救志愿者的培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心肺复苏技术,公共场所又随处可见AED,才能提高整个城市的社会急救能力。
开发类似“滴滴急救”APP把院前急救往前推
宗建平说,由于价格、普及程度等因素,AED很难像灭火器一样得到普及,但政府、企业在推广AED上还可以做很多努力。
他建议可以两条腿走路:政府在公众场所推广AED,比如广场、机场、学校、地铁、公园;更重要的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企业、厂房、写字楼、居民区同样非常需要安装AED,比如在一栋写字楼的不同楼层装几台AED,关键时刻是能救命的。
另外,他建议,大型公共集会、活动时,主办方应该提前准备好AED等急救设备。
宗建平认为,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人口数量等,决定了有优势也有能力把院前急救再往前推,更好地和死神抢时间。
他提到,多年来宁波市红十字会做了大量心肺复苏急救员培训工作,在院前急救上,宁波有人才这一软件基础。目前,宁波已经在公共场所投放了760余台AED,这一数量还有望继续增加,有院前急救的硬件基础。
“我的设想是,可以研发一款APP,类似于‘滴滴急救’。在这个APP上,既可以寻找到最近的AED,也可以寻求最近的急救人员帮助,把院前急救的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宗建平说,如果这个设想可以实现,将成为宁波的一张靓丽名片,也将惠及每一个市民。
宁波晚报记者王颖孙美星文/摄
●相关链接
如有建议或捐赠意愿欢迎联系我们
连日来,关于AED的报道也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认为,宁波许多公园里每天有很多人健身锻炼,但几乎没有看到AED,应该引起重视。“刚刚找了一下AED地图,姚江滨江公园沿岸找不到一部AED,这里有很多健身锻炼的市民,希望有关部门考虑一下市民的需要。”网友青青子衿这样留言。
还有的网友表示,学校里每天都要上体育课,建议每一所学校都能配置AED。也有网友希望有机会学习如何使用这种设备,在必要时可以派上用场。
如果您有关于AED布局的意见和建议,或是有意愿捐赠AED,都可以在甬上客户端的找记者栏目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及时回应。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