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由象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电影《长津湖》中,这样一个片段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无论多危险,最先被保护起来的就是无线电设备和编译员。而在真实的长津湖战役中,被保护起来的技术人员中就有现年89岁的宁波象山老兵吴昌业,他的故事也被记录在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中。
近日,记者来到象山县老年公寓,采访了吴昌业,听他讲述了长津湖战役里的“电波风云”。
89岁的吴昌业老人谈起往事神采奕奕。 通讯员供图
敌我电台配比1600:11
战场印象最深的就是尖厉的哨子声
吴昌业是河南许昌人,1947年冬天,15岁的他被华东野战军一纵文工团选中进了部队当了文艺兵。随后,他参加了淮海战役、解放上海的战役。1949年9月,因为工作需要,吴昌业从文工团调到了无线电通讯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吴昌业所在的部队调入志愿军,从山东兖州坐火车前往朝鲜。11月6日,部队抵达鸭绿江边。
年轻时的吴昌业。受访者供图
当时,志愿军入朝时总部机关只有9部短波电台,后来才增加到11部。有线电通信最开始只有一个电话队,后来才建立了2个有线电通信营,而美军一个师就有电台1600部。
“电台不够,我们就用军号、哨子、信号弹甚至手电筒保持联络。所以后来美国人说在朝鲜战场,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人尖厉的哨子声。”吴老回忆起当时敌我装备对比,依然唏嘘不已。
那时,在20军军部负责电台的吴昌业一直跟随军部行动。从入朝的第一天起,他们接到的指令便是:前往长津湖。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它发源自朝鲜黄草岭的长津江,每到10月份的时候,这里就会变成寒风肆虐的“人间冰窟”。吴昌业说,山上的雪足有半米厚,他背着电台每向山上爬一步,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还冻得直打哆嗦。
虽然战斗一天天临近,但无线电通信还是尽量不用,怕被美军发现目标,引来狂轰滥炸。当时,西线第13兵团和吴昌业所在的东线第9兵团都是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只要部队行军,就得把电台关掉,到了新的地点,马上架设电台,开始呼叫,故意让美军侦听到,以为志愿军撤退了,而后再关电台,让信号消失,使美军摸不清动向,用无线电通信牵着美军的鼻子。所以吴昌业入朝以后基本没有休息过,每天背负电台不停行军。
无意之举,
接到一封关乎战局的紧急电报
按照计划,原定11月26日晚发起总攻,我军计划从长津湖东西线把美军的陆战第一师包围并一举歼灭。和往常一样,26日当天整个军部只有二台在值班。中午,作为一台台长的吴昌业来到二台了解情况。就是这次无意之举,让他接到了一封关乎战局的紧急电报。
“我刚把机器调到我的频率上,就听到兵团正在呼叫我,同时他发了一个密语,意思是有十万火急电报给我。”这让吴昌业马上紧张起来。他来不及请示领导,就急忙把信息抄录下来,只有寥寥数字:张廖,26晚停止总攻。宋。
吴昌业第一时间把电报送到主管领导报话队主任吴贺民手中,吴贺民看了电报第一个念头就是事关重大,万分紧急。
报话队的几个电台都忙碌起来,一直向兵团发报,却迟迟不见回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各师团已蓄势待发。他们一遍一遍地呼叫,终于等来了兵团的回音。吴昌业的电文终于得到了核实,并立即传达给各部队。
吴老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通讯员供图
吴昌业回忆,这个信息如果没有传递出去,后果实在太严重了。按照志愿军总部的计划,西线和东线同时发起攻势,而东线推迟攻击的原因是东线部队没有全部按时到达预定位置,形成不了对美军的合围,容易把战役打成一锅“夹生饭”,放跑了美军不说,搞不好还会被美军从侧翼突破,形成反包围,导致整个战役的失利,从而影响朝鲜战场的全局。
11月27日黄昏,战区气温零下40℃,当全线出击的冲锋号吹响后,几乎冻僵的志愿军指战员从雪地上爬起来,借着夜色的掩护,分兵五路展开突袭,分割突破敌军阵地,一下子把敌军打懵了。一场围歼与突围的惨烈战斗开始了。这一仗打了三天三夜,俘虏美军500多人,缴获坦克军车等数百辆,但是我方伤亡也很大。吴昌业所在的东线第9兵团由于伤亡大,在元山休整了年余,伤病员全部送回国内治疗,又从国内调来一批志愿军指战员充实部队。次年2月,第四次战役开始,吴昌业和部队一起又重返前线……
吴老感慨说,回忆起这些,就仿佛发生在昨日。当时,抗美援朝志愿军中通信兵涌现出三等功以上功臣3000余人,其中一等功以上英模78人,他们有好多都已牺牲或离世。“战友们虽然走了,但他
们的冲锋精神却永垂不朽!”
宁波晚报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魏芳芳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