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弹性离校、享受素质类课程服务!课后服务宁波做法来了
2021-08-30 14:3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相关报道:课后服务的宁波做法来了!附政策解读

  中国宁波网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张土良 文/摄

  学生放学早,双职工家庭接送难,孩子无人管,怎么办?一部分家长会选择把自己孩子送去托管班,虽然这种托管班能够看住孩子,但是收取的费用并不低,服务也比较单一。“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基础上,聚焦“五育融合”,让课后服务更有温度?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等九部门出台《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和幼儿园托育服务的实施办法》。

  未来,在家长、学生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宁波将建立起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课后服务体系,高中段学校可参照初中学校,开展各类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延伸,致力于提供适合的教育,将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宁波在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早,探索出一套“宁波模式”,为不少甬城众多双职工家庭解决了“三点半接娃”难题。但如今,家长不再满足于孩子单纯托管,希望服务内容更丰富多彩,孩子能做家庭作业,还能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服务时间再延长些。

  这份新出台的文件回应了家长的迫切需求,将服务内容再升级,课后服务对象范围再延伸。在家长及学生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面向全体在校(园)学生(幼儿)开展课后服务,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幼儿)全覆盖。

  文件规定,幼儿园课后服务主要以提供看护或者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活动为主。课后服务期间,可根据学生需求提供餐食服务。

  义务段则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严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集体教学、讲授新课。

  今年暑期,宁波率先在全省开设暑托班,在海曙区、北仑区两地试点,共设立44个办学点2期共开设107个班次,招生2945名,为全省小学暑期托管探路打样。接下来,还将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幼儿园在寒暑假开展托管、托育服务,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此次文件中明确建立“5+2”课后服务时间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于工作日放学后开展课后服务,每天不少于2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各单位正常下班时间。非寄宿制初中学生在校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得迟于20:30,寄宿制初中晚自习安排应充分保障学生寝前准备与睡眠时间。

  工作日期间,幼儿园在完成规定时间的基础上,根据家长需求和自身实际提供留园看护。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实行弹性离校机制,不得强制有需求在校自主学习的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结束前离开学校,学生自主学习场地由学校统筹安排。

  今后,课后服务模式也将更加丰富化。学校可以充分挖掘本校管理、师资、课程、场地等方面资源,自主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社区、行业协会、志愿团体等公益组织也能参与进来。确因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但学生有需求,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名义与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办班。鼓励组织名优骨干校长、教师、教研员,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综合素质类专题讲座、主题报告、在线答疑、个性辅导等课后服务。鼓励不同学段学校,根据办学特色,互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据悉,宁波即将建设市县两级课后服务课程开发中心,建设课后服务课程库,统筹推进线下+线上两类课程建设。聚焦五育融合,分学段联动,市县校协同开展体育、美育、人文、科普、实践等素质教育课程包开发建设。依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甬上云校”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课后服务数字课程平台,深化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建设,免费向学生提供。鼓励跨校、跨区域课程建设资源共享。鼓励吸纳行业协会、学会、课程专家等专业人士参与制订课程方案。

  文件规定,素质拓展服务时间占比原则上不少于课后服务总时长的50%,每堂课原则上不长于30分钟。鼓励建立以社团、兴趣小组为单位的课程实施模式,可以跨年级、跨班级,自由选择,走班上课。

  学校可根据学生需求和课程设置需要,聘请专业院校教师、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文艺科普工作者、“五老”人员、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家长讲师团成员、大学生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校内课后服务。

  对于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课后服务费用,文件也作了明确的解答。设定服务性收费的,应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科学设定标准,并向社会公布。费用收支情况定期公开公示,自觉接受市场监管、审计等相关部门和家委会的监督。

  各校要定期组织家委会、家长会进行满意度评价,自觉接受家长的监督。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的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审核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从出入管理、服务供给再到饮食安全等,各校要建立起课后服务安全管理预案备案制度。通过发放告知书、信息公示、召开家长会、签订课后服务协议和责任书等形式,明确权利义务,保障各方知情权。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弹性离校、享受素质类课程服务!课后服务宁波做法来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8-30 14:36:00

  相关报道:课后服务的宁波做法来了!附政策解读

  中国宁波网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张土良 文/摄

  学生放学早,双职工家庭接送难,孩子无人管,怎么办?一部分家长会选择把自己孩子送去托管班,虽然这种托管班能够看住孩子,但是收取的费用并不低,服务也比较单一。“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基础上,聚焦“五育融合”,让课后服务更有温度?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等九部门出台《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和幼儿园托育服务的实施办法》。

  未来,在家长、学生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宁波将建立起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课后服务体系,高中段学校可参照初中学校,开展各类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延伸,致力于提供适合的教育,将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宁波在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早,探索出一套“宁波模式”,为不少甬城众多双职工家庭解决了“三点半接娃”难题。但如今,家长不再满足于孩子单纯托管,希望服务内容更丰富多彩,孩子能做家庭作业,还能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服务时间再延长些。

  这份新出台的文件回应了家长的迫切需求,将服务内容再升级,课后服务对象范围再延伸。在家长及学生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面向全体在校(园)学生(幼儿)开展课后服务,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幼儿)全覆盖。

  文件规定,幼儿园课后服务主要以提供看护或者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活动为主。课后服务期间,可根据学生需求提供餐食服务。

  义务段则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严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集体教学、讲授新课。

  今年暑期,宁波率先在全省开设暑托班,在海曙区、北仑区两地试点,共设立44个办学点2期共开设107个班次,招生2945名,为全省小学暑期托管探路打样。接下来,还将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幼儿园在寒暑假开展托管、托育服务,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此次文件中明确建立“5+2”课后服务时间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于工作日放学后开展课后服务,每天不少于2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各单位正常下班时间。非寄宿制初中学生在校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得迟于20:30,寄宿制初中晚自习安排应充分保障学生寝前准备与睡眠时间。

  工作日期间,幼儿园在完成规定时间的基础上,根据家长需求和自身实际提供留园看护。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实行弹性离校机制,不得强制有需求在校自主学习的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结束前离开学校,学生自主学习场地由学校统筹安排。

  今后,课后服务模式也将更加丰富化。学校可以充分挖掘本校管理、师资、课程、场地等方面资源,自主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社区、行业协会、志愿团体等公益组织也能参与进来。确因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但学生有需求,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名义与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办班。鼓励组织名优骨干校长、教师、教研员,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综合素质类专题讲座、主题报告、在线答疑、个性辅导等课后服务。鼓励不同学段学校,根据办学特色,互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据悉,宁波即将建设市县两级课后服务课程开发中心,建设课后服务课程库,统筹推进线下+线上两类课程建设。聚焦五育融合,分学段联动,市县校协同开展体育、美育、人文、科普、实践等素质教育课程包开发建设。依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甬上云校”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课后服务数字课程平台,深化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建设,免费向学生提供。鼓励跨校、跨区域课程建设资源共享。鼓励吸纳行业协会、学会、课程专家等专业人士参与制订课程方案。

  文件规定,素质拓展服务时间占比原则上不少于课后服务总时长的50%,每堂课原则上不长于30分钟。鼓励建立以社团、兴趣小组为单位的课程实施模式,可以跨年级、跨班级,自由选择,走班上课。

  学校可根据学生需求和课程设置需要,聘请专业院校教师、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文艺科普工作者、“五老”人员、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家长讲师团成员、大学生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校内课后服务。

  对于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课后服务费用,文件也作了明确的解答。设定服务性收费的,应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科学设定标准,并向社会公布。费用收支情况定期公开公示,自觉接受市场监管、审计等相关部门和家委会的监督。

  各校要定期组织家委会、家长会进行满意度评价,自觉接受家长的监督。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的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审核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从出入管理、服务供给再到饮食安全等,各校要建立起课后服务安全管理预案备案制度。通过发放告知书、信息公示、召开家长会、签订课后服务协议和责任书等形式,明确权利义务,保障各方知情权。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