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眯着眼睛
凝视宁波博物院的外墙
——设计感极强
用碎瓦、老砖等废弃的建筑材料
手工砌成的瓦爿墙
倪良夫感慨万千
博物院的外墙
周围路面等配套建筑
都是他施工的
倪良夫低声道
“我会带着外孙来这里,
告诉他,这是外公造的。”
他做到了别人不敢想的事情
今年刚好60岁的倪良夫
是鄞州瞻岐人,擅长艺术建筑
当他完成宁波博物院外立面建筑
名声大振,很多村里人才知道
泥水工倪良夫干了件大事!
宁波博物院外墙
是倪良夫和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澍的第二次合作
也是倪良夫的代表作

当时很多人看了设计方案都觉得不行
用废材来造博物馆的外墙
完全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情
但是倪良夫做到了
这个工程,倪良夫带着团队
足足花了一年时间才完工
用拆迁的屋脊砖、碎瓦等旧料砌成
就是俗称的瓦爿墙
有些雕花砖非常珍贵
保留了很多当地的记忆
这座建筑
外观如高山令人震撼
置身其中更多的则是感动
朴素的瓦爿墙勾起多少人的乡情乡愁

他成了王澍的御用工匠
倪良夫认识王澍,纯属偶然
2006年前后
倪良夫中标鄞州公园五散房项目
(包括咖啡厅、茶室等五个分散的项目)
王澍是设计师

在做五散房第一堵瓦爿墙的试样时
砌了一堵规规整整的样板墙
王澍对这种“规整”并不满意
由此他就领会了设计师的要求
瓦爿墙要随性,要自由发挥
太规整就会显得做作
此后,他成了王澍的御用工匠
多次合作后,越来越默契

倪良夫感慨
他最为感谢的人就是王澍老师
在王澍老师独特的建筑艺术视角之下
“瓦爿墙”的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给了他更大的展示平台
他要做可以留给后代的优秀作品
工匠倪良夫16岁开始学做泥水匠
那时很多民居用瓦爿墙建成
天长日久,雨水滋润
墙缝自然衍生出青苔、杂草等植物
老房子显得生机勃勃
这种浙东传统的建筑
留给倪良夫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满师后,倪良夫给村民造房子
砖墙笔直,墙面平整
厨房间不落烟灰,特别干净
有村民至今还在念叨
慢慢地
倪良夫经手的项目
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端
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馆、舟山博物馆
还有北京、西安的大工程……
离家乡越来越远
但倪良夫浓郁的家乡情怀依旧
最近,他着手瞻岐周一村的浙东民居项目
倪良夫说要把瓦爿墙工艺融入其中
建造浙东风格的民居

在采访中,倪良夫多次提到
要做作品,做可以留给后代的优秀作品
现在老房子越来越少了
所以更要回归传统
尽最大可能传承老手艺
把传统的的东西留住、传承下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