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让更多人感知“博物馆的力量”
2022-05-19 08:00:07 稿源: 中国宁波网  

  鄞州区推出“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通讯员供图)

  记者厉晓杭黄银凤通讯员陈饰

  鄞州区委报道组徐庭娴

  海曙区委报道组孙勇

  河姆渡文化、古越遗韵、早期海外贸易……在鄞州印象城一楼长廊,“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进驻商圈。“小而美”的精品展览,展现了宁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元的文明成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这是宁波博物院与鄞州印象城进行的一次跨界合作。“5月18日至6月1日,我们将陆续推出文化体验课、民俗游艺、文创产品慈善售卖等活动,让博物馆走进公共商业中心,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宁波博物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昨天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围绕这一主题,我市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精品展览、专题讲座、青少年研学等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模式,让博物馆走进现代生活,让更多人关注、参与、融入博物馆,展现出我市博物馆发展的蓬勃力量。

  没有地域限制的“云看展”,让大家足不出户同看一场展、同逛一家博物馆。昨天,天一阁博物院推出“典·道——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古籍展(第二期)”“楮·藏——王小椿纸上雕塑作品展”两个线上展览,用数字化手段激活传统典籍的生命力,让人们在典籍中感悟“博物馆的力量”。

  “将展览搬到线上,也是博物馆在疫情下寻求变革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天一阁共推出线上展览11个,趣味亲民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大量线上观众,其中单个展览就覆盖线上受众超2000万人次。另外,我们还同步策划推出线上讲座、古籍修复和书画修复装裱线上课程、国际对话节目Tianyi Talk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通过活化创新的形式解读藏品、传播文化,令人回味无穷。”天一阁博物院专职副书记郑薇薇介绍。

  博物馆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浪潮迭起,博物馆的云展览、云讲座、云直播、云活动,已从几年前的探索实践发展到今天的普遍应用,蔚为大观。据统计,今年的博物馆日活动中,我市有30多项展览讲座活动在线上进行。

  展览是博物馆最核心的功能之一。部分博物馆也推出线下展览,给市民提供了美好的文化体验。昨日起,由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镇海区文保所联合举办的“国藏风雅——镇海区珍藏文物展”开展,让文化瑰宝“走出”库房,与群众共享。活动精选了春秋跪人铜鸠杖镦、宋桃池椭圆形三足歙砚、明铜鎏金佛坐像等部分珍藏文物,通过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讲述镇海数千年的人文历史。

  宁波博物院与鄞州印象城合作推出“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展览。(厉晓杭摄)

  昨天,51岁的镇海藏书家王雷第一时间到场观展。对比家藏的数千册镇海地方志,他感到展览本身极好地印证了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值得细看,办到了我们文史爱好者的心里。”王雷说,他已在朋友圈发送信息,招呼同道共赏。

  市区两级联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市民感知“博物馆的力量”。昨天,鄞州区举行“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打造具有鄞州特色的宋韵文化品牌,展现文物和博物馆的时代新韵。市民施先生一早参观了鄞州非遗馆。除了精美的展陈外,他对馆内非遗传承人的手艺赞不绝口。“骨木镶嵌和金银彩绣,彰显了巧夺天工的独特技艺,值得一看。”施先生说。

  海曙区耕泽石刻博物馆推出“宋韵——一起去看‘活色生香’石狮艺术”展览。“石刻这门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耕泽石刻博物馆馆长戴文土说,博物馆正在考虑将石刻过程录制下来,并结合生动细致的讲解,做成教学视频上传至网上。“一方面通过网络让这门技艺得到良好的保存,为后人的学习、传承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让网络另一端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能走近、认识甚至愿意了解这门古老的技艺。”

  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增进了市民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引领,凝心聚力。数字化变革之下,越来越多古老的文物‘活’起来了。当前,宁波的博物馆正可持续地展现‘博物馆的力量’,彰显了博物馆对社会发展的文化推动力。”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让更多人感知“博物馆的力量”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5-19 08:00:07

  鄞州区推出“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通讯员供图)

  记者厉晓杭黄银凤通讯员陈饰

  鄞州区委报道组徐庭娴

  海曙区委报道组孙勇

  河姆渡文化、古越遗韵、早期海外贸易……在鄞州印象城一楼长廊,“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进驻商圈。“小而美”的精品展览,展现了宁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元的文明成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这是宁波博物院与鄞州印象城进行的一次跨界合作。“5月18日至6月1日,我们将陆续推出文化体验课、民俗游艺、文创产品慈善售卖等活动,让博物馆走进公共商业中心,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宁波博物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昨天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围绕这一主题,我市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精品展览、专题讲座、青少年研学等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模式,让博物馆走进现代生活,让更多人关注、参与、融入博物馆,展现出我市博物馆发展的蓬勃力量。

  没有地域限制的“云看展”,让大家足不出户同看一场展、同逛一家博物馆。昨天,天一阁博物院推出“典·道——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古籍展(第二期)”“楮·藏——王小椿纸上雕塑作品展”两个线上展览,用数字化手段激活传统典籍的生命力,让人们在典籍中感悟“博物馆的力量”。

  “将展览搬到线上,也是博物馆在疫情下寻求变革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天一阁共推出线上展览11个,趣味亲民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大量线上观众,其中单个展览就覆盖线上受众超2000万人次。另外,我们还同步策划推出线上讲座、古籍修复和书画修复装裱线上课程、国际对话节目Tianyi Talk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通过活化创新的形式解读藏品、传播文化,令人回味无穷。”天一阁博物院专职副书记郑薇薇介绍。

  博物馆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浪潮迭起,博物馆的云展览、云讲座、云直播、云活动,已从几年前的探索实践发展到今天的普遍应用,蔚为大观。据统计,今年的博物馆日活动中,我市有30多项展览讲座活动在线上进行。

  展览是博物馆最核心的功能之一。部分博物馆也推出线下展览,给市民提供了美好的文化体验。昨日起,由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镇海区文保所联合举办的“国藏风雅——镇海区珍藏文物展”开展,让文化瑰宝“走出”库房,与群众共享。活动精选了春秋跪人铜鸠杖镦、宋桃池椭圆形三足歙砚、明铜鎏金佛坐像等部分珍藏文物,通过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讲述镇海数千年的人文历史。

  宁波博物院与鄞州印象城合作推出“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展览。(厉晓杭摄)

  昨天,51岁的镇海藏书家王雷第一时间到场观展。对比家藏的数千册镇海地方志,他感到展览本身极好地印证了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值得细看,办到了我们文史爱好者的心里。”王雷说,他已在朋友圈发送信息,招呼同道共赏。

  市区两级联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市民感知“博物馆的力量”。昨天,鄞州区举行“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打造具有鄞州特色的宋韵文化品牌,展现文物和博物馆的时代新韵。市民施先生一早参观了鄞州非遗馆。除了精美的展陈外,他对馆内非遗传承人的手艺赞不绝口。“骨木镶嵌和金银彩绣,彰显了巧夺天工的独特技艺,值得一看。”施先生说。

  海曙区耕泽石刻博物馆推出“宋韵——一起去看‘活色生香’石狮艺术”展览。“石刻这门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耕泽石刻博物馆馆长戴文土说,博物馆正在考虑将石刻过程录制下来,并结合生动细致的讲解,做成教学视频上传至网上。“一方面通过网络让这门技艺得到良好的保存,为后人的学习、传承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让网络另一端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能走近、认识甚至愿意了解这门古老的技艺。”

  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增进了市民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引领,凝心聚力。数字化变革之下,越来越多古老的文物‘活’起来了。当前,宁波的博物馆正可持续地展现‘博物馆的力量’,彰显了博物馆对社会发展的文化推动力。”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