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制作:记者 石承承
叶片“立”起来,可达1.5米长!
它是井冈山凤丫蕨,裸子蕨科植物。
说两句题外话——
听名字,就知道它来自江西井冈山,
准确地说,它的模式标本采自江西井冈山;
模式标本,就是能清楚展示某个物种各方面特征,
借助模式标本,人们可以准确地把发现的物种归类并命名。
(井冈山凤丫蕨,“立”起来有1.5米长。林海伦 摄)
说回正题
这是井冈山凤丫蕨首次在宁波被发现并记录。
相比井冈山凤丫蕨的“高冷”,
它的“兄弟”——凤丫蕨就“亲民”许多,
在宁波的山野间比较常见。
该如何区分这对“兄弟”?
“秘密”藏在羽片侧脉的网眼里。
凤丫蕨羽片侧脉的网眼为显著的两到三行,
井冈山凤丫蕨羽片侧脉的网眼则明显比较稀疏;
还有一个区分办法,
井冈山凤丫蕨的叶柄和叶轴为紫褐色,
植株也特别高大。
(井冈山凤丫蕨的羽片侧脉几乎不结成网眼。林海伦 摄)
(凤丫蕨的羽片侧脉则明显有较多网眼。林海伦 摄)
没法在干燥空气中“自由呼吸”,
只能在阴湿环境中“野蛮生长”,
它是尾叶稀子蕨,稀子蕨科植物,
这次也是首次在宁波被发现并记录。
对生长环境的挑剔,
直接导致它的种群很小,
即便在浙江省内分布也很稀少。
(尾叶稀子蕨也是首次在宁波被发现并记录。林海伦 摄)
值得一提的是,
这两种蕨类植物都是在海曙区龙观乡被发现。
由此可见,
人迹罕至的原生态深山峡谷环境,
是许多蕨类植物生长的理想家园。
也由此可见,
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宁波晚报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林海伦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