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北仑
猝临战疫15日 北仑80后社区书记和她的“战友们”
2022-01-15 22:36:00 稿源: 甬派  

  1月8日,北仑区应急响应等级从Ⅰ级调整为Ⅱ级后,社区每天都接到数百个居民来电。张璐凝(左)与社工陈颖艳在工作中。

  1月15日晚上8点,北仑回来了。欢呼声从四面八方涌来,无论是眼前,还是手机里。

  半个月前,新年第一天,北仑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塘湾社区陆续有2例确诊。整个社区属于防范区,却有两栋居民楼分别划为封控区和管控区。

  三种区域,三种防控标准。这里,成为了整个新碶街道除封控区管控区外,情况最为严峻的社区之一。

  平静的社区生活戛然而止,80后社区书记张璐凝和社工们开始了他们有生以来最奔忙的15天。

  在抗疫一线,这群年轻人用自己微小而坚韧的捍卫,与这座年轻的城市一起迎来了彻底的解封。

  核酸采样现场。辖区居民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送上“小红花”。

  未知到熟悉

  接下来的工作难度会超乎想象

  “请成为永远疯狂永远浪漫永远清澈的存在。”

  杂志上的一句歌词,被80后社区书记张璐凝贴在了办公桌的一角。这也是她对自己,和当下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的最终期许。

  “遇见塘湾”的社工微信群,也是张璐凝取的名字。9名社工,基本上是80、90后,个性迥异,唯一的70后方雪贞是社区里的大姐,为人温婉,无人不熟。

  1月1日晚,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送粥奶奶”陈杏娣在核酸采样点做志愿者。

  塘湾社区成立才2年,主打“小而美”,辖区内9个小区,居民4085户,常住居民12000人左右,其中,就居住着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送粥奶奶”陈杏娣,全国最美志愿者陈军浩,浙江省最美家庭王秀美等。

  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社区这两年打造了“四季锦绣、和宁塘湾”品牌,让居民在塘湾感受幸福,共享城区品质更新发展红利。

  “1月1日早上5点多,我接到街道干部的电话,要求社区准备大规模核酸检测。”

  这是北仑启动第一次“三区”内的核酸检测,由于情况紧急,采样物资来不及运送,整个塘湾社区先开设了4个采样点。

  张璐凝心头一沉,“接下来的工作难度会超乎想象。”

  为了照顾老年人和小朋友,两个90后社工在核酸采样现场设置了“爱心专椅”。

  忙乱到有序

  外籍居民点赞社区服务

  第一次核酸检测持续到了晚上11点多。几个年轻的社工在各自的包片小区挨个协调,忙到飞起。

  第二天,全省驰援北仑,全区采样点增至471个,塘湾社区的采样点增至7个。

  张璐凝安排了7个女社工每人负责一个采样点,唯一的男社工王其科负责转运物资,采样试管、转运箱、防护服、N95口罩、面屏、手套……“既要保证每天的核酸采样有序进行,也要保障每个社工和志愿者的安全。”

  北仑区实施临时封闭管理的当天下午,很多在楼上观望的居民,决定走出家门。

  1月4日,来自塞尔维亚的Branka点赞社区和志愿者。

  “下午看到要大规模核酸的消息,我就想,社区应该很忙,他们会不会需要帮助?”居民裘先生在附近住了好几年,第一次走进社区办公室。

  就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裘先生发现了一位外籍居民。“她看上去有点无措,不知道怎么预约核酸采样。”

  当晚,裘先生就把“宁波市核酸筛查对象个人信息自助登记表”翻译成英文,并发到了社区和志愿者群里。“我们这个社区外籍居民不少,他们应该都有需要。”

  1月4日,在塘湾社区怡桂苑的核酸采样点,来自塞尔维亚的Branka面对记者的镜头点赞了社区及时、有序的服务。这几天,她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分享了北仑为这次抗疫所做的工作,Branka说,看到他们每天都很辛苦地为居民服务。虽然她不会讲中文,但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一切。

  社工们在工作现场。

  不解到理解

  两次紧急转移密接次密接人员

  1月3日晚,社区接到指令,因为锦绣千丈9号楼出现确诊病例,这栋楼被划入封控区域,要将密接、次密接人员紧急转移到集中隔离点。

  24层高,96户,200余人。

  在新碶街道相关负责人的协调指挥下,公安、物业、社工们搭配分为四组,每组负责4-5个楼层。

  “我们好几个近视的,没多久就看不清路了,楼道黑,只能顺着惯性往下走。”大家从消防通道,一层一层往下搜索,挨家挨户敲门,依次确定房间里的人已经全部离开。

  “记不清是走到哪一层了,看到虚掩的门里透着光,我们在门口大声问还有没有人,没人回答。璐姐突然拦住我们说,你们先不要进,我去!”社工王超群回忆。

  1月8日凌晨,在多部门协作配合下,张璐凝与7个社工在和园小区转运密接与次密接人员。

  “我也害怕,但我必须站在前面。”张璐凝说。

  持续4个多小时,多个部门协同作战,晚上7点30分,锦绣千丈9号楼的转运任务完成。

  第二次转运和园4号楼是在深夜,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居民,张璐凝让物业把提前录好声音的大喇叭放在5楼楼梯口。

  陈颖艳和沃晓燕分到了一组,两个号称“力大如牛”的姑娘,穿着厚重的防护设备,敲门敲到双手关节红肿。

  两次紧急转运,两栋封控楼里有两户居民留下来。

  一个有孕妇的家庭,预产期在1月中旬,怕在隔离过程中有突发状况;还有一个是高三考生,1月8日凌晨和园密接和次密接人员转移时,他还有一场考试。

  “对他们来说,面临的也都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张璐凝和同事们提前评估了两家人的隔离条件,和上级领导请示后,让两家人各自居家隔离。“社区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执行管控。”

  1月4日至15日,每一次封控区管控区开展核酸检测,都由包片社工虞雪峰和陈颖艳陪同医护上门采样。为了安抚隔离人员的情绪,1月11日早上6点多,张璐凝和虞雪峰带着专门准备好的待产包一起上门看望,“有任何状况,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忙联系医院。”

  转移人员现场,塘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周晶晶与战友们紧守每一道“小门”。

  个体到群体

  在社区找到了“一家人”的感觉

  随着北仑区应急响应等级从Ⅰ级调整为Ⅱ级,疫情防控工作也进入关键窗口期,在解除北仑区除封控区和管控区外的临时封闭管理措施的同时,封控区和管控区的管理工作没有丝毫放松。

  “那个胖胖的姑娘平时很爱笑的,这几天太忙压力太大。如果每个人都把问题抛给社区,社工根本无法解决,他们没有那么多权力。”

  连续几天,热心居民、党员志愿者张立平多次看到沃晓燕在角落里抹眼泪。

  在怡桂苑住了整整十年,张立平说,尽管一直参与社区的党建工作,每个月都去开会,但通过这次疫情,在社区的更多了一种“归属感”。

  “一开始,年轻志愿者叫我们不要去,说老年人感染的风险更大。但这次疫情都到家门口了,你们都在外面忙,我们这样的老党员怎么能躲在后面?”

  疫情发生后,每天有超过100个志愿者,活跃在塘湾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1月1日到8日,张立平和妻子都在核酸采样点做志愿者,看着年轻的社工们夜以继日地奋战,于心不忍。“我们老年人协调群众工作也有优势,有些人心急,对社工发泄情绪。我们去说,他们也不好意思。”

  “社工不易。他们在家里,也是被大人宠的孩子啊。我们要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张立平说。

  塘湾社区去年组建的“靓塘先锋”志愿服务队集结了200多名小区党员和群众骨干,疫情发生后,每天有超过100名志愿者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

  几天志愿者做下来,张立平明显感觉到,邻里之间的感情近了很多,“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走进社区办公室,主动要求来做志愿者,齐心协力对抗疫情,好像一家人的感觉。”

  1月9日上午8点,社工虞雪峰换上防护服,前往锦绣千丈小区为居家隔离的居民办理解除隔离手续。

  有一天,隔壁楼有一位居民在微信群里“求助”,因为居家硬隔离不能下楼,生活垃圾无法处理。“很快群里有人回复了,主动提出每天可以帮忙丢垃圾,还问有没有其他需要。坦白说,这也是有风险的。”

  还有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送完孩子考试后又匆匆赶来做志愿者,“我们都叫她不要来,孩子要紧,她说,已经习惯了,把社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

  “张书记年纪轻轻,很努力,创新的点子不少,整个社区、尤其我们小区这两年的变化很大。”张立平把这些天战疫的点滴总结了一下,在微信上发给张璐凝,“人心聚集起来了,要好好保持住。这样我们的社区会变得更好。”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猝临战疫15日 北仑80后社区书记和她的“战友们”

稿源: 甬派 2022-01-15 22:36:00

  1月8日,北仑区应急响应等级从Ⅰ级调整为Ⅱ级后,社区每天都接到数百个居民来电。张璐凝(左)与社工陈颖艳在工作中。

  1月15日晚上8点,北仑回来了。欢呼声从四面八方涌来,无论是眼前,还是手机里。

  半个月前,新年第一天,北仑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塘湾社区陆续有2例确诊。整个社区属于防范区,却有两栋居民楼分别划为封控区和管控区。

  三种区域,三种防控标准。这里,成为了整个新碶街道除封控区管控区外,情况最为严峻的社区之一。

  平静的社区生活戛然而止,80后社区书记张璐凝和社工们开始了他们有生以来最奔忙的15天。

  在抗疫一线,这群年轻人用自己微小而坚韧的捍卫,与这座年轻的城市一起迎来了彻底的解封。

  核酸采样现场。辖区居民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送上“小红花”。

  未知到熟悉

  接下来的工作难度会超乎想象

  “请成为永远疯狂永远浪漫永远清澈的存在。”

  杂志上的一句歌词,被80后社区书记张璐凝贴在了办公桌的一角。这也是她对自己,和当下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的最终期许。

  “遇见塘湾”的社工微信群,也是张璐凝取的名字。9名社工,基本上是80、90后,个性迥异,唯一的70后方雪贞是社区里的大姐,为人温婉,无人不熟。

  1月1日晚,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送粥奶奶”陈杏娣在核酸采样点做志愿者。

  塘湾社区成立才2年,主打“小而美”,辖区内9个小区,居民4085户,常住居民12000人左右,其中,就居住着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送粥奶奶”陈杏娣,全国最美志愿者陈军浩,浙江省最美家庭王秀美等。

  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社区这两年打造了“四季锦绣、和宁塘湾”品牌,让居民在塘湾感受幸福,共享城区品质更新发展红利。

  “1月1日早上5点多,我接到街道干部的电话,要求社区准备大规模核酸检测。”

  这是北仑启动第一次“三区”内的核酸检测,由于情况紧急,采样物资来不及运送,整个塘湾社区先开设了4个采样点。

  张璐凝心头一沉,“接下来的工作难度会超乎想象。”

  为了照顾老年人和小朋友,两个90后社工在核酸采样现场设置了“爱心专椅”。

  忙乱到有序

  外籍居民点赞社区服务

  第一次核酸检测持续到了晚上11点多。几个年轻的社工在各自的包片小区挨个协调,忙到飞起。

  第二天,全省驰援北仑,全区采样点增至471个,塘湾社区的采样点增至7个。

  张璐凝安排了7个女社工每人负责一个采样点,唯一的男社工王其科负责转运物资,采样试管、转运箱、防护服、N95口罩、面屏、手套……“既要保证每天的核酸采样有序进行,也要保障每个社工和志愿者的安全。”

  北仑区实施临时封闭管理的当天下午,很多在楼上观望的居民,决定走出家门。

  1月4日,来自塞尔维亚的Branka点赞社区和志愿者。

  “下午看到要大规模核酸的消息,我就想,社区应该很忙,他们会不会需要帮助?”居民裘先生在附近住了好几年,第一次走进社区办公室。

  就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裘先生发现了一位外籍居民。“她看上去有点无措,不知道怎么预约核酸采样。”

  当晚,裘先生就把“宁波市核酸筛查对象个人信息自助登记表”翻译成英文,并发到了社区和志愿者群里。“我们这个社区外籍居民不少,他们应该都有需要。”

  1月4日,在塘湾社区怡桂苑的核酸采样点,来自塞尔维亚的Branka面对记者的镜头点赞了社区及时、有序的服务。这几天,她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分享了北仑为这次抗疫所做的工作,Branka说,看到他们每天都很辛苦地为居民服务。虽然她不会讲中文,但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一切。

  社工们在工作现场。

  不解到理解

  两次紧急转移密接次密接人员

  1月3日晚,社区接到指令,因为锦绣千丈9号楼出现确诊病例,这栋楼被划入封控区域,要将密接、次密接人员紧急转移到集中隔离点。

  24层高,96户,200余人。

  在新碶街道相关负责人的协调指挥下,公安、物业、社工们搭配分为四组,每组负责4-5个楼层。

  “我们好几个近视的,没多久就看不清路了,楼道黑,只能顺着惯性往下走。”大家从消防通道,一层一层往下搜索,挨家挨户敲门,依次确定房间里的人已经全部离开。

  “记不清是走到哪一层了,看到虚掩的门里透着光,我们在门口大声问还有没有人,没人回答。璐姐突然拦住我们说,你们先不要进,我去!”社工王超群回忆。

  1月8日凌晨,在多部门协作配合下,张璐凝与7个社工在和园小区转运密接与次密接人员。

  “我也害怕,但我必须站在前面。”张璐凝说。

  持续4个多小时,多个部门协同作战,晚上7点30分,锦绣千丈9号楼的转运任务完成。

  第二次转运和园4号楼是在深夜,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居民,张璐凝让物业把提前录好声音的大喇叭放在5楼楼梯口。

  陈颖艳和沃晓燕分到了一组,两个号称“力大如牛”的姑娘,穿着厚重的防护设备,敲门敲到双手关节红肿。

  两次紧急转运,两栋封控楼里有两户居民留下来。

  一个有孕妇的家庭,预产期在1月中旬,怕在隔离过程中有突发状况;还有一个是高三考生,1月8日凌晨和园密接和次密接人员转移时,他还有一场考试。

  “对他们来说,面临的也都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张璐凝和同事们提前评估了两家人的隔离条件,和上级领导请示后,让两家人各自居家隔离。“社区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执行管控。”

  1月4日至15日,每一次封控区管控区开展核酸检测,都由包片社工虞雪峰和陈颖艳陪同医护上门采样。为了安抚隔离人员的情绪,1月11日早上6点多,张璐凝和虞雪峰带着专门准备好的待产包一起上门看望,“有任何状况,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忙联系医院。”

  转移人员现场,塘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周晶晶与战友们紧守每一道“小门”。

  个体到群体

  在社区找到了“一家人”的感觉

  随着北仑区应急响应等级从Ⅰ级调整为Ⅱ级,疫情防控工作也进入关键窗口期,在解除北仑区除封控区和管控区外的临时封闭管理措施的同时,封控区和管控区的管理工作没有丝毫放松。

  “那个胖胖的姑娘平时很爱笑的,这几天太忙压力太大。如果每个人都把问题抛给社区,社工根本无法解决,他们没有那么多权力。”

  连续几天,热心居民、党员志愿者张立平多次看到沃晓燕在角落里抹眼泪。

  在怡桂苑住了整整十年,张立平说,尽管一直参与社区的党建工作,每个月都去开会,但通过这次疫情,在社区的更多了一种“归属感”。

  “一开始,年轻志愿者叫我们不要去,说老年人感染的风险更大。但这次疫情都到家门口了,你们都在外面忙,我们这样的老党员怎么能躲在后面?”

  疫情发生后,每天有超过100个志愿者,活跃在塘湾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1月1日到8日,张立平和妻子都在核酸采样点做志愿者,看着年轻的社工们夜以继日地奋战,于心不忍。“我们老年人协调群众工作也有优势,有些人心急,对社工发泄情绪。我们去说,他们也不好意思。”

  “社工不易。他们在家里,也是被大人宠的孩子啊。我们要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张立平说。

  塘湾社区去年组建的“靓塘先锋”志愿服务队集结了200多名小区党员和群众骨干,疫情发生后,每天有超过100名志愿者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

  几天志愿者做下来,张立平明显感觉到,邻里之间的感情近了很多,“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走进社区办公室,主动要求来做志愿者,齐心协力对抗疫情,好像一家人的感觉。”

  1月9日上午8点,社工虞雪峰换上防护服,前往锦绣千丈小区为居家隔离的居民办理解除隔离手续。

  有一天,隔壁楼有一位居民在微信群里“求助”,因为居家硬隔离不能下楼,生活垃圾无法处理。“很快群里有人回复了,主动提出每天可以帮忙丢垃圾,还问有没有其他需要。坦白说,这也是有风险的。”

  还有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送完孩子考试后又匆匆赶来做志愿者,“我们都叫她不要来,孩子要紧,她说,已经习惯了,把社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

  “张书记年纪轻轻,很努力,创新的点子不少,整个社区、尤其我们小区这两年的变化很大。”张立平把这些天战疫的点滴总结了一下,在微信上发给张璐凝,“人心聚集起来了,要好好保持住。这样我们的社区会变得更好。”

编辑: 蔡嘉妮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