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王佳 通讯员毛芳芳
徜徉在宁波,中山路、中山广场、逸仙楼、“孙中山先生演讲处”碑……历史的烟云,已化作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
11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以其惊心动魄的时代伟力,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作为辛亥革命的前沿城市,宁波在这段历程中又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1911年11月5日宁波光复起事处。照片由宁波市档案馆提供
1911年11月5日,宁波与省城杭州同日发动起义并成立革命政权。宁波光复对于推动和发展全国尤其是东南地区的革命形势,以及援助南京的光复,意义重大。
与众不同的是,宁波的光复可谓是水到渠成,波澜不惊。
这年7月31日,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与会的33名各省代表中有周淡游等3名宁波人,其后,陈其美派赵家艺回宁波,成立同盟会宁波支部,赵任支部会长,陈训正任副会长。宁属各县相继成立分支部。
被公认为对宁波光复具有开创之功的赵家艺和其兄赵家藩,祖籍慈溪,后迁宁波城内,父亲系工商业家。陈训正出身慈溪工商之家,本人于1903年中举,同盟会元老,地方著名士绅。
赵家艺1916年在日本命人烧铸瓷盘一只,上书“世界大同”,以表达他的追求。照片由宁波市档案馆提供
正是上述诸人利用他们的地位、身份和广泛的社会影响,积极在宁波上层人士中活动,并先后控制了教育会、地方自治会、商会、国民尚武分会、保安会等组织和民团武装,迅速扩大了革命影响,并渐次将政、军、绅、商、学各界团结争取到革命旗帜之下。
正是这种气势,逼走了道台文溥。而光复前夕成立的保安会,实际上已成为控制在革命党人手中的临时性过渡政权,表明革命光复已成为宁波上层社会的共识。唯其如此,宁波神奇般地平静光复,也就不足为奇了。
1911年11月6日《申报》讯:“宁波昨天午后悬挂白旗归顺,官商均安。”照片由宁波市档案馆提供
宁波志士的各种政治活动也越来越活跃。当时,为向宁波民众输入新知识和新思想,他们在政治、法律等栏目中介绍西方政治学说和国内革命的活动情况,尤其是利用《四明日报》对于国内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作了较多介绍,诸如中国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孙中山“三民主义”内容,《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及革命党人活动等,均有介绍。
1912年1月,宁波各界人士在小校场召开庆祝大会场景。照片由宁波市档案馆提供
从宣传革命到建立革命团体,从资助革命到投身革命,从策动起义到苏浙皖光复,浙江和宁波的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上英雄原不亏,雄才亦许常人为;如吾夙负平生志,当使声名千古垂。”这是辛亥革命先烈马宗汉16岁时写的一首诗。
马宗汉原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慈溪人。自幼就读于余姚达善学堂,与具民族气节者相交往,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为己任。1907年参加安庆起义,为不使无辜群众遭殃,挺身而出,亮明身份而被捕,在狱中备受毒刑而不屈,牺牲时年仅23岁。
辛亥革命期间,宁波商人在上海等地十分活跃,不仅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程度不同地表示同情和支持,更有不少宁波商人进而直接参与这场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前,支持孙中山、陈其美等革命党人从事革命活动与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帮助革命党人夺取和巩固政权。支持方式多以经济为主,政治军事为辅。
孙中山曾三次来浙江,1916年8月22日到24日,孙中山亲临宁波,以“地方自治”为题,发表演讲。他对旅居海外甬商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且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并对宁波寄予极大希望。
1916年8月22日,孙中山在宁波赵家艺家。照片由宁波江北岸鸿仪照相馆摄。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辛亥革命的精神之魂是爱国主义精神。当年,正是因为国家的积贫积弱、民族的危难多舛、人民的困顿疾苦,有志之士才要用革命推翻清朝腐败统治,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和“振兴中华”的吼声。
也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先辈们未完成的事业,接续奋斗,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屹立在世界东方。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