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出台 宁波将建立课后服务综合管理平台
2021-11-23 06:56:05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以后,义务段学校的“5+2”课后服务实现了全覆盖,但要真正让孩子在校内“学好”“学足”,促进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下好“课程建设棋”是关键。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印发《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课程的核心和学校在自主开发课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给出了明确方向。

  着力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

  《指导意见》要求学校按照多元分层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择性课程,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建设的过程注重实践性,指导学校设计项目式、主题式、探究式学习活动,创设有意义的真实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合作学习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综合素质。

  学校要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课后服务课程,便于学生规划整个学习阶段的修习计划。同时,实施课后服务育人成效反馈制度,建立学生课后成长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课程选择、兴趣特长、潜能表现等情况,每学期向家长反馈,提出专业化建议。

  将建课后服务综合管理平台

  《指导意见》明确,学校是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主体。学校应坚持依照不同年级学生水平和学校整体课程设置,系统整合拓展性课程和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制订课后服务课程规划,开发主题式、菜单化课后服务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动员教师积极开发课后服务课程,鼓励吸纳行业协会、学会、课程专家等专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建议着重开发德育活动、文体艺术、科普实践、人文阅读等四类课程。

  值得关注的是,宁波市教育局将建立课后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网上报名选课服务,并强化课后服务课程开展情况的统计、监督与评价。市县两级课程开发中心要建立起来,并整合全市教研资源,建设课后服务课程库,统筹推进线下线上两类课程建设,大力推进素质类课程开发。

  全市还要建立“1+X”课后服务师资库,建设一支以课程需求为导向,以在职教职工为主体、社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稳定性高、专业性强、素养好的师资队伍。逐步推动优秀师资校际、区域和全市共享。加强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的校外人员和社会组织的教育资质审核,杜绝盲目开设和引进校外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要搭建课后服务品牌课程评选平台,建立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评价激励机制。保障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实施的必要经费,建设与完善配套教学设施设备,为学校开发开设课后服务课程提供条件保障。

  宁波晚报记者樊莹 通讯员余晶晶 田荣华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出台 宁波将建立课后服务综合管理平台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11-23 06:56:05

  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以后,义务段学校的“5+2”课后服务实现了全覆盖,但要真正让孩子在校内“学好”“学足”,促进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下好“课程建设棋”是关键。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印发《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课程的核心和学校在自主开发课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给出了明确方向。

  着力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

  《指导意见》要求学校按照多元分层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择性课程,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建设的过程注重实践性,指导学校设计项目式、主题式、探究式学习活动,创设有意义的真实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合作学习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综合素质。

  学校要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课后服务课程,便于学生规划整个学习阶段的修习计划。同时,实施课后服务育人成效反馈制度,建立学生课后成长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课程选择、兴趣特长、潜能表现等情况,每学期向家长反馈,提出专业化建议。

  将建课后服务综合管理平台

  《指导意见》明确,学校是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主体。学校应坚持依照不同年级学生水平和学校整体课程设置,系统整合拓展性课程和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制订课后服务课程规划,开发主题式、菜单化课后服务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动员教师积极开发课后服务课程,鼓励吸纳行业协会、学会、课程专家等专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建议着重开发德育活动、文体艺术、科普实践、人文阅读等四类课程。

  值得关注的是,宁波市教育局将建立课后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网上报名选课服务,并强化课后服务课程开展情况的统计、监督与评价。市县两级课程开发中心要建立起来,并整合全市教研资源,建设课后服务课程库,统筹推进线下线上两类课程建设,大力推进素质类课程开发。

  全市还要建立“1+X”课后服务师资库,建设一支以课程需求为导向,以在职教职工为主体、社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稳定性高、专业性强、素养好的师资队伍。逐步推动优秀师资校际、区域和全市共享。加强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的校外人员和社会组织的教育资质审核,杜绝盲目开设和引进校外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要搭建课后服务品牌课程评选平台,建立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评价激励机制。保障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实施的必要经费,建设与完善配套教学设施设备,为学校开发开设课后服务课程提供条件保障。

  宁波晚报记者樊莹 通讯员余晶晶 田荣华

  

编辑: 蔡嘉妮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