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人:孙虹女
那是1992年,我在民国古镇溪口剡溪畔读书。那年月,校园文学特别流行,如果谁能写首小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男神”或“女神”。学校有个文学社,名叫“蓝鸟”,定期编蜡版油印刊物《蓝鸟文学》,上面是青葱少年写给缪斯的情话。
初夏时节的江南是翠的、绿的,我们唱着《五月的鲜花》迎来五月。一天,文学社社长傅君突发奇想:联系全市大中专院校文学社搞个见面会。傅君是山东人,说干就干,打电话、寄信、托同学,几乎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结果令人激动:几乎全市所有大中专院校都联系到了。大家相约五月中旬的星期六,相聚宁波,地点是天一阁。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天一阁”这三个字。见我很奇怪,傅君说:天一阁,那可是南国书城,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余秋雨先生写过《风雨天一阁》呢。而且,天一阁旁就是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城名胜半归湖”美称的月湖,月湖可是宁波的“母亲湖”。于是,我期待着能去看到月湖、看到天一阁。
当时,从溪口到宁波是非常不简单的事。且不说路上需要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单单车票就要三块钱,在每月伙食费30块左右的年月,同学们一般都舍不得。好在,学校周末有班车带老师们去市里购物。老师们到工会领一张硬纸板的车票就可以去了,而学生则需要1.5元购票。文学社的“娘家人”团委对文学社特别厚爱,对这项活动大力支持,特批了6张票。文学社在全校范围内选派6位代表,同学们跃跃欲试,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那天,学校定为7点发车。我们6人6时多就在学校图书馆门前集合。车开出校园后,大家激动得一路交谈个不停。对我来说,一年前的9月来到溪口上学,当年在南站被校车接上直接到了溪口,再次来宁波是过年时,坐学校的大客车到南站再坐火车回家,感觉南站就是宁波。这次天一阁之行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参观宁波。
到达宁波快10点。司机把我们在南站对面的金龙饭店门口放下,然后找地方停车去了。我们一路小跑,经过樟树相伴的长春路,穿过小家碧玉的天一街,来到了儒雅芳香的天一阁大门口。第一眼看到天一阁,仿佛一位村姑,很是雅致、清秀。五月的阳光,墨绿的树荫,层层叠叠的马头墙,仿佛一幅水墨画,铺展在眼前。
神奇的是,虽然没有微信等联系,但是大家很守时。上午10时,来自全市大中专院校的30多位文学爱好者,齐刷刷相聚天一阁门前。记得大家排成三排,拍了一张非常珍贵的大合影。当时,天一阁的门票是5毛钱左右。活动是我们蓝鸟文学社发起的,于是门票由我们学校买单。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每一处景色都是新奇的,包括脚下的石子路。浙江医药学校、宁波商业学校、宁波海洋学校等来过的同学当起了向导。我拿着笔记本,记下了一副副对联。在用山石堆成的“九狮一象”景点前,大家抢着找九狮和一象;听到阁前凿的“天一池”通月湖,大家无不为古人的智慧叹服。大家一边观景一边交流,诸如学校文学社有几个?哪个影响最大?学校支持力度如何?
记得一起参加活动的一位江西同学很有灵气很有才气,特别喜欢画画、读书,脖子上挂着胶卷相机拍个不停,还买下了不少字贴、书签,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的园林,以及书法、石刻、石构建筑,让江西同学流连忘返。
进入天一阁,如同走进大观园。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在宅东建造藏书楼,取“天一生水”之意,命名为“天一阁”。最景仰的是东明草堂,这是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号东明,故其书室题为“东明草堂”。秦氏支祠外是马衙街,有一片湖水,据说直通月湖。
在明州碑林处,大家停下来商量“文学大事”。那气势,从多日后冲洗出来的胶卷照片中可感受到“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时间飞快,12时左右,几位男同学抬来了面包和汽水,这是我们的中餐。大家说说笑笑,或坐或站,有人在高处拍了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遗憾的是,忘记了面包和汽水是哪所学校团委赞助的。
见面会的成效很明显:成立全市大中专院校文学社联合会,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每学期编印一期会刊……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首次会议也成为最后一次会议……
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宁波,和那次参观月湖畔的天一阁不无关系。我想,在全国,如果找一座城市以书著称,也许宁波最合适不过了。对一座城市来说,城市形象主题口号往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气质。“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把书放在一座城市的形象主题口号中,且放在第一句,这在全国城市形象主题口号中几乎独一无二。
工作后,不管接待贵宾,还是陪同朋友,我都会选择天一阁。我认为,天一阁最能代表宁波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走进天一阁前前后后不下二十次,每次走到天一阁大门口,我都会莞尔一笑:嘿,天一阁,你还记得我吧?当年一个文学少年打你身边经过。
岁月如歌,近三十载匆匆而过。校园文学不再流行;当年策划活动的傅君失忆多载,定居山东,奇怪的是,我到山东看望时,说起天一阁,他却记忆犹新;也不知当年参加会议的30多位青葱少年现在何方?
21世纪20年代第一个年头初冬时节,当我的目光掠过宁波这座城市的时候,蓦然回首,这座书香怡人的城市已走过了1200个春夏秋冬,满城书香、穿越千年……(作者为宁波大学 孙虹女)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