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感觉心力交瘁。可能因为自己太紧张了,不仅动手打了孩子,还让孩子的情绪也变得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天,“战疫心理疏导公益热线”接到了一位母亲李女士(化名)的求助电话。
前段时间,李女士居住的小区查出确诊病例。这让李女士很是紧张,因担心8岁的女儿被传染,她在家里也让女儿戴上口罩,并频繁要求其洗手。女儿不愿意,还吵着想出去玩,李女士一着急就动手打了孩子。不仅如此,因为李女士的紧张心理,其女儿也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甚至会问她“一出门是不是就会死?是不是再也不能去游乐场?”
对此,宁波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师金娜表示,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非常时期,为减少外出感染的风险,很多人都选择待在家里。有的孩子因为想出去玩,和家长产生激烈冲突;有的家长自己焦虑,又把情绪传递给孩子。
那么,被疫情困住的亲子关系,该如何“解围”?
金娜表示,母亲担心孩子安危是本能反应,她的应激性焦虑反应也是正常现象。遇到此类情况,家长首先要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接纳自己的焦虑反应。同时,也需要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面对疫情都会有不安全感与失控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疫情下,孩子也可能会承受一些非理性的内疚情绪。比如‘这些糟糕的事情一定是因为我不乖引起的’等。”金娜说,家长们需要告诉孩子,疫情并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错,为疫情所作出的生活调整也和他们的平时表现无关。
同时,家长要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行为不当时,家长不要马上责备孩子,可以先从孩子的情感入手。如可以表达“你是不是觉得憋得慌?是不是想小伙伴了呀?”
此外,不要批评他们暂时出现的一些幼稚行为。允许他们哭泣和表达悲伤,不要强求其勇敢或坚强。可以和孩子谈论病毒,但避免让他们暴露在过多的负面信息中。
家长们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活动,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有趣好玩的室内游戏,也可以教导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在能力范围内让孩子自主选择安排活动内容,可以让他们感觉非常时期各种安排都是“可预测”和“熟悉”的,建立安全感。(记者 董小芳 整理)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