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龚一鸣 通讯员 甬体宣
东京奥运会大幕将启,体育成为这个夏天最热的话题。其实,在没有大赛的日子里,体育也已然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近日,宁波市体育局首次发布《2020年度宁波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分析报告》,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共回收有效样本4805个。
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2020年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2524402.51万元,人均体育消费为2684.31元,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7.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
去年宁波人购买体育用品花1843元,网购是主要渠道
《报告》显示,体育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关系成正比。年收入少于3万元的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1562.20元;年收入为10万-13万元的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3981.59元;年收入超过13万元的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4501.55元。
在消费品类中,宁波人更倾向于购买实物型体育消费,占比达68.7%。非实物型体育消费中,健身休闲消费支出占比为20.5%;体育培训和教育服务支出占比为3.2%;“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将逐渐从实物型消费转向非实物型消费。”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那么,哪些是宁波人最爱买的体育用品?
去年,每个宁波人购买体育用品花了1843.61元,占人均体育消费的68.7%。
其中,运动服装与鞋帽消费最高,人均消费1187.26元,占人均体育消费的44.2%;运动健身设备、器材和相关用品消费支出排名第二,人均消费343.55元,占人均体育消费的12.8%;智能体育装备消费和户外运动装备消费相对较少,人均消费分别为168.02元和144.77元,占比分别为6.3%和5.4%。
购买渠道方面,更多居民使用线上渠道购买体育用品。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使用淘宝、京东、苏宁等渠道购买体育用品的居民占比合计为63.7%,在实体店购买的居民占比仅为33.7%。
江北和北仑体育消费水平最高
在宁波,各区经济基础与居民体育消费意愿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经济基础与居民体育消费意愿,导致各区体育消费有显著的差异。江北区和北仑区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最高,均超过3000元;鄞州区和余姚市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次之,位于2800元-3000元之间;海曙区、慈溪市、宁海县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位于第三梯队,在2400元-2600元之间;奉化区、镇海区以及象山县的人均体育消费则处于第四梯队,均低于2400元。
与此相对应,城镇居民人均体育消费相对较高,达2965.51元,农村居民人均体育消费1687.16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高出农村1278.35元。进一步分析显示,宁波市城镇居民人均体育消费在所有细项上都有不同幅度的领先。
男性是体育消费绝对主力 羽毛球和篮球最受欢迎
调查显示,宁波男性人均体育消费为2948.41元;女性人均体育消费为2396.30元。虽然总体消费男性高出不少,但在健身休闲消费意愿及体育培训和教育服务消费方面,女性意愿更高,健身休闲消费占女性所有体育消费比重24.5%,高出男性7.9个百分点,体育培训和教育服务消费占女性体育消费的比重为4.9%,高出男性3.1个百分点。
统计发现,市民经常参与运动项目相对丰富,涵盖了室内运动和室外运动,陆上运动和水上运动,7个项目的市民参与率超过10%。
羽毛球受欢迎程度最高,居民参与率达36.3%;篮球受欢迎程度其次,居民参与率达32.1%。此外,户外、登山、徒步的居民参与度也较高,达28.7%,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宁波市人均购买体育彩票消费58.66元,占人均体育消费的2.2%。体育彩票消费与受教育水平呈现负相关。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居民人均体育彩票消费为31.91元;大专或本科学历居民人均体育彩票消费为54.09元;高中及以下学历居民人均体育彩票消费为71.32元。
“没有闲暇时间”成体育消费最大阻碍
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有人抱怨“没时间锻炼”,根据报告显示,“没有闲暇时间、可支配收入以及场地设施局限”,是制约宁波市居民体育消费发展的三大原因。
宁波市居民拥有的闲暇时间相对不足,“没有闲暇时间”是阻碍体育消费因素的首要因素,提及率达到47.5%。收入是消费的物质基础。宁波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构成了一定阻碍,“经济收入有限”排在阻碍体育消费因素的第二位,提及率为26.4%。体育消费需要场地设施的支撑,宁波市体育场地设施供应仍有不足,“场地远不方便”“场地器材不足”的居民提及率分别为16.0%和9.6%。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