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不负韶华,筑梦凉山。2021年4月,随着新一轮东西部对口协作大幕开启,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凉山州,25名宁波挂职干部、上百名专技人才奋战在两地长期协作、共同振兴一线。他们将宁波经验、宁波速度和宁波效率融入其中,为当地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及医疗教育等专业领域注入活力。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凉山手记”,透过宁波一线挂职干部人才的视角,传递两地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的正能量、好声音。
人物名片:宁波驻凉山工作队 应雨航
我想过各种可能,但没想到会去凉山。
第一次踏上去凉山的路,从宁波坐大巴去杭州,杭州飞成都,再从成都飞凉山,花了3天时间、行程过万里,漫长且疲惫。到了凉山第二天,我们自己还处于人生地不熟的阶段,就接到了协助省市党政代表团考察踩点任务,迅速下县考察调研。
围绕西昌两小时交通圈,14天时间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昭觉、喜德、普格,把这几个县的角角落落都走了个遍。随后,我们又把剩下的8个结对县都去跑了,单程2、3个小时的美姑、越西、盐源、布拖、甘洛已经算近,还有距离最远的木里、路程最险的雷波、山路最绕的金阳。
有一次我们在路上被堵了10个小时,也仅仅是因为两辆大货车在山路拐角错不开,导致了大规模的塞车。我们平均每天在路上5、6个小时,感觉时间都花在了凉山的路上。山路崎岖险峻、海拔高差悬殊,舟车劳顿和高原反应让我切切实实感受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
大凉山被困在了大山里,我们则被困在了大凉山的路上。
但经过了这10个多月的坐车培训,我练就了可以在山路上从容打开笔记本电脑写材料的本领,当然也包括了这篇。如何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凉山的山水风光、香甜水果、风土人情淋漓尽致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东西部协作真正成为沟通甬凉两地、携手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成了我们在路上思考最多的事。
于是,在两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我们工作队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协助开通了凉山与宁波之间的直达航班,实现了两地3小时的空中直达,把两个点连成了一条线,让人文旅游商贸交流变得更加轻松和频繁;我们创新搭建了甬凉“两地仓”,打通了两地物流仓储冷链各个环节,通过“一件拼单”“一件发车”,使凉山产品不再需要经过成都分拣重新装车,而是直接点对点运往宁波,实现了降本提速,有效缩短物流周期2-3天,降低物流综合成本35%以上;我们还在结对县之间搭起了一条条输送凉山优质劳动力的免费中巴专线,让凉山充沛的务工人员赴东部打工赚钱变得更加简单和安全。
在我们的宣传和引导下,甬凉两地之间建立起了无数条爱心之路,让甬城的大爱,像三江之水源源不断、像索玛花开漫山遍野……在未来的规划里,我们还有好多好多让凉山的路变宽变快便通达的办法,等着我们去实践和实现。
道阻且长,行者将至。
我相信这三年在凉山路上的时间,估计会超过我之前的三十年,但这条路走在了心坎里,直抵良心。所以虽然也有告别舒适办公环境的不舍、也有别离亲朋好友的伤心,但看到凉山在我们协助下的点滴变化,即使只有那么一点点,也似乎充满了让人提振信念的能力、让人不绝疲惫继续前行的魔力。
合上笔记本,行车凉山,摇摇晃晃像是婴儿摇篮催人睡,眼前仍是山路陡峭、峰回路转,但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后,山间高架拔地而起、山洞隧道鱼贯而出,凉山好山好水盎然生机、凉山农产好物往来不绝、凉山群众百姓质朴的脸上写满幸福的笑意。就在刚才,路边三三两两放学的小娃儿看到我们的车子,突然礼貌地敬了个礼,让我这个异乡人顿时困意全无,我想我是认认真真地爱上了这条大凉山的路。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